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与管理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与管理

时间:2024-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改善其学习状况,引导学习困难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试考核办法,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与管理

三、学习困难的克服

(一)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与成年初期,是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与发展的震荡期。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其大学学业的完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他们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学校应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要进行重点追踪,深入了解和关注其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为其建立专门心理健康咨询档案,掌握其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学校可采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个别心理咨询及专项心理素质训练等方法,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二)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其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要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动机等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并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形成和启动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1.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值得信赖的、可亲的,从而使学生喜欢教师教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热情,用自己的感情诱发感染学生,引起师生间的共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2.培养学习困难学生健康人格。让他们抬起头来,走出阴影,加强素质教育,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发展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他们尝试成功。为其创造充分展示特长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并予以特别关注和帮助。

3.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坚强意志。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失败,要经得起挫折的磨炼,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要使他们认识到,失败不可怕,一个人只要不断追求,总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动机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态度端正,才能获得经久不衰的学习动力,从而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新起点。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前提是要帮助其进行专业认同,转变对专业的感情,学好专业课、选修课和公共课。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要培养学习兴趣,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相结合。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端正学习公共课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身的意义,努力把学习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把部分实用性强的公共课当成专业课来学习;选修课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浅层了解的层面。

(四)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

改善其学习状况,引导学习困难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学校可开设《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课程,引导学生了解高职院校学习特点,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状况。高校学习专业性强,学习具有多样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计划能力、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和自主性,需进行探索性学习。高校学习不仅仅是课堂里和教科书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如获取信息、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社团活动,参加讲座、进行社会调查等。因此,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面,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五)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困难学生观

1.学习困难学生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求,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教师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及周围环境中的优势,使其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发展。

2.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教师要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为其补上知识链上的脱节,帮助他们走入正常学习的行列。

(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启发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体制上强化学生的读书、实践等自主学习环节;注重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课后去寻找答案,教师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课外学习检查上。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试考核办法,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

(七)组织开展心理互助活动

为学习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习困难学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他们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因此,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集体、宿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的作用,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学习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找到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消除学习困难可能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www.xing528.com)

(八)变“能力竞争”为“公平竞争”

高职学生的学习是在学生群体中的学习,所以学习中存在竞争。学习中的竞争一般表现为能力竞争,即同学之间相互竞争,学习成绩的优劣源于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但学习中还存在一种更能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竞争——公平竞争,即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并通过努力做得更好,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而不用考虑其他同学做得怎样。下列五种措施有利于公平竞争,能够促进学生获得好成绩:

1.确保获奖机会均等。在能力竞争中,如果学生把自己的价值与能力超过别人联系在一起,那么理论上无论他们做得多好,也不能保证他们会有成功的感觉,即使是班级的第二名,也可能会有挫折感,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做得更好。而公平竞争意味着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做得更好。这包括修改学习中的竞争规则,按照绝对标准(而不是以同一群体的平均状况作参照)公平地评价和奖励学生。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受到奖励,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是否达到了绝对标准,这个标准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设点,而不像能力竞争那样,根据学生是否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来决定是否受到奖励。公平竞争中,所有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他们的成功取决于自己,而不依赖于别人做得好不好。

2.奖励掌握和好奇心。奖励掌握包括奖励进步,奖励切合现实目标的设定,奖励计划性;奖励好奇心主要指奖励提问题,奖励发现问题,奖励敏锐地感受到神秘的、让人迷惑的、矛盾的事情或环境。

3.奖励多种不同的能力。公平竞争中,应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且根据他们的实力、他们已经知道的和他们能够做好的来进行评定,而不是以那些他们还不懂的或不能轻易表现出来的东西为依据。这种公平,包括奖励那些以不同能力形势表达出来的个人观点和想法,例如,通过手势来阐述一个概念,展示一个图表,设计一个时间表。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平意味着承认和尊重人类的多元能力,而不仅仅是能力竞争中所关注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推理等能力。

4.提供可供选择的诱因。公平也意味着给所有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激励。比如,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在刚开始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形的物质奖励,最终使完成任务的自豪感成为他们的自我强化物。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诱因对学生个人而言一定要具有意义,而且学生对这些诱因的评价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最关注的是社会评价,有些学生喜欢有形的物质奖励,有些学生希望获得一些特权,例如说拥有空闲的时间或能够到学校图书馆看书的机会。想要使诱因的价值具有公平性,就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他们最想要的奖励。

5.增加任务的吸引力。公平还意味着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具有内在的吸引力。具有吸引力的任务具有以下特点:这些任务都是新颖的,能让所有学生感到惊奇,而且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共同的刺激物;这些任务建立在每个学生自己兴趣的基础之上;具有吸引力的任务与每个学生自己的世界应该具有内在的联系。

(九)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进而形成对自己正确全面的评价,以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另外,教师应注意尽可能地采用有效的方式将课程内容教给学习困难学生,实施愉快教育,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让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提高其志向水平和学习兴趣,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十)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同步讲授、分层训练、分层测试。同步讲授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及心理学规律,让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指向并集中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分层训练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学目标,编拟出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习题,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层次的练习后,再做高一层次的练习;分层测试,就是对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下进行测试。在这一环节中,要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好的成绩。此环节旨在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主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位教师在这一方面尤其要做得更好。

(十一)沟通感情,施以爱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他们。”从教育的过程看,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学生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自然的感情,是启发学生萌发进取意识的外在动力,也是教师对学生奉献的核心。为此,教师要以平等、亲切、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点滴的进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重视。同时,教师要主动积极地改善同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系,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

(十二)善用激励法

成功是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加油站。实行激励机制,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成功的感受和走向成功的机会是推动高职学生走出学习困难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并非每门功课、每个问题都是一塌糊涂的,他们在某个知识点上往往有意想不到的亮点,他们所缺乏的就是怎样将这些不多见的闪光点保留下来,并有机地结合成线,进而延伸为面。这一工作单靠学生的个人努力是不行的。作为启迪学生心灵、给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如果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能够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加以精心培养和鼓励,采取由点到面的激励方法,就能够使学生从一个成功点走向一个成功面,进而取得多个方面乃至全面成功。因而,教师在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困境的过程中,要先鼓励学生将自己爱好的课程学好,以此增强其自信心,体验成就感,然后,以此激励其学好其他课程,形成一种良性刺激。所谓的赏识教育即在此。

(十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心理障碍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为此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耐心地加以引导、疏导和教导,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要有恒心和信心,要满腔热情,不要怕反复。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考试不及格,成绩上不去,我们应耐心指导和帮助,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