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谁想见证当今时代最光辉的一面,他再也找不到比土耳其更合适的地方了。——H.布朗特,1634年
要回答为什么是哥伦布而不是中国人或阿拉伯人发现了新大陆,就一定要了解当时穆斯林世界和儒家世界的情况。在本章和余下的章节里我们将分析为什么尽管中国和中东也都是高度发达和富足的地区,却没有出现西欧的扩张现象。我们将会看到,正是由于这些地区的高度发达和富足使得他们自鸣得意、自我满足,才使它们未能适应变化的世界。
一、现代穆斯林帝国的崛起
如果公元1500年前后有人在月球上观察地球,那他对穆斯林世界的印象一定会比对基督教世界的印象要深得多。这位神话中的观察者一定首先会对穆斯林.世界的辽阔版图和它不断进行的扩张印象深刻。最早的穆斯林是阿拉伯半岛上在宗教领袖穆罕默德领导下第一次团结起来的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相信自己已经获得神谕,警告人们会有末日审判,有信仰的人将进入天堂,而邪恶的人则将在地狱受罚。他号召他的信徒们举行一些仪式,这些仪式后来成为伊斯兰教的五个支柱(包括每日祈祷、捐献救济品、斋戒、去麦加朝圣等)。这五个支柱和《古兰经)的规训不但造就了一个宗教,而且形成一种社会准则和政治制度。信徒们感到他们彼此都是有共同使命的兄弟,这有助于将当时还很涣散的阿拉伯民族团结起来。
在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之后阿拉伯人冲出了阿拉伯半岛,并迅速蔓延到中东的拜占廷帝国和萨桑王朝。然后他们向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北非和西班牙扩张。到公元750年穆斯林扩张的第一阶段结束时,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个从比利牛斯山脉到印度、从摩洛哥到中国的广大帝国(见地图22)。阿拉伯人穆斯林于7世纪和8世纪在中东进行了最初的迅猛扩张后,在公元750年至1500年间又进行了另一阶段的扩张。在这一时期他们向西渗透到中欧,向北扩张到中亚,向东入侵到印度和东南亚,向南深入到非洲腹地。于是穆斯林世界也就随之扩大了一倍,其面积远远超过欧亚大陆西端的基督教世界和东端的儒家世界。
虽然1500年左右的穆斯林世界的领地已经是最为辽阔的,但它随后仍在继续大力向外扩张。在那一时期里,向外扩展疆域的并非像人们通常所以为的那样只有西欧。在基督教世界抵达海外的同时,穆斯林世界也正在陆地上进行扩张。16世纪初期,葡萄牙人在印度和东印度群岛获取立足点,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征服一个帝国。但就在这时,一个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中亚民族——奥斯曼土耳其人也正在闯入中欧,蹂躏匈牙利,并于1529年围攻哈布斯堡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同样在印度,莫卧儿帝国杰出的皇帝也正在稳步地向南扩展自己的帝国,直到他们成为几乎整个半岛的主人。此外,伊斯兰教则继续在非洲、中亚和东南亚传播。
在某种程度上,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张是由于它有力地改变了非穆斯林的信仰,尽管穆斯林并不像基督教徒那样惯于使用强制的手段。比起强制性的粗暴措施,穆斯林商人和传道士潜移默化的传教工作要有效得多,他们在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中尤为成功。惯常的情形是,商人先露面,他把劝人改变信仰和推销商品结合起来。商人的职业使他可以与其所要劝服的人们建立起经常而密切的联系。此,外,这种传教也没有种族歧视,因为即使商人与村民们不属于同一种族,他多半还是会娶土著女子为妻。这种通婚常常导致该女子的家庭成员接受伊斯兰教。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们很快就需要有宗教指导,于是学校也就建立起来了,通常穆斯林子女和异教徒子女都可以去上学。他们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的教义及礼仪。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伊斯兰教自创立之时起在争取皈依者方面就远比其他任何宗教都更成功。即使在今天,伊斯兰教在非洲与基督教进行的竞争中仍占据上风,因为它对非洲土著文化的适应能力之强是独一无二的,而基督教则往往被认为是代表白人奴隶主的、外来的文化。
除了不断扩展疆域外,约1500年前后的穆斯林世界还以它的二大帝国——地跨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帝国,波斯的萨菲帝国和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而闻名于世。这些帝国当时都已臻于强盛,统治着伊斯兰教的中心地带。
这些帝国之所以会在这一特定阶段里崛起,一个重要因素是火药的发明及其在火器和火炮上的应用。火药和火器加强了穆斯林世界的核心力量,正如它加强了基督教世界的核心力量一样二不过,火器绝非可以说明这三个穆斯林帝国崛起的惟一因素。同样重要的两个原因是,建立王朝的首领极有才干,以及当时的形势对它们恃别有利。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考察一下这些因素是如何结合起来使这三个穆斯林帝国得以崛起的。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了这个以他们自己名字命名的帝国,他们最初来自中亚(而闪米特阿拉伯人则来自阿拉伯半岛),是广为分散的突厥人的一支。在先前的数世纪里,突厥部落不断地成批迁人中东富饶地带。早在8世纪时他们就来到中东,渗入伊斯兰教帝国,最初他们是充当雇佣兵。10世纪时蒙古西征的压力迫使更多的突厥部落迁徙到中东,其中包括一支塞尔柱突厥人。这些新移民在1071年具有决定意义的曼齐克尔特战役中大败拜占廷军队,突破了小亚细亚沿托罗斯山脉的传统边界——这条边界已经保护罗马和拜占廷帝国达1400年之久。这一胜利使得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为塞尔柱帝国的一部分,只剩下西北角留给了拜占廷人。
不过塞尔柱帝国后来也走向了衰落,它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公国或苏丹国。13世纪后期成群新来的突厥移民使局面变得愈益混乱,其中有一伙人定居在塞尔柱帝国最西北边缘的地区,那里距分隔欧亚两大洲的战略要地达达尼尔海峡还不到50英里。1299年这伙人的首领奥斯曼向塞尔柱帝国最高统治者宣布独立—一从这一低微阶段起步,以这位原本藉藉无名的奥斯曼的名字命名的奥斯曼帝国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这个辉煌成功的第一步,是在小亚细亚夺取拜占廷的残余领土。到了1340年整个小亚细亚都已处于伊斯兰教势力的控制之下。1354年土耳其人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在加利波利建立要塞,从而获得了他们在欧洲的第一个立足点。土耳其人如要侵入欧洲此时应该是最有利的时机——当时整个基督教世界普遍陷入衰落和分裂:可怕的瘟疫黑死病整批整批地夺走了许多基督教国家居民的生命;灾难性的百年战争使英法两国无暇他顾(这场冲突的起讫日期颇值得注意:战争开始于1338年,这一年土耳其人正在完成他们对小亚细亚的征服;结束于1453年,这一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意大利诸国因为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长期争斗也无力反对土耳其人;巴尔干半岛则由于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和异教的鲍格米勒派三者间的宗教斗争,以及早已过了全盛时期的拜占廷帝国、塞尔维亚帝国和保加利亚帝国相互间的争斗而无可挽回地分裂了;而且与小亚细亚一样,巴尔干半岛上的基督教农民也对其帝国统治者极度不满,因此他们对土耳其人的猛烈进攻很少抵抗甚至放弃抵抗。
这些条件解释了奥斯曼人从他们在小亚细亚的基地所进行的扩张何以能取得惊人成功。1384年他们攻占索非亚,其后不久就控制了整个保加利亚。5年后,他们在历史上著名的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南斯拉夫人的军队,致使塞尔维亚帝国灭亡。这些胜利使得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的领地团团包围。1453年这座被围困多年的都城终被攻占,长达千年的拜占廷帝国也由此而历史性地终结了。
接着,土耳其人又南下进犯穆斯林富国叙利亚和埃及。1516年他们经过一场旋风似的大战占领了叙利亚,次年又占领了埃及。土耳其人最后阶段的征服是在中欧进行的。他们在著名的苏丹苏里曼一世的率领下渡过多瑙河,在1526年的莫哈奇战役中一举击溃匈牙利君主国。3年后,苏里曼率军围攻维也纳,但却被打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时遇上了连绵数日的阴雨天,使他无法将笨重的火炮运至前线。土耳其人尽管受到这一挫折,但后来仍又进行了一些扩张:1570年攻占塞浦路斯岛,1669年夺得克里特岛,并在此后10年中又占领了波兰的乌克兰。
奥斯曼帝国在其臻于鼎盛时的确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帝国。它的腹地在土耳其小亚细亚,但人口的大多数则是由南到阿拉伯半岛上的穆斯林和西到巴尔干半岛上的基督徒构成的多数。它地跨三大洲,拥有5000万人口,而那时英国却只有500万人口。无怪乎当时的基督教徒对这一不断扩张的奥斯曼帝国都很敬畏,把它形容成是“一团日益旺盛的火焰,不管遇上什么都会把它熔化,并继续燃烧下去。”1
萨菲帝国
这一时期的第二大穆斯林帝国是波斯的萨菲帝国。它和小亚细亚一样曾为塞尔柱突厥人所征服。但是虽然小亚细亚突厥化了,波斯却依然保持了波斯即伊朗的种族和文化。这很可能是因为小亚细亚从前曾为基督教拜占廷帝国之一部分,而波斯则早在7世纪穆斯林扩张的第一阶段就已接受了伊斯兰教,因此波斯没有像小亚细亚那样遭到穆斯林武士的蹂躏,波斯社会也没有在人数相对较少的突厥行政官员和士兵的统治下发生什么根本变化。
塞尔柱突厥人对波斯的统治从约公元1000年一直维持到1258年蒙古人人侵。这些新来的蒙古统治者被称为伊儿汗,他们起先是佛教徒或基督教徒,但在约1300年前后已转变为穆斯林。蒙古人毁坏了许多城市和灌溉工程,使波斯遭受了永久性的巨大破坏;但是这一倒退到1500年伊儿汗王朝为萨菲王朝所取代时也就终止了。
萨菲王朝的君主们是几个世纪以来波斯最初的土著统治者。沙·伊斯梅尔一世是这一新王朝的缔造者,他在位24年,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宗教政策统一了整个波斯。他宣布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为国教,并无情地镇压了敌对的逊尼派。波斯人认为自己是什叶派,这就将他们与大部分是逊尼派的土耳其人和周围其他穆斯林民族区别开来。
萨菲王朝最杰出的统治者是国王阿拔斯一世(1587—1629年在位)。他建立火炮部队,使波斯军队现代化。在他的统治下,波斯成为获得国际承认的一大强国。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纷纷派使节前往波斯,.请求与波斯结成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联盟。事实上,当时这两个穆斯林国家在欧洲各国的外交上均占有突出地位。例如,法国的弗朗西斯_世曾与苏里曼一世合作,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开战;而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又与波斯人合作,反对他们的这两个共同敌人。基督教国家和穆斯林国家之间的交往在当时被谴责为“不虔诚”和“渎圣”;但事实是奥斯曼帝国和萨菲帝国当时都已成为欧洲任何外交家都无法忽视的世界强国。
莫卧儿帝国
正如萨菲王朝两位杰出的统治者在波斯创建了一个“民族”王朝那样,莫卧儿王朝两位杰出的统治者巴布尔和阿克巴也在印度缔造了一个“民族”王朝——这对印度教占优势的地区中的穆斯林统治者而言,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穆斯林入侵印度的浪潮共计三次,每次都相隔很长时间。第一次入侵浪潮由阿拉伯穆斯林掀起,他们于712年侵入印度河河口附近的信德地区。这些阿拉伯人未能深入内地,因而他们对印度的影响很有限。
第二次入侵浪潮发生于约公元1000年左右,即突厥穆斯林开始从阿富汗境内的根据地不断侵略印度之时。侵略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四个世纪,给当地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最后的结果是:在北印度建立了许多穆斯林王国,而南部则继续存在着一批印度教国家。但是即使在北印度,大部分人依然在种族上是印度人,在宗教上信奉印度教。他们并未像小亚细亚人那样伊斯兰教化和突厥化。其原因仍在于,从北方南下的突厥人与印度原有的千百万人相比,仅是微不足道的少数。他们能填满的仅是政府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农民、商人和大部分官吏仍要靠印度教臣民米允当。的确,在某些地区已有大批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尤其是一些被压迫的种姓——他们想通过这一新宗教摆脱剥削。然而,当1500年第三次穆斯林入侵浪潮随着莫卧儿人的到来而开始时,印度仍是一个印度教占压倒优势的地区。
这些新的入侵者也是突厥人,他们的首领是伟大的突厥征服者帖木儿(别名为“跛帖木儿”)的直系后裔、引人注目的巴布尔。1524年他率领装备了火绳点火滑膛枪和火炮的12000人的小部队打败了印度的10万大军。他乘胜占领德里,作为自己的新都。四年后巴布尔去世,其未竟的事业由其子嗣继续完成,帝国迅速发展。在巴布尔的孙儿、著名的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统治期间,帝国臻于鼎盛。
阿克巴是到他为止莫卧儿王朝所有皇帝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征服了西方的拉杰布达纳和古吉拉特、东方的孟加拉和南方德干高原上的几个小邦,使帝国领土大为扩展。当时莫卧儿人的统治已经从喀布尔和克什米尔扩大到德干高原,后来在奥朗则布(1658—1707年在位)的统治下更是进一步扩大——几乎扩大到半岛最南端。除了赫赫战绩外,阿克巴还是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非凡人物。他虽未受过教育,但却多思好问、才思敏捷;对此,就连那些熟识他的耶稣会教士也不得不表示钦.佩。他活动范围之惊人,会使人联想到彼得大帝一世。阿克巴同这位俄国沙皇一样酷爱机械,他在冶金方面也颇有研究,能设计火力更大的枪炮就是很好的证明。他学习绘画,热爱音乐,精于打马球,而且会演奏各种乐器——锅鼓是他最喜爱的一种。阿克巴甚至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宗教“丁一伊拉赫教”,即“神圣宗教”。它的教义是折中主义的,糅合了许多宗教,尤其是印度祆教、耆那教和印度教的部分教义。阿克巴希望共同的信仰能使他的印度教臣民和穆斯林臣民团结起来,但实际上它却未对国家产生什么影响。这一宗教需要的智力太高,不能吸引大众,甚至在宫廷中也没有多少皈依者。
然而,阿克巴借助他的合成宗教未能得到的东西,在他结束对印度教徒的歧视、规定他们与穆斯林地位平等时却获得了。他废除了印度教徒前往圣地朝拜时须缴纳的香客税,取消了对印度教徒的人头税——这种税,所有穆斯林国家都向官们国内的非伊斯兰教徒征收。阿克巴还允许印度教徒担任国家高级职务——这也使得印度教徒不再把莫卧儿帝国看做敌国。由此阿克巴梦寐以求的新印度——一个民族国家而不是一个由穆斯林主人和印度教臣民组成的分裂的国家也就开始出现了。
二、穆斯林帝国的辉煌
军事力量
这三个穆斯林帝国都是头等军事强国。关于这一点,在1525年12月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发给奥斯曼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的呼吁书中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明。这份呼吁书请求土耳其人进攻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苏里曼于1526年做出响应:渡过多瑙河,侵入匈牙利,从而减轻了弗朗西斯的压力。而这则仅仅是土耳其人多次远征中的一次——这些远征不仅援助了法国(顺便为土耳其人带来了更多的领土和战利品),而且还援救了路德教异教徒——因为土耳其人的远征将哈布斯堡皇室的注意力从德意志转移到受威胁的多瑙河边界地区。穆斯林的军事力量竟然大大有助于正处于关键形成阶段的新教事业,的确似乎有悖常理。
通常来说,穆斯林军队在火炮装备方面要落后于欧洲军队。他们靠欧洲人供给最先进的武器和最富有经验的炮手。不过,这种差异只是程度上的,并不存在穆斯林帝国因缺乏火炮而无力抵御进攻的情况。穆斯林军队可以获得足够充足的装备,只是这些装备并不像当时最好的欧洲军队装备那样有效,操作情况也不理想。穆斯林,特别是土耳其人,懂得为西式火炮和炮手付钱,但他们却没有技术和工业来跟上西方装备的最新进展。
另一方面,穆斯林世界的庞大兵力则给欧洲观察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据估计,阿克巴时期整个印度常备军的总数达一百多万人,这几乎是1914年时印度军队的两倍。而且在诸穆斯林帝国臻于鼎盛时,这些庞大的军队仍都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由于显而易见的地理上的原因欧洲人对土耳其军队非常熟悉,他们有着大量的与之打交道的直接经验。这种经验使得欧洲人对土耳其军队印象深刻,充满敬意。苏里曼一世统治期间,哈布斯堡皇室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奥吉尔·吉斯莱恩·德巴斯贝克的报告是颇有代表性的。1555年德巴斯贝克参观了一所土耳其兵营之后,在他致家人的信中这样写道:
“像哈布斯堡皇室和奥斯曼帝国那样不同的制度之间的争夺必定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我一想到这一点就不寒而栗。……他们所属的帝国极为富有、资源完整无损、军队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胜利接连不断、士兵吃苦耐劳、团结一致、秩序井然、纪律严明、崇尚节俭、时刻警觉。而在我们方面则是国库空虚、奢侈无度、资源耗尽、精神颓丧、军队缺乏作战经验且桀骜不驯、将领们贪得无厌、军纪涣散、到处是胡作非为、人们沉溺于酗酒和淫逸,而最糟的是,敌人习惯于胜利,我们却习惯于失败。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会导致怎样的结果,难道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对我们的敌人来说,惟一的障碍是波斯;波斯地处这些侵略者的后方,迫使他们必须谨慎行事。他们对波斯的畏惧给了我们一段喘息时间,但这仅仅是暂时的。”2
行政效率
所有穆斯林国家的皇帝都对他们的臣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国家行政管理的好坏也就取决于帝国首脑的才能。16世纪穆斯林国家的皇帝都是些才能出众的人。可以肯定,苏里曼、阿拔斯和阿克巴堪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君主比肩。阿克巴拥有一支组织出众的官僚队伍,官吏的品级用骑兵的军衔来表示。由于在莫卧儿帝国的行政部门任职待遇优厚且有望迅速晋升,因而吸引了印度和国外最优秀的人物。据估计,百分之七十的官吏是外国人,如波斯人和阿富汗人;其余是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官吏去世后,其财产由皇帝继承,职位成为空缺。这就减少了贪污腐化和世袭占有等弊病,而这些弊病当时则正困扰着西方各国。
由于阿克巴的官僚机构向所有臣民开放,因此任命和擢升官吏的标准就是才能而不是宗教。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巴斯贝克对奥斯曼帝国的这一行政管理制度也确切地作了相同的说明:
“苏丹在任命官员时并不重视那些因拥有财产或地位而自命不凡者。……他根据是非曲直来衡量每件事,并仔细考察所要提升的人的品行、才能和性格。在职人员只有立功才能晋升,这一制度保证了任人唯贤。……因此,对土耳其人而言,荣誉、重要职位和法官职务是作为对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的报答。如果有谁不诚实、惰怠或做事粗枝大叶,他就会始终留在官阶的最低一级,成为人们蔑视的对象。……我们的想法与此不同,在我们那里,空缺职位决不留给那些立功的人;衡量一切的标准是出身;显赫的出身才是在政府部门得到晋升的惟一关键所在。”3
经济的发展
就经济标准而言,近代初期穆斯林各国用现在的术语来说都是发达国家。无疑当时那些为了抵达传说中遥远的印度和香料群岛而愿意面对任何艰险的西欧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奥斯曼帝国离西欧人的老家较近,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单位。它幅员辽阔,保证了实际上的自给自足。对大部分欧洲人来说,比奥斯曼帝国更令人着迷的是遥远、奇异的印度。印度能织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纺织品,尤其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无与伦比的细纹棉织品。从罗马帝国早期起印度就使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尽。
穆斯林商人对南亚贸易的控制,与穆斯林帝国的财富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只晓得用盐处理食品、对其他食物保存技术知之甚少的世界里极受欢迎的香料贸易尤其重要。在好几个世纪里,香料与其他许多商品如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棉织品一起,沿着南、北部的商人路线来回运送。北部的路线是从远东穿过中亚而抵达黑海沿岸和小亚细亚各港口;南部的海路是从东印度群岛和印度沿着印度洋、再上溯波斯湾或红海而抵达叙利亚和埃及各港口。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陷人无政府状态,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被关闭。此后,大部分商品都汇集到此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沿海路运往各地。
这一贸易为穆斯林世界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不仅以关税形式为政府提供了税收,而且还为与贸易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成千上万的商人、职员、水手、造船工人、赶骆驼者和码头工人提供了生活来源。印度商品在被卖给亚历山大的意大利中间人时,其价格是其成本的20倍以上这一事实可以说明牟利程度。
葡萄牙人在其于1498年闯入印度洋后,迅即控制了这一利润丰厚的贸易的大部分。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非因为他们的商品质优或者经商手段高明,而是由于他们的海船和枪炮占有优势。实际上我们将发现,葡萄牙人最初的境况十分窘迫,他们拿不出什么东西米换取自己所垂涎的物品。将他们从这一窘境中解救出来的是不久之后从墨西哥和秘鲁的矿井中滚滚而来的大批金银。
三、穆斯林帝国的衰落 (www.xing528.com)
16世纪的穆斯林世界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苏里曼、阿克巴和阿拔斯统治的帝国至少堪与世界其他帝国相匹敌。然而,17世纪时这些帝国就已开始衰落。到18世纪它们已远远落后于西欧,而且至今仍然落后。
有一种解释是统治这些帝国的王朝都很腐败。1566年谢里姆二世继承苏里曼一世,他懒惰、愚钝、放荡,嗜酒如命,其臣民都称他为酒鬼谢里姆。在波斯,阿拔斯的继承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不过,王朝的没落并非造成穆斯林国家毁灭的惟一因素。所有的欧洲王室都曾有过昏聩无能、不负责任的统治者,但他们的国家却并未因此而衰亡。
对于穆斯林世界的种种不幸还有一个更根本的解释:它缺乏欧洲那样的动力。它未经历过将在第22、23章提到的、正在使欧洲社会发生彻底变革的种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例如,在经济领域,无论其农业、工业、金融方法或商业组织,均未发生根本变化。如果在17、18世纪时有位旅行者进进穆斯林国家,那他一定会看到500年前十字军战士就已目睹过的经济惯例和经济制度。正如巴斯贝克所说,只要统治者强悍、开明,专制帝国就能顺利、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如果中央政府衰弱了,那么朝臣、官吏和军官们就会勾结起来压榨社会的生产阶级,不管后者是农民、工匠或商人。他们的敲诈勒索无法无天,扼杀了私营企业和个人的活力。平民百姓中凡是稍微露富的,其财产就会成为被肆意充公的对象。因此商人们都藏匿自己的财产,而不是公开投资去扩大自己的买卖。
帝国衰微的又一症状和原因是,穆斯林对西方有一种优越感:他们妄自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当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或许能从邪教徒即异教徒那里学到些什么。他们的这种态度部分源于宗教偏见,部分则源于伊斯兰教在早先数世纪里的惊人成就——伊斯兰教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教派成长为世界上最大、发展最迅速的宗教。因此,凡是与基督教欧洲有关的东西,穆斯林的官吏和学者都示以轻蔑和傲慢。1756年法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宣告法奥同盟成立,它标志着欧洲外交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却得到奥斯曼帝国政府草率无礼的通知:奥斯曼帝国政府“对一头猪与另一头猪的联合”4不感兴趣。这种态度在16世纪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在18世纪那就是自取灭亡。
这种唯我独尊的态度最有破坏性的一个后果就是,在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之间,特别是在愈益重要的科学领域里,放下了一道思想铁幕。实际上,穆斯林学者对于帕拉切尔苏斯在医学方面、维萨里和哈维在解剖学方面、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所做出的划时代的成就一无所知。他们不但不了解这些科学进步,而且’那时他们自己什么也没做,也没有将来要做的任何动力。
**********
衰落中的奥斯曼帝国
18世纪末英国领事和商人威廉·伊顿在奥斯曼帝国呆了许多年。他那关于奥斯曼帝国的情况和机构的绘声绘色的报告,反映出与其全盛之日相比奥斯曼帝国已经衰落到了何等地步。*
由于以上的原因,一般性知识即便培养起来了也是不成气候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只需了解自己的事务和专业知识,有了专门的知识他们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任何其他干涉都会被认为是愚昧无知和不合时宜的。在基督教治下的欧洲,拥有一般性科学知识的人比比皆是,且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奥斯曼帝国,这样的人没有名气。除工匠外,如果有人也去关心如何铸造大炮、建造船只之类的事情的话,人们会把他看成是一个疯子的。这种狭窄的视野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不论是文科教授还是理科教授都十分无知,这种极端荒谬的情形还和他们的胡乱猜测交织在一起……
从穆夫提(伊斯兰教宗教领袖)到农民都普遍相信,地球被一根大铁链固定悬挂着,它的外面有七个天堂;大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至少也有奥斯曼省那么大,它是因为要给地球提供光明和热量而形成的;月食的发生是因为有时候一条巨大的龙想要吞食月亮;星星是用铁链固定在最高的一层天堂中的……
他们用不同的蔑称来区分不同的基督教国家。土耳其人经常用绰号来称呼那些非奥斯曼人并贬损那些人建立的国家。
阿尔巴尼亚人卖下水的人;
亚美尼亚人吃垃圾的人扛包的人;
波斯人和巴尔干人懒汉
基督徒偶像崇拜者
荷兰人奶酪贩子
英国人无神论者
佛兰芒人皮条客
法国人没有信仰的人
格鲁吉亚人好吃懒做的人
德国人渎神的异教徒
希腊岛民傻瓜
意大利人或弗兰克人杂交人种
犹太人污秽的狗
摩尔多瓦人懒惰的人
波兰人傲慢无礼的异教徒
俄国人疯狂的异教徒
西班牙人懒人
鞑靼人吃腐肉的人
瓦拉几亚人吉普赛人
有一桩真事:几年前有一个博学的法官瞎了一只眼。他得知君士坦丁堡有一个欧洲人很善于制假眼,做的假眼看上去和真的一样,就立即去买了一只。但是当他把假眼安到眼窝中时,他马上怒气冲冲地跑去找造假眼的人,骂他是一个骗子,因为他用假眼根本就看不见东西。造假眼的那人生怕到手的钱又被讨回去,就向法官保证不久之后他的假眼就能和真眼一样看东西了。骂人的法官平静了下来,撒谎的人得到了回报。他立即处理完剩下的假眼存货,跟着就离开了那些希望用他的假眼看到东西的土耳其人……
*W.Eton,A Survey of theTurkish Empire,4th ed,(London,1809),pp.190—193.
**********
可以说明穆斯林帝国衰落原因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这三大穆斯林帝国都是陆上帝国。它们的缔造者土耳其人、波斯人和莫卧儿人都是没有航海传统的民族,因此他们的帝国都面向中亚的陆地,背朝大海。这些帝国的统治者对海外贸易极其漠视,因此当葡萄牙人开始夺取印度洋上所有的战略位置时,他们都未采取行动加以制止。
这种形势的意义在于,欧洲人能够在不遭受穆斯林反对的情况下成为世界贸易路线的主人,以往欧亚之间的大部分贸易一向控制在穆斯林手里。这一事实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使得欧洲人大大富裕起来,并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发展。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西欧因从事世界性贸易而愈来愈富裕、生产力强大,动力十足,愈来愈实行扩张政策,而一度令人生畏的穆斯林帝国则因很少参与新的世界经济而仍处于静止状态,并愈来愈落后。
推荐读物
与本章直接相关的是J.J.Saunders编著的The Moslem World on the Eve o,t’Europe’sExpansion(Prentice Hall,1966).T.W..Arnold所著的The Preaching of Islam(修订版,Constable,1913)描述了自穆罕默德时代至19世纪末伊斯兰的扩张。
关于各伊斯兰帝国,可以参见H.A.R.Gibb和H.Bowen所著的Islamlc Society and the West,第一和第二部分(OxfordUniversity,1950,1957);H.Inalcik所著的The Ottman Empire:The Classical Age,13IX)—1600(Weideneld and Nicolson,1972);多卷本CambridgeHistDry of Iran(Cambridge,1968ff.);N.Itkowitz所著的Ottoman Empire and Islamic Tradi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1980);S.Wolpert所著的风格轻松的A NewHistory of India(Oxford University,1977);R.Dunn所著的TheAdventures of Ibn Battuta:A Muslim Traveller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University ofCalifornia,1986)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总体看法发人深省。
最后,论述穆斯林各帝国衰落的著作有:J.J.Saunders所著的The Problem oflslamic Decadence,Jounhal of WorldHistory 7(1963),701—720;T.Stoianavichs所著的Factors in the Decline of Ottoman Society in the Balkans,SlavicReview,21(Decemberl962),623—632,B.Lewis所著的Some Reflections on the Decline of theOttoman Empire,选自C.M.Cipolla所编的TheEconomic Decline of Empires(Methuen,1970),pp.215—234.
注释
1.Mehmed Pasha,OttomanStatecaft:The Book of Counsel for Vezirs and Covenors,W.LWright,ed.andtrans.(Princeton University,1935),p.21.
2.C.T.Foster and F.H.B.Daniell,eds.,TheLife and Letter of Ogier Chiselin de Busbecq(London,1881),PP.221,222.
3.Ibid.,PP.154,155.
4.Cited by W.Eton,A Survey ofthe Turkish Empire(London.,1809),P.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