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旅游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原理和方法
旅游功能分区是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合理的功能分区有利于保护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资源,有利于资源与项目相协调形成优美的旅游景观,提升游客和当地居民旅游满意度,有利于旅游区建设和经营管理,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旅游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
(一)与相关规划、计划相协调原则
旅游地的功能分区应与地区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以及土地、环境、水利、林业等专项规划、发展计划等所确定的空间结构目标相协调。
(二)突出资源特色原则
在进行旅游地功能分区时,要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园林设计、项目塑造、服务方式等来突出资源特色,树立旅游市场形象。
(三)集中与优化功能原则
集中有利于主题形象的形成,吸引游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经营优势;有利于污染物的控制,使敏感区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资源的集中开发利用。
(四)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旅游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以使旅游资源的作用能得到最大发挥。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①资源类型、分布;②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现状;③当地经济发展水平;④交通条件等。
(五)社会参与的原则
在进行旅游地功能分区时,应充分考虑区内居民的参与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将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识,明确建立景区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保护旅游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有利于改变当地居民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相结合起来,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六)效益最佳原则
在进行旅游地功能分区时,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环境协调,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七)可操作性原则
旅游功能分区应具有科学性,易于管理,易于操作,对管理决策部门具有参考价值。
另外,在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划分时,还要因地制宜地考虑一些原则。例如:紧凑性原则,即在用地紧张的旅游区尽量采用集中式用地,适当提高建筑密度以节约利用土地;主体不重复原则,即功能区有各自的旅游功能和主题,在同一地区上,应尽可能使各区功能相异。
二、旅游功能分区的原理
(一)指标选取
旅游功能分区是一项多指标综合区划,而综合考虑多种指标体系是区划的关键。指标体系应至少包括两类标准:一类是生态环境指标;另一类是社会经济指标。生态指标主要包括大的地貌单元、植被类型、降水及水源、土壤状况等。社会经济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经营模式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还应考虑到行政单元作为一个内部结构功能基本相对一致的独立区域单元,容易得到比较全面的统计资料,易于进行归类划界。
(二)理论应用
1.地域分异规律
了解区域或旅游区的地域分异要素,是进行功能分区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自然风光为主的区域或景区,用地域分异规律为主导,划分自然观光区域,这种功能分区更容易被游客接受。
2.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得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这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如经济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分工加深的条件下,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根据区位理论,在旅游功能分区中可以界定旅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旅游中心地的等级、旅游中心地的布局模式等。
3.增长极理论(www.xing528.com)
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发展模式。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其发展模式有两种差异较大的主张:一个是区域平衡发展模式;另一个则是不平衡的发展模式。
增长极理论就从理论上给旅游业优先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持。旅游业作为旅游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通过其集聚和扩散作用将旅游业的关联作用扩展到一个较为广阔的地域空间。因此,在旅游功能分区时,旅游规划编制者要从大局上综合把握,将核心资源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极来加以培植,促进整体旅游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中,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工作的依据之一,保持人类享受有资源的公平性,严格控制开发区域,不可盲目全面开发。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进行科学的论证,只有在技术和资金到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否则,应继续等待开发时机。旅游开发中还要注重旅游区的环境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旅游规划开发人员应树立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观念,切实保证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旅游的有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旅游人类学理论
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旅游人类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人类的科学,因此其对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启迪意义在于为旅游规划的编制者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旅游规划的侧重点一直以来都是放在旅游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质量和环境的改善上。旅游人类学则向旅游规划者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旅游规划思路,即旅游规划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人才是旅游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旅游规划者要从关心旅游地的各利益相关者入手,对旅游地的相关者的特性、活动以及社会环境加以关注。在功能分区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协调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以及旅游地相关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和利益,然后再着手提升旅游地的硬件质量。
三、旅游功能分区的方法
旅游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多种多样,如定性、定量、定位方法,聚类区划法,认知绘图法,降解区划法等等。由于旅游区涉及的旅游相关要素多种多样,在进行功能分区划分时,有必要对一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提炼主要要素,突出旅游主题,划分旅游功能分区。常见的分析方法有:
(一)视觉信息叠加法
视觉信息叠加是将不同层面的信息内容叠加显示在结果图件或屏幕上,以便研究者判断其相互的空间关系,获得更为丰富的空间信息。视觉信息叠加包括以下几类:⑴旅游区点状图、线状图和面状图之间的叠加显示;⑵旅游区面状图区域边界之间或一个面状图与其他专题区域边界之间叠加;⑶遥感影像与旅游专题地图叠加;⑷旅游专题地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EM)叠加显示立体专题图。视觉信息叠加不产生新数据层面,只是将多层信息复合显示,便于分析。
(二)主成分分析法
旅游区往往涉及大量相互关联的自然和社会要素,众多要素常常给模型的构造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运算的复杂性。由于旅游要素中许多要素通常都是相互关联的,就有可能按这些关联关系进行数学处理以达到简化数据的目的。主成分分析克服了变量选择时的冗余和相关,选择信息最丰富的少数因子进行各种聚类分析,从而进一步划分功能分区。
(三)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模型涉及大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因素情况下,各因素对问题分析有着不同的重要性,这决定了它们对目标重要性的序列,其对旅游规划中的功能区分析十分重要。
(四)聚类分析法
系统聚类是根据多种要素对旅游实体进行划分类别的方法。对不同要素划分类别往往反映不同目标的等级序列,如资源分等定级、资源密度分级等。
系统聚类的步骤一般是根据实体间的相似程度,逐步合并若干类别,其相似程度由距离或者相似系数定义。进行类别合并的准则是使得类间差异最大,而类内差异最小。
(五)综合法
综合法是实地调查和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要进行野外调查。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叠加分析地形图、林网图、水系图、旅游资源分布图等,从宏观上了解区域景观背景,粗略划分出大的旅游单元。其次,根据所划分区域的总体特征和获取区域的相关资料,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找出反映生态经济关系综合信息的某种共性和不同集合单元结构功能的差异性,将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的相似类型,结合区域界线,组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功能区。
(四)旅游功能分区操作步骤
1.基础调查和分析
功能分区要在现有的地域结构基础之上进行筹划和实施,因此首先需对工作区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结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及二者内部因素之间、二者之间、二者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包括空间关系、作用关系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具体有:(1)资料收集与调查访问,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基础资料的收集,各种地图的收集(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相关区域规划、土地规划、环境规划、林业规划、旅游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文本、文件的收集,访问、调查相关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对旅游地的野外踏勘;(2)确定旅游地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旅游地环境质量现状,当地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等,当地社会、产业与森林资源、环境的关系,如依赖程度、利用形式、环境影响等;(3)确定旅游地自然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地区和内容;(4)确定旅游开发的性质、强度及可能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确定功能类型区并在空间上落实
旅游地功能分区的划分,一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其原有利用基础的适宜性、最佳利用方向及空间结构整体目标要求,把适于保护、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生态)农业、经济、聚落利用等的区块在空间上确定下来。
3.对确定的分区系统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
规划初步确立的旅游地功能分区空间结构,还需进行功能评价、动态模拟分析和修正,从而使整个旅游地成为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旅游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