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焚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橘柑驰名中外。
4.6.1 白族服饰民俗
白族尚白,素以白色衣服为贵。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有的以嫩黄色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缀深色带的浅色围腰抬色,明快之中显素朴,秀艳之中见端庄,醒目大方,毫无细碎之感。外罩多为红色,浅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长裤。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有绣花图案。宽花腰带和飘带紧束腰身,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的桃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脚穿绣花鞋。这一身打扮,浓艳而又不失庄重,线条美丽,婀娜多姿,飘然若舞,十分讨人喜欢。大理白族织绣纹样以花卉图案较为常见,如头巾、围腰、飘带、背带、草帽带、鞋面等,大多以花草植物为主。
4.6.2 白族饮食民俗
白族以稻米和小麦作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子为主食。附以薯类、豆类、肉类及各种蔬菜、水果。洱海的鲤鱼、弓鱼、鲫鱼是人们喜食的菜肴。白族人喜食酸辣,“砂锅鱼”是大理著名佳肴。白族人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油鸡、螺蛳酱等,爱饮糯米酿造的甜酒。
4.6.3 白族居住民俗
白族多聚居于平坝的村落之中,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村落多建于平坝或依山傍水的山脚地带。白族民居通常以东西轴线安排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线深入。大门设在东北角上,主房坐西朝东,和厢房、对斤(照壁)围成一封闭式院落。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其组合形式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等。所谓“坊”,指的是三间两层的一个建筑单元。“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带两瓦房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是由主房和两坊厢房,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所围成的封闭式院落;“四合五天井”则是由主房、对斤以及两边厢房围成的四合院,除大院外,四角瓦房形成四个小院,组成大小五个天井。
4.6.4 白族人生礼仪民俗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其他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4.6.5 白族社交礼仪民俗
白族对人的称谓往往加一“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如称父母为“阿爹”、“阿姆”,称祖父为“阿老”。长辈对晚辈亦可加“阿”字,表示亲昵,如“阿弟”、“阿妹”,或取名字中的一个字加“阿”,如“阿东”等。白族第二人称代词尊称时多用“呢”,相当于汉语的“您”,表示尊敬。在白族地区,逢重要场合,如生小孩、订婚、人们赠送礼品时必须要带“六”字。“禄”和“六”同音,有福有禄即有福气、有钱财,是吉祥的表示。
4.6.6 白族岁时节日民俗(www.xing528.com)
1)“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
2)绕山林
绕山林亦称“绕山灵”。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举行,是大理白族传统盛会之一。这个节日的由来有不同传说,其渊源是古代原始社会时期氏族成员举行“社祭”的遗风。“绕山灵”白语叫“观山览”,意为观三个园子。节日期间,洱海近百个村庄的男女老少佩花带朵。第一天以村庄为单位组成队伍,在手持杨柳枝的一男一女的带领下,从苍山五台峰下的喜州圣源寺出发,一路边舞边唱边走;第二天到洱海边的村庄沙埃城;第三天沿洱海边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三天内绕行队伍晓行夜宿。绕山灵除祈祷丰收之外,也是白族人民游春娱乐和青年男女社交集会的场所。绕山队伍中有打霸王鞭、敲八角鼓、弹三弦的。此外,人们还抬着自己本村的“小本主”塑像到大本主庙来朝贺,并供奉“三牲”,焚香化纸、膜拜祈祷,诵经念佛。
4.6.7 白族工艺美术民俗
白族的石雕以剑川石宝山窟和“大理古幢”为代表。剑川古宝山窟,又名石钟山石窟。已发现16窟,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村三处,系南诏、大理国经数百年不断开凿而成。作为装饰艺术之一的木雕,在白族人的现实生活中,大至住宅、庙宇、牌坊,小至生产工具、家具和生活用品,处处都可看到精湛的木雕杰作。白族木雕,以体现吉祥文化为主旋律。它反映的内容多为祥花、瑞兽、瓜果和民俗文化中的暗八仙及历史人物等,寄托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诚向往。
4.6.8 白族游艺民俗
白族人民有栽花种树的传统和观赏花木的娱乐习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四是古老的朝花节。“踏歌”是云南云龙、东北等地的白族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是在结婚、过年等喜庆饮宴时所唱的一种长篇叙事歌曲。
4.6.9 白族宗教和世俗信仰
白族的宗教信仰是多神灵,既有原始的图腾崇拜,也有佛教的信仰。但以本主信仰最为独特。“本主”教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一词的含义是“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备”的护卫神,仍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印迹。这种原始的崇拜的印迹,已渗入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并使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构成了“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
4.6.10 白族禁忌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