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肿瘤诊疗与护理中的烷化剂及其作用机制

常见肿瘤诊疗与护理中的烷化剂及其作用机制

时间:2024-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烷化剂一、氮芥氮芥最早用于临床,为双氯乙胺类烷化剂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泼的化合物。环磷酰胺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烷化剂。IFO为双功能烷化基团,主要作用于DNA鸟氨酸N7位置,与CTX不同之处是IFO不形成去甲氮芥。与其他烷化剂相同,直接与DNA结合,导致细胞死亡。观察肝、肾功能变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减少剂量。属周期非特异性药,与一般烷化剂无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常见肿瘤诊疗与护理中的烷化剂及其作用机制

第一节 烷化剂

一、氮芥(Chlorethamine)

氮芥最早用于临床,为双氯乙胺类烷化剂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泼的化合物。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引湿性与腐蚀性。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主要作用于G1期及M期细胞,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延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氮芥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的腔内治疗。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

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9~14日最低,16~20日恢复)、脱发、组织刺激、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坏死。护理:监测骨髓抑制状态,跟踪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骨髓抑制的最低值常发生在用药的第4天和第10天,可持续10~21天);检测患者尿酸水平,适当的水化可防止由于尿酸增高或肾病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神经毒性随着患者年龄和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用于腔内给药治疗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后注入腔内,每5~10min给患者翻身一次,持续1h,使药液在腔内均匀分布

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环磷酰胺进入体内被肝脏或肿瘤内存在的过量的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变为活化作用型的磷酰胺氮芥而起作用的氮芥类衍生物,广谱抗肿瘤药,用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等,多数实体肿瘤有效;在水中溶解,水溶液不稳定,故应在溶解后短期内使用。环磷酰胺可由脱氢酶转变和羧磷酰胺而失活,或以丙烯醛形式排出,导致泌尿道毒性,在48h内由肾脏排出50%~70%;属于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环磷酰胺大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烷化剂。

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对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痛、肺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瘤、骨肉瘤也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一般维持1~2周)、脱发、消化道反应、口腔炎、膀胱炎,杀伤精子、心肌损伤及肾脏损害,肝肾功能异常时可使CTX毒性加强。

护理:密切检测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肺功能、全血细胞计数及血清尿酸水平;别嘌醇加适当的水化可预防高尿酸血症所致的尿酸性肾病。给予美司钠治疗,可降低膀胱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喝大量的水可减少发生膀胱炎的危险,鼓励患者多饮茶水,测尿常规;可能出现少精液症或无精子,多为可逆的。超大剂量可有心脏毒性。

三、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ⅠFO)]

异环磷酰胺为磷酰胺类衍生物,与环磷酰胺比较仅是一个氯乙基的位置不同,也是一种潜伏化药物,需要在进入体内经肝脏活化后才有作用。IFO在肝脏水解过程较CTX慢,部分IFO在活化前经过脱氯乙基作用而形成氯乙醛和去氯乙基异环磷酰胺。这些代谢物无抗肿瘤作用,但有潜在细胞毒作用。IFO为双功能烷化基团,主要作用于DNA鸟氨酸N7位置,与CTX不同之处是IFO不形成去甲氮芥。

用于骨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肾毒性、胃肠道反应、脱发、泌尿道刺激及少数可有神经毒性,个别在高剂量可有肺炎和心脏毒性等;应同时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司纳及适当水化。

护理:化疗前给予止吐药,减少患者的恶心反应。应用尿路保护剂美司纳及水化及多喝水减少肾脏毒性及减少膀胱炎的发生,勿在睡觉前给药,夜晚患者排尿较少可增加膀胱炎的发生,必要时要进行膀胱冲洗治疗膀胱炎。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肺功能及全血细胞计数。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时如昏睡、意识不清等,药物需减量或停药,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当血小板<50×109/L时,应避免所有肌内注射以免出血。

四、美法仑(Melphalan)

其他名称:苯丙氨酸氮芥,PhenylalanineMus。

与其他烷化剂相同,直接与DNA结合,导致细胞死亡。耐药机制为谷胱甘肽水平提高,药物运转缓慢,DNA修复增强,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加强本品的抗肿瘤作用。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主要适应于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Waldenstrm病(骨软骨病)等;也可动脉灌注治疗肢体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及骨肉瘤。

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全血细胞计数。观察肝、肾功能变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减少剂量。当患者血小板<50×109/L时,应避免所有的肌内注射以免出血;因为食物能减少药物的吸收,应空腹给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将该药与泼尼松合用。有发生变态反应可能,注意观察。

五、卡莫司汀(Carmustine)

其他名称:卡氮芥,氯乙亚硝脲,BCNU。

卡莫司汀(BCNU)为亚硝脲类烷化剂,虽然其结构上有一个氯乙基,但化学反应与氮芥不同。通过烷化作用于DNA结合,另一方面通过氨甲酰基化作用于蛋白质,可抑制DNA聚合酶作用,从而阻止DNA和RNA的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与一般烷化剂无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静脉注射后有相当部分进入脑脊液中,能透过血脑屏障。由于能透过血脑屏障,故常用于脑瘤和颅内转移瘤。

临床上主要用于脑瘤、恶性淋巴瘤及小细胞肺癌,对多发性骨髓瘤、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癌和睾丸肿瘤也有效。

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及迟发的骨髓抑制,在用药后4~6周时白细胞达最低值。此外,对肝肾功能也有影响,高剂量时可引起迟发的骨髓抑制和肾功能损伤。

护理要点:治疗前给予止吐药物;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肺功能及全血细胞计数;使用此药间隔需超过6周以免骨髓抑制难以恢复;长期使用本品可能会导致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发育不良。未开封的晶片包装可在室温下保存6h;治疗后9天至15年均可出现肺毒性,与剂量相关,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肺功能;血小板<50×109/L时,应避免肌内注射;皮肤接触后可使皮肤变成棕色,如药物与皮肤接触要尽早用水彻底冲洗。

六、洛莫司汀(Lomustine)

其他名称:环己亚硝脲,CCNU。(www.xing528.com)

洛莫司汀(CCNU)的作用原理与卡莫司汀相近,与DNA形成交叉联结,干扰RNA转录,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口服吸收很快,迅速转化为代谢物。能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浆的50%~55%。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恶性脑部肿瘤。与其他药物合用,可治疗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也曾用于消化道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的联合化疗。

不良反应:与卡莫司汀相同,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的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

护理要点:治疗前给予止吐药物,用餐2~4h后服用,药物吸收会更完全;用药间隔不少于6周,本品的骨髓毒性具有延迟性和累加性,通常发生在用药后的4~6周。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肺功能及全血细胞计数;预防因血小板减少出血;应在室温内储存,防潮,避免温度超过40°C。

七、司莫司汀(Semustine)

其他名称:甲环亚硝脲,甲基-CCNU,me-CCNU。

为洛莫司汀(CCNU)的甲基衍生物。作用机制与CCNU相同。在多数肿瘤中作用与BCNU和CCNU相似,但对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疗效优于BCNU及CCNU,而毒性则较低。治疗指数为这两药的2~4倍。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M期和G1/S期的细胞有较大的杀伤力。

口服,进入体内后水解成为近似CCNU的环己基而起作用。对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脑瘤、肺癌等有较好的疗效。和氟尿嘧啶并用,对直肠癌、胃癌肝癌均有效。

不良反应:与BCNU、CCNU一样,对骨髓、消化道及肝肾有毒性。也可出现轻度口腔炎、脱发、肝功能损伤。

护理要点:治疗前给予止吐药物,用餐2~4h后服用;用药间隔不少于6周,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肺功能及全血细胞计数;预防因血小板减少的出血;防潮,在25°C以下保存,长期保存最好放置于8°C以下。

八、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

其他名称:瘤可宁,LEUKERAN,CB-1348。

苯丁酸氮芥作用机制与其他氮芥类药物相同,主要引起DNA链的交叉连接而干扰RNA转录,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耐药主要由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加。苯丁酸氮芥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大于70%。消除半衰期为1.5(1~2)h。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主要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和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均较轻。但高剂量或长期应用则骨髓抑制较深,恢复缓慢,少数可有过敏、皮疹、发热。长期或高剂量应用可导致间质性肺炎及抽搐。

护理要点:治疗前给予止吐药物,定期检查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监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其降低常发生在治疗开始3周后,治疗结束后10天内仍可能持续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更好地评价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必要时可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降低感染的危险性,在一个疗程中,苯丁酸氮芥的累积剂量可达6.5mg/kg,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仍是可逆的。监测肝、肾、肺功能,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别嘌醇加水化可预防高尿酸血症,减少尿酸性肾病的发生。血小板<50×109/L时,应避免肌内注射。

九、塞替派(Thiotepa)

其他名称:Thiophosphoramide,TESPAMIN,TSPA。

塞替派为合成的抗肿瘤药,是乙烯亚胺类烷化剂的代表,作用原理类似氮芥,活性烷化基团为在体内产生的乙烯亚氨基,与细胞DNA交叉联结并干扰RNA的转录,造成生长的不平衡,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本品在酸中不稳定,不能口服。静脉注射后在肝脏中为细胞色素酶P450氧化成替派(tepa),24~48h大部以代谢物形式由尿中排出,。本晶可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浆的60%~100%。.

对多种实体瘤均有效。临床上主要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和消化道癌,常用于胸腹腔、膀胱癌的腔内治疗等。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但一般较轻微,本品可引起男性患者无精子,女性无月经,少数患者尚可有发热、皮疹。

护理要点: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肺功能及全血细胞计数,避免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非处方药物,以免加重出血;最后一次给药后1~3周内每周检测1次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治疗期间给予止吐药物最后一次给药后1~3周内每周检测1次;注意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别嘌醇加适当的水化可预防高尿酸血症所致的尿酸性肾病;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孕,停止哺乳。

对膀胱灌注的患者少治疗前禁水8~10h。排空膀胱后插管,注射前应尽量抽出积液,通过导管向膀胱内注药30~60ml后,保留药液2h,每15min改变一下体位,使药液充分与膀胱壁接触。每周1次,每次60mg,4周后改为每月1次,共10次。胸腹腔及心包腔内注射:每次10~50mg,每周1~2次。应在干燥、避光、低温(12°C以下)处贮存。

十、白消安(Busulfan)

其他名称:白血福恩,马利兰,Busulphan,MYLE,RAN,BUS

为合成的甲烷磺酸类烷化剂。与细胞DNA分子起作用,形成交叉联结,干扰RNA转录,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G1及G0期细胞,对非增殖细胞也有效。

本品主要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肺纤维化。有的患者可有头昏、面红、男性乳腺发育或睾丸萎缩;妇女无月经,可能致畸胎。

护理要点:在首次使用白消安前及治疗期间应用止吐剂,减轻胃肠道反应;监测肝、肾、肺功能、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使用苯妥英钠预防癫痫。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如食欲增加,自我感觉好转,白细胞总数下降,脾脏减小等,通常在1~2周出现。接受高剂量治疗的患者,肝功能损害较重,须监测其黄疸指数和肝功能。存在贫血的可预先输血纠正。另本治疗后8个月至10年可发生肺纤维化。如出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应停药。治疗中常根据药物毒性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如持续性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提示肺炎,可能为药物毒性所致,需观察仔细。

(叶惠珍 樊 凯 梁勋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