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分类与基本理论

现代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分类与基本理论

时间:2024-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物料管理基本理论一、物料分类与管理(一)企业物料分类企业所需的物料,品种繁多,特点迥异。为了便于编制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订货和加强管理,对于各种物料必须合理加以分类。(二)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指以最少的投资而适时地供应所需要的适量适质的物料,提高物料周转速度,减少库存和积压,提高资金周转效益。4.物料的调查。因此,物料管理的重要性也至为明显。

现代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分类与基本理论

第八章 物料管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能够:掌握物料分类、物料管理的原则与意义;描述物料管理的组织与管理模式;阐述物料需求量确定的若干方法与物料供应计划的编制思路;介绍物料采购与验收环节的实施要点。

第一节 物料管理基本理论

一、物料分类与管理

(一)企业物料分类

企业所需的物料,品种繁多,特点迥异。为了便于编制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订货和加强管理,对于各种物料必须合理加以分类。一般的物料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

1.按物料在生产中的作用来划分。

(1)原材料,是指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例如,炼铁用的铁矿石、织布用的棉纱面粉厂用的小麦等。

(2)辅助材料,是指用于生产过程,有助于产品形成,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例如,主要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时使用的染料、催化剂,与设备使用有关的润滑油、皮带,与劳动条件有关的清扫工具、照明设备等。

(3)燃料,是指用于工艺制造、动力生产、运输和取暖等方面的煤炭汽油、木柴等。它应属于特殊的辅助材料,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单独归类。

(4)动力,是指用于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电力、蒸汽、压缩空气等。

(5)工具,是指生产中消耗的各种刀具、量具、卡具等。

(6)配件,是指预先准备的用于更换设备中已磨损和老化的零部件的各种专用配件。

采用这种分类,便于企业制定物料消耗定额和计算各种物资消耗量,同时对于计算产品成本和核定储备资金定额也有重要作用。

2.按物料的自然属性来划分。

(1)金属材料,包括黑金属和有色金属

(2)非金属材料,包括化工产品、石油产品、纺织产品和建工产品等。

(3)机电产品,包括电机电线、仪表、机械设备、电子和化学仪器以及液压配套件等。

采用这种分类,主要便于企业编制物料供应目录,从而有利于物料的采购和保管。

(二)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是指以最少的投资而适时地供应所需要的适量适质的物料,提高物料周转速度,减少库存和积压,提高资金周转效益。

物料管理的程序如图8-1所示:

图8-1 企业物料管理程序

二、企业物料管理的原则与范围

(一)企业物料管理的原则

企业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以最少的金钱,获得最大的供应和管理效能”,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必须采用最迅速、最合理的程序,如能使物料管理的手续简化便捷,不仅可以降低管理费用,而且能够节约人力与时间,提高物料的周转率。

2.确保质量供应,即物料的供应在品质方面必须适应生产过程要求的标准与规格。

3.适量供应,即物料的供应在数量方面应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

4.适时供应,即物料的供应在时间方面必须适应生产过程的需求。

5.适地供应,即物料的供应地点能够配合生产过程的要求。

6.最低费用支出,即要想方设法降低物料的管理成本,使一切费用的支出都符合最经济的原则,必要之费用分毫不省,非必要的开支绝对避免。

(二)企业物料管理的范围

现代企业物料管理是在使物料供应工作,达到适时、适地、适质、适量,使用料部门能够及时地获得适合规模及数量的物料,以避免停工待料或供应错误之发生,其范围可分述如下:

1.物料分配与编号。

2.物料预算的编制。

3.物料的存量控制。

4.物料的调查。

5.物料的采购与验收。

6.物料的储运与保险

7.物料的领发与包装。

8.物料的会计与统计。

9.物料的盘存与废残旧料的处理。

三、物料管理的意义

搞好物料管理,对于促进企业不断增加产品产量、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等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搞好物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物料管理的意义表现如下:

(一)物料是现代企业运营的五大M要素之一

企业设立的目的是使原料转换为成品,供给市场销售,以获取利润,没有原材料,即便是有机器、金钱、人力,也不能制成成品销售,且原材料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物料管理的重要性也至为明显。现代化企业,需要成千上万个品种规格的物料。企业必须做好物料的采购、保管、发放工作,按质、按量、按品种规格、按时间和空间成套备齐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物料在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一般来说,产品成本主要包括四大项目,即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及管理费用,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又占最高的比例,约占成本费用的70%以上,物料管理不善,则成本势必增加,获取的利润也会随之减少。

(三)物料管理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的物料耗用占据了产品成本的相当比重,降低单位产品的物料消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必须要使产品品质优良,价格低廉,适合大众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从加强物料的管理开始。因此,企业要通过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贯彻和检查,督促和配合生产技术部门或其他物料使用部门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管理,降低物料的消耗,同时要努力消除和减少物料在储运过程中的各种损耗。

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当全面加强物料管理,防止只供不管、盲目储备、优材劣用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四、企业物料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

(一)企业物料管理组织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而言,物料管理组织的设计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在设计组织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1.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组织结构的确定,一般因企业规模的大小不同而有所不同,物料管理的内部组织,外受本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的限制,内受管理工作繁简的影响。

2.企业性质的不同。生产性企业重在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交通运输企业重在运营效果,性质不同,企业的目的与经营方针也各不一样,物料管理内部组织必须针对目的,符合方针。

3.企业用料的不同。企业性质不同,用料自然也不同;即使企业性质相同,用料也未必相同。

4.企业有无分支机构。企业有分支机构时,物料多需统筹调拨配购,统一管理,或者酌加分权办法;没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其内部组织自亦必须有适当的配合。

5.市场供应情况及运输情况。

(二)企业物料管理组织的特点

与其他单位比较,物料管理组织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其他单位或侧重于对内,或侧重于对外,而物料管理单位是对内与对外并重。

2.其他单位或重实务或重文案,而物料管理单位系实务与文案并重。

3.从对物料管理人员的要求而言,须要配置良好的工业工程师,既了解商业法律、会计,又须熟悉本企业所用物料的特性与用途。

(三)企业物料管理制度

一个健全而完善的物料管理制度(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必须具备下列各项要点:

1.建立物料编号和分类制度。

2.对物料要进行适当的估价。

3.必须有准确的物料记录。

4.必须有适当的物料储藏设施。

5.物料库的地点与布置必须科学

6.应该有良好的物料库管理。

五、企业物料管理组织模式与分类

(一)企业物料管理组织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物料管理的组织有三种模式:

1.以生产为主的物料管理组织。即不设物料管理部,而将所有物料管理部的职能并入生产管理部下。这种模式适用于生产程序复杂的企业。例如,钟表、精细电器及用具等,在物料成本占总成本30%以下的企业较为适用。其优点是生产与物料供应完全吻合,缺点是物料管理不能自由发挥效能。

2.生产与物料并重的物料管理组织。即专设一个物料管理部管理物料,另外生产部门也负责编制用料计划。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一般大量生产的企业,物料成本所占比例在30%~50%之间,如大型机械加工企业、水泥生产企业。其优点是能够发挥物料管理的效能;缺点是物料管理组织过于庞大,必须通过精简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来弥补。

3.物料管理工作比较分散的物料管理组织。这种组织实际上是以物料为主,适用于物料成本所占比例很高、生产方式简单的企业,如面粉加工厂、食品厂,甚至小型钢铁厂等,均比较适用。其优点是企业能够依靠物料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利润;缺点是整个物料管理工作不易连贯在一起

(二)企业物料管理组织的分类

就职权归属而言,物料管理组织可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三种。

1.集权制。总部集中采购,统一调配,直接任免人员,统一规划。但供应时间长,容易出现延误,附属机构主管因总部直接控制人事,经理的管理权难免割裂和削弱。

2.分权制。各附属机构权责较重,各分区的经理管理权较为完整,物料供应能够适时适量,但整个企业完整的物料管理系统被割裂,物料管理难于集中统一。

3.均权制。总部决定物料管理的宏观方面,确定物料最高最低存量,编制物料预算及采购计划,制定管理制度,指导和考核附属机构的工作,培养人才。在物料供应方面,宜统筹的,由总部负责,宜因地制宜的,由附属机构办理,分层负责,调节余缺。

六、企业物料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一)采购部门的职责

1.调查和掌握物料的价格。

2.样品的检查。

3.物料质量与数量的确定。

4.订约。

5.采购单的签发。

6.物料产地及供应情况的调查。

7.采购时间的控制。

(二)运输部门的职责

1.船舶、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的调派与接洽。

2.物料的保险。

3.负责物料的包装。

4.将物料装上运输工具。

5.负责物料运输中的一切事宜。

(三)物料控制部门的职责

1.负责订货点的确定。

2.负责物料请购单的签发。

3.负责物料的检验。

4.负责物料的收发。

5.负责物料的盘点。

6.负责物料的统计。

(四)仓库管理部门的职责

1.负责物料的收受。

2.负责物料的保管。

3.负责物料的发放。

4.负责库存数量日报表的编制。

5.负责数量及重量的核对。

第二节 物料供应计划

物料供应计划,是指确定计划期内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需各种物料的计划。正确的物料供应计划,是企业组织订货或市场采购各种物料的依据,也是促使企业节约使用物料、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保证。编制正确的物料供应计划,还可以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物料管理,改进物料供、管、用三方面的工作。

企业编制物料供应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编制物料供应目录、确定物料需用量、制定物料储备定额、编制物料平衡表、确定物料供应(采购)量。

一、编制物料供应目录

任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面临着材料的选择问题。为了便于企业正确选择和确定需用的物料品种,企业的物料供应部门,必须认真编好物料供应目录。企业的物料供应目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任务、技术条件、供应条件和市场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料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物料供应部门应当与生产、技术部门密切配合,通过有关部门和市场调查,及时收集和掌握新材料、新产品的发展情况以及物料供应的变化情况,及时审核和修订物料供应目录。

供应链是一个由供应商、仓库、作业、零售渠道等组成的网络,不同公司的供应链可能因其经营性质、属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等而有所差异,典型的制造企业供应链如图8-2所示。

图8-2 制造业供应链

编制和修订物料供应目录,是一项细致和复杂的工作。在物资目录中,要把企业需用的各种不同规格的物料,按物料分类的顺序,有系统地整理汇总,并详细列明各种物料的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标准、计量单位、计划价格以及物料的供应来源等。企业需组织物料、技术、财务等部门,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物料品种。正确选择物料品种,企业需考虑如下几个重要因素:

1.选用的物料必须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立足于市场需求,保证生产出使用户满意的产品。

2.尽量选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材料来代替稀缺、贵重材料,用工业原料代替农业原料。

3.充分考虑使所选用物料规格化和标准化,尽可能减少所选物料的品种规格。

4.从节约、高效出发,使所选物料的规格、尺寸有利于减少下料时产生的余料、残料,并能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数量。

5.从综合角度考虑,所选购物料应尽可能保证在生产中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

二、确定物料需用量

物料需用量,是指企业为了完成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设备维修、基本建设、新产品试制和技术组织措施等项任务所必需的物料数量。正确计算物料需用量,是编制物料供应计划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物料供应的重要依据。

物料需用量是按每一类物料,每一个具体品种、规格分别计算的。不同用途、不同种类的物料,需用量的确定方法也不同,主要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两种。下面说明各类主要物料需用量的计算方法。

(一)主要原材料

主要原材料的需用量,一般与产品数量有直接关系,且大多数有预先的消耗定额,主要应采用直接计算法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二)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需用量一般是按它的各种用途分别计算的。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其需用量采用直接法计算,其公式为:

没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其需用量可用间接法计算。若按千元产值所需辅助材料的百分比估算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三)燃料

企业需用燃料,主要用于工艺过程、生产动力、运输和取暖等方面。燃料需用量一般据消耗定额直接计算,其公式为:

若是生产动力用燃料,以生产蒸汽为例,计算公式为:

运输工具用的汽油需用量,可根据运输工具的型号、耗油量和计划期内的货运量来计算;取暖用的燃料需用量,则根据取暖季节的时间、房舍面积等来计算。

(四)设备维修用料需用量的计算

设备维修用料,一般是根据设备维修计划中规定的大、中、小修理单位总数,以及每一修理单位的物料消耗定额来计算,每个修理单位材料平均消耗量的计算公式为:

(五)工具需用量的计算

一般在机械加工企业,才需计算工具需用量。一般的计算原则是: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按计划产品数量和工具消耗定额来计算;在成批生产条件下,按设备的计划工作台时数和设备每一台时的工具消耗定额来计算;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条件下,一般采用间接计算法,如按每千元产值的工具消耗定额来计算。

企业计算出各类物料需用量后,就可编制物料需用量汇总表,它是物料供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企业物料储备定额的制定

企业物料储备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最经济合理的物料储备数量标准。它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资料,是企业经常监督物料库存动态,使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的必需工具,有助于确定物料订货量、采购量,正确组织企业物料供应。

企业的物料储备,一般包括经常储备、保险储备和季节储备。与这三种储备形态相对应,企业一般有三种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储备定额。

(一)经常储备定额的制定

它主要有以期定量法和计算经济订购批量两种方法。

1.以期定量法。这种方法要首先确定物料的供应间隔天数,然后据以确定物料的经常储备量。其计算公式为:

经常储备量定额=供应间隔天数×平均每日物料需用量

其中,有些物料在入库后、投产使用前,还要经过一定的准备时间,这时,经常储备定额的计算公式就变为:

经常储备量定额=(供应间隔天数+物料使用前准备天数)×平均每日物料需用量

在以上两式中,平均每日需用量,等于年度物料计划需用量除以全年日历天数。物料使用前的准备时间,主要取决于物料的化验、加工和整理工作的效率,可根据技术分析和实际经验来确定。而物料储备天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物料的供应间隔天数,即物料前后相邻的两批供应间隔天数,一般可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以期定量制定经常储备定额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供应单位的供应条件、运输条件等因素,保证企业不致因缺料停工而确定的物料储备量。这种方法是多从企业外部条件来考虑的。

2.经济订购批量法。经济订购批量公式又称经济批量法(简称EOQ公式)。它是由确定性存储模型推出的,进货间隔时间和进货数量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存储费用与进货费用之间的平衡,确定最佳进货数量和进货时间。这种方法更侧重于考虑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这种方法要先从分析与物料储备有关的费用入手。与储备存货有关的费用,包括以下三种:

(1)取得成本,即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来表示,其中包括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两部分。如以F1表示订货的固定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以K来表示,订货次数等于物料年需用量D与每次进货批量Q之商,则订货成本计算公式为:

再设以μ表示物资单价,则购置成本为Dμ,这时就可得到取得成本的公式:

(2)储存成本,即为保持物料而发生的费用,包括物料占用资金应计的利息(若企业用现有资金购买物料,便失去了现金存放银行或投资于证券本应取得的利息,视为“放弃利息”;若企业借款购买物料,便要支付利息费用,视为“付出利息”)、仓库费用、保管费用、物料破损等,通常用TCc表示,若单位物料储存成本以Kc来表示,F2表示固定储存费用,则

(3)缺货成本,即由于物料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这在经常储备定额中可以不予考虑。

这时储备存货的总费用为:(www.xing528.com)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节省取得成本和储存成本这两类费用是矛盾的,这就产生了求经济订购批量的方法。也就是说,求出一个恰当的订货批量来,使按该数量订购物料所需的总费用(取得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那么这个订货批量就是经济订货批量。采用数学方法,对公式(3)求导,便可得出使总费用TC最小的Q,即经济批量来,这时,

例1:某工厂生产需要甲种物资,其年需求量为365吨,需求率为常数(每天1吨)。设甲种物资的成本为每吨500元,存储费的成本每年为物资成本的20%,每次订货需订购费20元。试用经济订购批量法公式计算出每次订货数量及所需费用。

解:

R=365(以年为单位的需求速度),C3=20,C1=500×20%=100。

将这些数定代入上式得出:

即每次订购12t,每隔12天订货1次。

所需费用:

此费用包括每年的存储费用和每年的订购费用。

例2:某企业对某种物料年需用量为3600千克,该物料单位成本为10元,单位储存成本为2元,一次订货费用25元,则该物料经济订货量为:

若企业按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某种物料,该物料的一次到货量就是一个经济订货量,也就是该物料的经常储备定额。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企业储备物料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但它的使用需具备一个前提,即企业能自行决定采购批量和采购时间,若这两者主要取决于供货单位和运输条件时,则只能采用以期定量法。

(二)保险储备定额的制定

保险储备定额的制定主要取决于保险储备时间,计算公式为:

某种物料保险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天数×平均每日需用量

式中,“保险储备天数”一般是凭经验或根据报告期平均中断天数来确定的。平均中断天数,是根据报告期实际供应间隔天数中,超过平均供应间隔天数的那一部分,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求得,计算公式为:

保险储备定额的制定,还可用计算标准差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各月产品销售量变动较大,引起每月生产量及材料需用量波动,且销售预测又有一定误差的企业。

(三)季节储备定额的制定

这种定额的制定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需的,它主要用于生产周期性强的企业物料管理。计算公式为:

某种物料的季节储备定额=平均每日需用量×季节性储备天数

式中,“季节性储备天数”一般是凭生产需要和供应中断天数所决定的。在实际生产中,凡是已建立起季节性储备的物料,就不需再考虑经常储备和保险储备了。

由此可见,一般的企业物料,其储备定额是由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两部分组成的。物料储备定额有上、下限之分,上限叫最高储备定额,即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之和;下限叫最低储备定额,即保险储备定额,其关系如图8-3所示。

图8-3 物料储备示意图

四、编制物料平衡表

现代企业在确定各种物料需用量和储备定额的基础上,就可以编制物料平衡表,提出计划年度物料的申请采购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期末储备量”通常是按经常储备定额加上保险储备定额来计算的。“企业内部可利用的资源”,是指企业改制、代用和修旧利废等方面的物料。

确定了物料申请采购量之后,接下来便是物料的采购工作了,这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进行,不属于物料管理部门的单独工作,本书不作详细介绍。

第三节 物料消耗定额

一、物料消耗的构成

物料消耗,是指企业从取得物料开始,到制成产品为止的整个过程中物料消耗的去向。生产企业的物料消耗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一)构成产品净重的消耗

这是物料消耗的最主要部分。这部分消耗是由产品设计决定的,充分地反映了产品设计的技术水平。产品净重过大,不但使制造过程中材料利用不经济,而且也使产品因价格、外观等原因在销售过程中失去竞争能力。因此,降低物料消耗应从产品设计做起。

(二)工艺性消耗

工艺性消耗,是指物料在准备和加工过程中,由于改变物理或化学性能所产生的物料消耗。其消耗程度由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一般来讲,在工艺加工过程中的“三废”越多,其工艺性损耗就越大。因此,企业要不断地提高工艺技术,积极采用新工艺,改革落后的旧工艺,尽量把工艺性物料消耗降到最低。

(三)非工艺性消耗

非工艺性消耗,是指产品净重和工艺性消耗以外的物料消耗,一般是由于废品所产生的损耗及运输、保管、装卸不善等非正常条件下所造成的无效损耗。这部分消耗大多与管理水平有关,因此,提高物料管理水平是降低物料非工艺性消耗的主要途径。

分析物料消耗构成有利于制定物料消耗定额。

二、物料消耗定额的分类和作用

(一)物料消耗定额的概念及分类

物料消耗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条件下,为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某项任务所规定的允许消耗的物料的数量标准。

由于物料消耗构成不同,企业物料消耗定额,一般分为工艺消耗定额和物料供应定额。

1.工艺消耗定额。它主要由产品净重和工艺性消耗两部分组成,是按产品的现行设计和现行工艺所必需的消耗部分。工艺性消耗定额主要用于控制生产,是车间、班组发料和考核的依据。

2.物料供应定额。它是工艺消耗定额加上一定比例的各种非工艺消耗构成的。物料供应定额是核算物料需要量,确定物料订货量和采购量的主要依据。

(二)确定物料消耗定额的作用

先进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物料消耗定额是编制物料供应计划的主要依据。企业编制物料供应计划,要根据物料消耗定额来计算物料需要量,并据以计算物料采购量。

2.物料消耗定额是合理组织物料发放工作的前提。在向各生产部门发放物料时,要根据物料消耗定额和生产作业计划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节奏性,并能科学地进行物料使用的控制工作。

3.物料消耗定额是控制企业合理使用和节约物料的有力工具。先进的物料消耗定额同必要的考核、奖励办法相结合,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其尽己所能合理、节约地使用物料。

4.物料消耗定额是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人操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先进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基础之上的。随着定额的贯彻和逐步修订,能促使企业不断改进设计和工艺,改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

三、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物料消耗定额一般是按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分类逐项制定的。制定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技术计算法

技术计算法,是指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在吸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和技术计算来确定最经济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准确、科学,但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主要适用于产品定型、设计工艺资料齐全、产量较大的产品的工艺消耗定额的制定。

(二)经验估计法

经验估计法,是指根据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实际经验,并参考有关技术文件以及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变化等因素制定物料消耗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工作量小,但是受估计人员的主观影响较大,准确度较差。一般可采用平均概率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M——平均概率求出的物料消耗定额

   a——最少消耗量估计值

   c——一般消耗量估计值

   b——最多消耗量估计值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或技术统计资料不全的情况。

(三)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指根据物料消耗统计资料,结合对节约物料的各种经验的研究,并考虑到计划内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变化等因素制定物料消耗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具备物料消耗的历史统计资料;否则,就会影响定额的准确性。统计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一般适用于成批生产过程中。

以上三种方法在使用时,应考虑与物料ABC分类法结合起来。

四、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其他消耗定额的制定

物料消耗定额,是按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分别制定的,下面将给予分别介绍。

(一)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企业的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工艺消耗定额和材料供应定额两种形式。工艺消耗定额,包括产品净重和工艺性损耗两部分的原材料消耗。工艺消耗定额是用于向车间和班组发料和考核的依据。材料供应定额,则是在工艺消耗定额的基础上,还包括一部分非工艺性损耗,这部分非工艺性损耗,是在企业目前的管理条件下经过努力还不可避免的,或企业外部因素造成的非工艺性损耗。材料供应定额是用于核算物料的需用量和采购量的依据。其计算方法一般是在工艺消耗定额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加上非工艺性损耗,一般是以材料供应系数来表示的。

由此,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单位产品的净重+各种工艺性消耗的总和

单位产品材料供应定额=工艺消耗定额×(1+材料供应系数)

这是企业制定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一般公式。由于各行各业生产性质和工艺方法不同,制定消耗定额的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

(二)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辅助材料的特点是用途广,品种多,其消耗定额的制定,一般可根据用途不同,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按主要原材料单位消耗量的比例计算,如炼一吨生铁需用多少熔剂等。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与主要原材料消耗成正比例的辅助材料。

2.按单位产品来制定,如包装箱、包装纸、包装用塑料袋等。一般适用于与产品产量成正比例的辅助材料。

3.按设备开动时间或工作日来制定,如机床润滑油等。一般适用于消耗数量与设备开动时间或工作日成正比例的辅助材料。

4.按工作量制定,如按单位面积制定油漆的消耗定额。一般适用于消耗数量与工作量成正比例的辅助材料。

5.其他一些辅助材料,还可以根据统计资料或实际耗用情况来制定定额。

(三)燃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一般根据燃料的使用情况,分三种情况进行:

1.动力用燃料消耗定额。一般是以发一度电、生产一立方米压缩空气或生产一吨蒸汽所需燃料为标准来制定的。

2.工艺用燃料消耗定额。主要是以加工一吨产品或生产一吨中间制成品,如合格铸件所需燃料为标准来制定的。

3.取暖用燃料消耗定额。通常是按每个火炉或单位受热面积来制定的。

由于燃料品种不同,在消耗定额的制定过程中,应先以标准燃料(每公斤燃料发热量为7000大卡)为标准,然后换算成实际使用燃料。具体燃料使用量折合成标准燃料时的计算公式为:

(四)其他消耗定额的制定

动力消耗定额,一般是按不同用途分别制定的;工具消耗定额一般是根据工具的耐用期限和使用时间来制定的,等等。

五、现代企业物料消耗定额的执行

现代企业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不过是定额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要使物料消耗定额落到实处,发挥其在物料管理中的作用,还要认真贯彻执行。具体说来,有如下几项工作:

1.编制必要的定额文件。在各种物料消耗定额制定出来以后,要加以分析、整理,并汇总成册,作为进行定额管理的科学依据。

2.建立起严格的定额责任制度,使每一项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执行和修改都落实到明确的单位和个人。例如,工艺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一般以工艺技术部门为主,物料供应部门配合;供应定额的制定和修改,则以供应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等。

3.建立健全物料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定期为新定额提供可靠资料。

4.及时修订物料消耗定额。随着企业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以及产品设计和原料配方的改变,要对旧定额及时修订,使之经常具有先进合理性。

第四节 物料的采购与验收

一、物料采购

采购数量确定之后,应进一步审查所需采购物料的种类和规格,然后填写订购单申请上级主管部门核准,选择供应商及进行估价,然后填写购货单,开展物料的实际采购。

(一)物料采购的原则与步骤

1.物料采购前的调查。为使采购的物料能经济适用,使采购工作不遭受意外损失,在采购之前必须开展调查工作。

(1)调查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来源调查;供应商历史信誉调查;生产标准调查;价格调查;运输方式、路线及费用调查;替代品调查。

(2)调查方式,包括直接调查、间接调查、委托调查、参考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

2.物料采购应遵循的原则。

(1)采购的物料必须能适合用途。采购工作必须注意用料部门的需要,尤其在物料规格及性能方面,必须使采购来的物料,就是用料部门所需要的。

(2)应能及时供应。采购工作必须注意用料部门对时间、数量、地点等方面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应尽力达到适时、适地、适量供应,使用料部门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物料。

(3)必须经济合理。采购工作必须注意所耗费的费用,在满足前两项原则的前提下,务求采购价格低廉。

(4)尽量采用国货。凡在不妨碍使用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国产物料,以节省国家的外汇支出,并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3.物料采购的步骤。

(1)采购人员在采购之前,应了解所需采购物料的种类、规格及数量。

(2)填写订购单。

(3)申请核准。

(4)选择供应商及进行估价。

(5)填写购货单。

(6)催促发料,使其如期收货。

(二)物料采购的方式及策略

1.物料采购的方式。

(1)议价。凡在独家供应或紧急需要来不及办理公告招标比价的情况下,可由采购部门参照物料成本、合理利润及市场价格,与供应商协议价格,报上级核准办理。

(2)招标。对于采购数量较大尤其物料总值超过核准限额的物料,在市场许可的情况下,应当选择招标方式,由符合供应条件的最低价格供应商中标承办。

(3)比价。凡物料总值在核准的限额以内,供应商不超过三家或其他原因不能招标的采购,可采用比价方式。

(4)牌购。凡需大量采购而单价较低、大小供应商普遍供应的物料,可采用牌购方式,其办法为将物料的规格与单价公告,由各地代表分别收购,凡规范符合而愿意以公告价格出售的供应商,均可交易。

(5)直接采购。凡政府配售的物料及政府专卖的物料,应直接向政府指定机构采购。

(6)合作性采购。就是以本身的产品交换所需的物料,或以本身的能力给予供应商作为互惠条件。如铁路供应运输能力给煤矿,煤矿供应铁路之用煤等采购事例,均属于合作性采购。

2.物料采购策略。

(1)定期采购。对于那些供需正常的生产企业,可采用这种方式,采购的数量,可由生产计划部门事先确定。

(2)临时采购。偶然需要的材料,可临时采购。

(3)按市场情况采购。在物料市价较低时,可以大量购进,但这种采购方法,必须预测未来价格上涨的幅度,是否高于仓储费用及积压资金利息之和;否则,得不偿失。

(三)采购决策的内容

采购决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资源调查、市场变化信息的采集和反馈、供货方选择和决定进货批量、进货时间间隔。

1.企业采购决策者应对所需原材料的资源分布、数量、质量和市场供需要求等情况进行调查,作为制定较长远的采购规划的依据。同时,要及时掌握市场变化的信息,进行采购计划的调整、补充。

2.在选择供货方时,应考虑原材料供应的数量、质量、价格(包括运费)、供货时间保证、供货方式和运输方式等,根据本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比较,最后选定供货方。要建立供货商档案,其内容主要有企业概况(地点、规模、营业范围等),供应资产种类,运输条件及成本,包装材料及成本,保管费和管理费,包装箱和包装材料的回收率,交易执行状况等,完善的档案数据是选定供货商的重要依据。

3.采购批量在采购决策中是一重要问题。一般情况下,每次采购的数量越大,在价格上得到的优惠越多,同时因采购次数减少,采购费用相对能节省一些,但一次进货数量过大,容易造成积压,从而占压资金,多支付银行利息和仓储管理费用。如果每次采购的数量过小,在价格上得不到优惠,因采购次数的增多而加大采购费用的支出,并且要承担因供应不及时而造成停产待料的风险。如何控制进货的批量和进货时间间隔,使企业生产不受影响,同时费用最省,是采购决策应解决的问题。

二、物料验收

物料订购之后,即必须催促发料,使其能够如期收货,但供应来的物料在品质、数量等方面是否符合订购合同上的约定,不得而知,因此,必须进行品质上的检验及数量上的清点,发现无误后,才予接受。若发现数量或品质上有不符时,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圆满的处理。

(一)物料验收的依据

1.采购合同或订单。即应根据采购合同或订单所规定的条件,进行检验与点收工作。

2.样品。把签订采购合同时索取的样品作为验收时的依据。

3.品质标准。世界各国为提高其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常规定各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合同中对规格记载不详时,也可将品质标准作为验收的依据。

4.规格及图解。订购物料,对其品质规范,必有详细的说明,并记载于采购合同之中,如制造复杂的定制品,往往附有图样及解说,验收时,可作为根据。

(二)物料验收的内容

1.品质检验,主要包括外形检查(包括物料的形状、大小、尺寸、有无破损等)、物理试验(检测物料的比重、密度、强度、弹性等物理特性)、化学分析(分析物料的成分、氧化、还原、燃烧等化学特性)等方面。

2.数量点收,可依据采购合同规定的单位,用度量衡工具,逐一进行衡量验收。

(三)物料验收时应注意的事项

1.指派认真负责且有经验的人员负责。

2.事先准备及校正应用的仪器与工具。

3.选取样品应力求公平合理。

4.检验工作应认真迅速。

5.数量不符,应迅速处理。

6.品质不符,应设法补救。

7.对于国外采购的物料,得按照公证结果验收。

8.验收完毕,一切与合同规定相符后,方可通知会计部门结清货款。

(四)物料验收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1.如数量不符应酌情处理。

(1)数量超过合同规定时,且系经常使用的物料,可照价收购;但如数量超过太多,且非经常使用的物料,可拒绝收购。

(2)数量不足合同规定时,如数量短少在合同规定的限度内时,可作为运输损耗报销,不宜追究;如短少的数量超过合同规定的限额时,可要求供货方补交,或从总价款中扣除部分价款。情节重大者,可按照违约罚则办理。

2.品质不符时,应设法补救。

(1)品质完全不符,因而无法使用的物料,应要求供货方退换。

(2)对于品质稍有不符、尚能使用的物料,可要求供货方降低价格。

思考题

1.什么是物料管理?企业物料有哪几种分类法?

2.简述物料管理的原则与重要性。

3.简述物料管理组织模式及其适用条件。

4.编制企业物料供应计划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5.设A种材料的年需要量为1000吨,一次采购费用为1000元,储存费用为12.5%,材料单价为100元,求最佳经济批量。(答案:最佳经济批量为400吨)

6.G公司组装安全监视器,单价为65美元,全年需要3600个单色阴极射线管,订货成本为31美元,年持有成本占购买价格的20%,计算最佳订货批量以及订货与持有库存的年总成本。(答案:最佳订货批量为131个;年总成本为1704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