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防治
关键词汇
常见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的表现 心理问题的防治
案例故事
如何驱散抑郁阴影
一、孩子故事
小华是某国家级重点大学的学生。他来自贫困的单亲家庭,自幼母亲就对他要求很严,小华亦非常刻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母亲的夙愿——考上一流大学。然而,在人才辈出的大学校园,小华的成绩始终处于中下游,他却偏执地认为“他们都没有我学习好,我才应该获得奖学金”。
在大学三年里,小华重复做着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多次撕毁学校张贴公布的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后来心理医生告知,小华是由于积聚了多年的不良情绪,不堪重负,得了抑郁症。据小华自己讲:上大学后不久,他就觉得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脑子老走神,有时一片空白。平时会的知识,有时觉得什么都不会了,大考成绩比平时测验差得多,随着情绪越来越悲观,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且过分猜疑。脑子里经常想着同学在模仿自己,背地在议论或谩骂自己,他们的举动是在向自己挑衅等。认为自己的眼神不正常,不敢抬头见人,说话低声下气,甚至认为自己被监控。因而整天一个人沉默不语,独来独往,集体活动不沾边,经常回宿舍躺在床上似睡非睡,非常痛苦。
二、家庭故事
小华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由于感情破裂而离婚,之后他就跟着母亲一起长大。母亲是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经济来源有限。母子俩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小华的学费也都是从日常的生活支出中一分一角省出来的。母亲一心想着小华将来能出人头地,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争一口气,向别人证明她母子俩是有志气的。因而,她异常严厉地管教小华的学习。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她便会用钢针刺扎小华的双腕,任凭小华哭喊也无济于事。现在小华的双臂已是针孔密布。小华上大学以后,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母亲便无法继续对小华严加管教。但是望子成龙的母亲还是想法设法地来激励和监督着小华的学习情况,她要求小华要努力拿奖学金,不然要减少他的生活费用。她以为这样可以让小华更投入地学习。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到了大学以后,小华算是摆脱了母亲的严厉管制。但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对自己差强人意的成绩万分痛苦。刚开始,成绩不好的时候,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和避免母亲严厉相向,他还总是向母亲撒谎。虽然少了母亲的责骂和体罚,但小华心里感到内疚而痛苦。
三、原因分析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人体的生理变化以及神经内分泌等有关。就本案例而言,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1)家庭高压。小华的母亲望子成龙心切,亲子间情感表达不良。母亲在小华面前过分强调学习,而小华又从小缺少父爱,家庭的重负和母亲的要求又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许多小孩子应该有的快乐、活泼、自信都被磨灭了,有强烈的潜在的爱的缺失感。
(2)小华自身性格上的不良因子作用。性格内向,自卑、自闭,抗挫能力不强,不够坚强,面对压力不能很好地应对,心态不够平和。
(3)进入大学后对新环境适应不良。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不能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最终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四、专家建议
给孩子的建议:
(1)配合医生,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来改变脑部神经介质的不平衡,包括抗忧郁剂、镇静剂、安眠药。药物方面的治疗,需要求助于精神专科医生。
(2)同时接受心理治疗。主要是用以改变不适当的认知或思考习惯,或行为习惯。这种疗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方面的治疗,需要求助于专业心理治疗人员。
(3)阳光与运动对抑郁病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运动可以增强机体活力,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阳光可增强大脑中5—羟色胺的代谢水平,改善抑郁情绪。
(4)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与安定的生活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自设想象的心理漩涡中。人生苦短,不论贫贱富贵都是短短数十寒暑,何不以愉悦的心情面对每一天,凡事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增加个人生命的彩度与亮度。
案例讨论
1.抑郁症有什么表现?怎样预防抑郁症?
2.你还知道哪些心理障碍?
预备知识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限,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连续谱的两极,一极是正常心理,一极是严重的精神异常。
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发展性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问题和重度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水平低、社会适应不良、突发性事件以及挫折等因素所引起;轻度心理问题主要是指神经症、轻度的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等,主要是由于心理负担过重、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所致;重度心理问题主要是指病态人格和精神病,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心理活动与行为紊乱,缺乏自知力,形成原因复杂。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正日益引起其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重视,为了有助于同学们正确了解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当今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病前人格多具有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妄想常有系统化倾向,内容有一定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包括了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共同的特点是:①在两周内急性起病;②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③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④在2~3月内痊愈。
(四)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缓解后或发作期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躁狂发作
其特点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2.抑郁发作
其特点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五)神经症
1.神经衰弱
它多发生在青少年求学和就业时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发病率较高。常常表现为全身乏力、睡眠不良、头痛、注意力涣散、健忘、情绪低落、食欲减退等,直接导致了工作或学习效率的低下。
2.焦虑症
它是指由于精神持续高度紧张而产生的惊恐发作状态,表现出明显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并出现程度不一的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等身体不适症状。这种现象在重大考试中或者课堂提问中很容易出现。
3.强迫症
它是指强迫症状为中心的一种心理障碍,强迫症状就是主观上感觉到有某种不可抗拒、不可自行克制的观念、情绪、意象及行为的存在。虽然患者认识到这些毫无意义,但又难以控制和克服,从而导致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比如,反复计数、总担心房门未锁好、总有些念头挥之不去等。
4.恐怖症
也叫恐怖性神经症,它上指对某些特殊环境或事物所产生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并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主要特点是对某一特定事物、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恐惧,并不得不采取回避的态度。如异性恐怖症、人群恐怖症、动物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等。例如,大学生中常见的广场恐怖症患者,表现为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害怕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虽然知道不可能但还是觉得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观察自己的每个小动作;他们往往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因为手会颤抖;在参加任何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同时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
5.疑病症
指由于对自己健康的过分关注,而固执地怀疑自己患上了某些不存在的严重疾病,并因此而引起烦恼和恐惧的一种心理障碍。其重要特征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身体某一部分的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罹患了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其实这种怀疑与其实际健康状况完全不符,即使得到医生的解释或客观诊断也不能消除其固有的成见。
6.抑郁性神经症
这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符合神经症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为:①认知效能下降;②动力缺失;③消极的情感活动;④自我评价下降,有自杀倾向。致病因素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或压力以及人格特征有关。主要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辅以抗抑郁药物缓解症状。
此外,人格障碍也是较常见的心理问题,详见本书第三章。
二、增进心理健康和预防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为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在高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等。
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咨询者与被咨询者的交谈接触的过程,给被咨询者以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和帮助,并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其适应能力,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苦恼。
(1)培养积极、良性的思维方式。拥有积极思维的人从困境中看到机遇,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以乐观自信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2)增强人际交往。性格孤僻、内向,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时常感到孤独无助,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要增强人际交往,积极改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www.xing528.com)
(3)培养宽容心态。“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无论对人对事都要持宽容的态度,这样生活可能会轻松许多。
(4)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敏锐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中的美。
(5)认识自我,确立目标。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生活突然失去了目标,整个人变得懒懒散散,生活浑浑噩噩,失去了年轻人的激情和热情。这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新的人生目标。
(6)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思维和记忆能力减退。
(7)进行心理咨询。
(8)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放弃成见、身心放松,常能做到自我正确地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9)参加心理社团或学习心理学课程。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参加心理学社团,选修相应的心理学课程,对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至于惊慌失措。
问题讨论
1.你对心理障碍有多少了解?
2.你还知道哪些更好的防治方法?
拓展空间
【项目名称】抑郁自测量表
说明:这个量表所测的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你的情绪状态,所测的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如果要确诊的话,一定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结合你的平时表现才有可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切勿因为这个测试的结果,而给自己乱贴“标签”,从而对你的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通过这个测试,你觉得你有抑郁的症状和表现,一定要及时寻找心理咨询师(心理老师或者心理医生)的帮助,切勿讳疾忌医,从而耽误最佳的心理辅导时机。
请按你的实际状况,如实回答以下20个项目。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觉得一天中早晨最好。
3.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易哭)。
4.我晚上睡眠不好。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
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性兴趣减退)。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8.我有便秘的苦恼。
9.心跳比平常快(心悸)。
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11.我的头脑和平常一样清楚。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我对未来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我觉得做出决定是容易的。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更好(无价值感)。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感兴趣。
评分说明:
抑郁自测量表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4级评分: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分为1、2、3、4分;反向评分题(下文中有*号者),则评为4、3、2、1分。
你的总分是:
你的总分如果超过41分,则表明你的抑郁症状比较明显,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知识链接
治抑郁症 运动比吃药有效
北卡罗来那州杜克大学医学院针对156名50岁以上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男子分为三组进行试验,一组每周运动3次,每次半小时;第二组只靠治抑郁症的药Zoloft治疗(主要成分为Sertraline);第三组吃药运动兼行。过了16周,3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显著的改善,表示光运动效果和光吃药或吃药运动并行一样好。再过六个月,运动组成绩最好——抑郁症再发的比例最低,只有8%,药物组病情再现率高达38%,吃药兼运动组也有31%。
研究小组领导人布鲁门索说,此一研究的重要结论是,运动的效果更持久,能贯彻“经常运动”守则的病人复发率较低。小组成员起初假设运动兼吃药组应该会有相加相乘效果,结果并不然,大概因为运动组的病人较主动去改善病情。布鲁门索说,服药是被动的疗法,而作运动的病人也许对病情较有“自我掌握”感,随着病情改善,也有较大的成就感。
他指出,一旦做运动的病人感觉病情有进步,他们会更喜欢运动,越运动他们又感觉越好,产生治疗的“良性循环”。不过,研究小组提醒大家不要把运动当作提振情绪、驱赶抑郁沮丧的万灵丹,因为实验对象并不包括精神病与抑郁情绪严重到有强烈自杀倾向的病人。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防治
一、“网络成瘾”的不良影响
“网络成瘾”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新杀手,据专家介绍,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主要有3大方面:
——心理方面。患者心理上强迫依赖网络,一旦停止,上网的冲动使其不能从事别的活动、工作。网络依赖将导致严重的大脑功能损伤,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记忆力减退,思维活动迟钝,情绪暴躁,久而久之患者只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日常工作置之不理。
——躯体方面。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他们的身体的健康成长。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因不能面对现实,常常处于上网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
——行为方面。患者表现为频繁寻求上网活动的行为。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网络成瘾大学生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网络中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也可造成大学生自我过分放纵,法律以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
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主要群体,处于青春期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上网、玩游戏是当今大学生的时尚。不上网、不玩游戏觉得就没有与同学、朋友交流的谈资,当同学谈起网上的事物时也插不上嘴,所以,沉迷于上网、玩游戏比较普遍,在网络游戏中如果成为获胜者就觉得有成就感,它会带来力量和尊严。
青春期的性发育开始走向成熟,因为无科学性教育的引导不能有效接受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所以容易在网络中寻求感官的刺激,频频光顾黄色网站。
大学生还未正确学会应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挫折。如家庭不和、成绩下降、与恋人分手、与同学吵架、对新环境不适应等,而又缺少应对困境的方式和资源以及相应的信心与勇气,不知怎样采取有效的方式调节或自暴自弃,而借助于上网摆脱烦恼,从而沉迷于网络。
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受到朋友、同学邀请或偶尔上网便沉迷于网络,虚度光阴。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治疗与预防
1.药物治疗
主要是在必要的时候采用一些抗焦虑剂进行治疗。
2.心理干预
由于不同的形成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个别访谈;②改变病人不适应的认知模式;③进行自信心的训练;④进行人际沟通技能的训练;⑤进行自我时间管理的训练;⑥在进行成瘾戒断期间,家人朋友要多给予关照,多让病人有机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以转移其对网络的依恋。
3.预防
(1)正确识别自身遇到的问题。学会一些有效处理应激性事件的应对方式,尽管网络依赖的形成有着各不相同的原因,但大多数网络依赖的学生往往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从而逃避到网络世界中去,在其中寻求解脱。此外,互联网毕竟不是可卡因、酒精或尼古丁,人们对它的沉迷大多是由于人们的自我放纵和缺乏自我控制所致,而且研究者已经证实了某些心理特点的人群对于网络依赖的现象更具有易感性。因此,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认清自身的需要和应解决的真正问题,培养直面人生的态度,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求需要的满足和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不是采用“鸵鸟”政策,并且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2)学校须采取的对策。学校应加强有关网络指导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电脑和上网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及适应能力等;对有网络成瘾倾向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如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和培训的形式,使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获得归属感,摆脱对网络的单一依赖。此外,学校应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引导学生在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中培养高雅的品位和修养,发展和完善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