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4-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医疗器械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有层次的推进、突破上述重点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海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教育培训、专业检测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因此医疗器械产业应率先转入发展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田苗

一、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市场概况

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约3360亿美元,上年同比增长12%,医疗器械产业已不再是生物医药行业的“配角”,而是日益壮大、增势强劲的产业,保持10%左右的平均增速,市场总体销售情况良好。

从产业区域集中度来看,全球销售额美国所占份额高达41%、欧盟占27%、日本占14%、中国仅占2%(图1)。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

图1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分布

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市场概况

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γ刀等产品,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生产企业数量已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500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13000家左右;销售收入由2002年约218亿元,增长至2007年约800亿元,且毛利率在25%左右(图2)。

我国医疗器械产品逐渐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规模逐渐扩大。2008年1~11月,我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677.35亿元,同比增长32.53%,其中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医疗外科兽医用器械均占30%以上(图3);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656.25亿元,同比增长32.23%;产销率为96.89%。

图2 2002-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销售收入

图3 2008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工业总产值构成

我国企业主要在基础、中低端医疗器械上初具生产链条规模,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低;我国生产的医疗器械75%以上为中低档的具有价格优势的常规产品,产品主要为中小型器械和耗材类产品。高端的大型医疗器械,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

国务院[2006]8号文件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大关键领域里明确列有“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生物工程和医药生产专用设备等”。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借“新医改东风,将在2009—2011年间针对31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投入8500亿元,用于五项内容,即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等。尤其是基层机构医疗器械更新换代和完善建设工作将进一步提速,政策机遇为我国未来医疗器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市场概况

2001~2008年上海市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增长率为23.3%,接近同期全国总体增长水平,2008年实现销售产值137.7亿元(图4),同比增长36.3%,市场份额约占全国的13%,仅次于广东、江苏省。(www.xing528.com)

图4 2001—2008年度上海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

图5 上海医疗器械产品结构(按销售额)

产品覆盖全国现行医疗器械产品全部43类,注册产品5200项,其中一、二、三类产品分别占35%、46%、19%。从销售额看,以X线机和核能设备为主(图5),与第二位的高分子制品和植入介入物产品合计约占57%的市场份额。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如医用电子、超声仪器中的HIFU、内窥镜等产品。

共有各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00余家,一、二、三类企业分别占24%、53%、23%,以中小企业为主。2008年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企业有25家,销售总值达64.1亿元,占户数比例2.5%,占全部销售总额的53.6%;年销售额5000万~1亿元企业有35家,3000万~5000万元企业有17家,3000万元以下企业有900家左右,约占90%以上,且大部分企业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

四、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突破核心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医疗器械产业重点推进药物支架、胰岛素泵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产品的产业化,大力发展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分子影像融合CT、数字式一体化手术室,做大CT/X线机、B超等医学影像设备,选择发展血液净化和创伤修复材料,推动人工骨材料的应用。力争心脑血管支架、肝炎艾滋病的诊断试剂、CT/X线机等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到2012年,实现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上海医疗器械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有层次的推进、突破上述重点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有效联动,提高产业紧密度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将重点聚焦浦东张江-周康、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等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应充分依托上述六个产业基地,在基地间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使之在上海范围内首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联动发展局面。

(三)提倡模式创新,延续产业生命力

与渤海湾、珠三角相比,上海的土地资源有限,商务、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较高,部分医疗器械精密加工等服务只能到外省市配套,造成了较高的采购、生产、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上海的医疗器械发展必须要提倡模式创新,如吸引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厂商建立分支机构,共同构筑医疗器械研发、检测、人才、交流、合作平台,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措施等,改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环境,延续产业生命力。

(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美国,医疗器械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占医疗器械产值的50%,将美国的医疗器械专业化小公司联结成社会化的体系,并形成初具规模的系统,形成了新的竞争力。但是,我国这些在技术市场上非常活跃的中小企业很难发展,创业者不得不独立完成从技术走向市场的全过程,生产性服务业的落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上海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教育培训、专业检测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因此医疗器械产业应率先转入发展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