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分析

时间:2024-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10.2%的教师表示自己有过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罚站的行为。表现在学习中,学习困难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任务是难以完成的。学习困难学生由于经常得到教师过低的评价或态度不良,因而心情抑郁,大脑很难形成学习上的优势兴奋中心。自我价值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分析

二、“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教风欠佳

学校的校风、学风是一种学习氛围。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感染作用。校风、学风跟教风有密切关系,因此应特别关注教师因素。北京市教科院学习障碍研究中心围绕“教师怎样看待学习困难学生”和“学生如何看待教师”等问题在北京市的10所学校作了专题调查。调查显示[1],30.9%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学习困难学生态度不够热情;32.8%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学习困难生帮助不够;29.6%的教师认为学习困难学生不太招人喜欢。其中10.2%的教师表示自己有过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罚站的行为。调查还显示,18.8%学习困难学生认为自己不太喜欢某门功课的原因是不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31.1%的学习困难生认为班主任会责骂自己。以上调查说明,对学习困难生尊重不够、关心不够、爱护不够,教育手段简单、生硬、不科学,是导致教育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

2.“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一些高职院校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自主意识与传统教育模式滞后性产生了矛盾。一些教师的教学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忽视学问探讨和情感交流。这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忽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一些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依然是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需求,导致了学生学习上“需”与“求”之间的矛盾。此外,部分教师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也进一步激化了这种矛盾。一旦学生对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自然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成绩好不如“后台硬”的误解。近年来,由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有背景、后台硬”的大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差也能找到好工作。这种社会不良风气使部分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觉得社会不公,感到前途渺茫,导致他们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学习的热情,学习马虎,不思进取,厌学情绪较大,有的就成为大学生中的“混”族。

另外,家庭经济困难、性格缺陷、疾病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

(二)主观原因

1.认知因素

一是基础知识差。由于基础知识差,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差,加之教师教学的重心是中等以上层次的学生,未能兼顾这类基础差的学生,时间一长,欠账过多,以致最后上课听不懂,笔记记不上,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成绩自然上不去。再加之他们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便出现学习上明显的困难。

二是相关的知识不足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类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扩充知识的需求,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大多靠死记硬背。因此知识对他们来说成了滞销的货物,不能进入流通过程,即不会运用或得不到运用,这样便造成学习困难。再加之我们的老师有时也会对他们说:你只读课本就行了,不要分散精力去读别的书。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见解,由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温故知新的作用,这类学生相关知识的补充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www.xing528.com)

三是智能缺陷。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多是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不主动回答问题,自习、作业时效率低。一有风吹草动,便坐不住,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左顾右盼。记忆力偏重具体形象记忆和短时记忆,缺乏有意识记和长时记忆。思维的概括性和独立性差。不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等。由于其在认知方面存在缺陷,因而其听课、写作业、自学的效率便十分低下,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滑。

四是不会学习,出现学习方法障碍。表现为不会学和不能了解、掌握与调节自我的学习策略,即元认知能力缺陷。有人分析认为,学生不会学习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首次学习学得不够好,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模糊不清或含混肤浅,因而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压力。另外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检查和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同时。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策略缺少自我感受的意识和有效的监控技巧,这也是造成其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五是阅读能力和技巧差。有专家指出:在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中,阅读速度慢者高达96%。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不会迅速地、自觉地、富有表达力地阅读和领会所读的东西,就谈不上在中高年级能顺利地学习……”大多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技巧相当的差,有的根本就没有任何阅读的兴趣。可以说他们几乎没有好好地读过一本书。

2.非认知因素

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障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非认知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消极的自我效能感,缺乏成就动机。消极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缺乏对自己行为能达到目标和自己具有达到目标的相应能力的期待。表现在学习中,学习困难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任务是难以完成的。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相应能力。自己天生就笨,天生就比别人差,因而兴趣淡薄、态度消极、思维懒惰、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由此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二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对老师、学习的逆反、对抗心理。学习困难学生由于经常得到教师过低的评价或态度不良,因而心情抑郁,大脑很难形成学习上的优势兴奋中心。久而久之,对学习丧失信心,成绩下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专门与老师作对。

三是意志薄弱,懒于学习。在意志自觉性方面表现为认识不到学习的价值,没有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在意志的坚持性方面,表现为不懂不问,知难而退,缺乏坚持学习的毅力;在意志的独立性方面,表现为缺乏独立性,学习被动,常常远离学习活动,很少将精力放在学习上,作业应付,不会的就抄别人,很少独立思考和钻研,表现为懒惰、散漫。即使偶尔有自己的观点,也很容易受暗示而改变。表现在考试中不相信自己答案的正确性,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生怕出错,久而久之,懒于思考,懒于学习。

(三)学习困难成因分析的自我价值理论

学生厌学是世界性的问题,不管是哪个国家和地区,总是有一些学生漠视和厌恶学习。我们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学习的漠视和厌学情绪表现得更为明显。自我价值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

人们一般认为,学生的厌学和逃学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动机。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科温顿(Covington)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认为,厌学和逃学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缺乏动机,而是因为他们的动机太强。科温顿认为,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自我接受的前提是肯定自我的价值,而学生又常常将自我价值等同于能力。因此,充满竞争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为增强和保护有关能力的自我概念所进行的努力。一个人只有当他感觉到在竞争中有能力战胜他人时,他才会认为自己有价值;如果他意识到自己很难超过他人,则往往会采取回避参与、掩饰努力、故意拖延、设置高难目标等策略来维护自我的价值。这就是自我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因此,根据自我价值理论,许多被形容为冷漠、厌学或懒惰的学生,其实并不是缺乏动机。相反,他们可能是被错误的原因激发得动机过强,只不过,他们强烈的动机并不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完成,不是追求有意义的成就,而是错误地采取了自我阻碍的方式,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自我价值的保护上。这样,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当学生为很少的奖励名额而进行争夺时,应该采取的行动是努力奋斗。但是,如果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的努力却换来失败,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因此,努力可能会威胁到学生的自我价值,从而使得努力成为“双刃剑”:一方面,老师奖励勤奋和刻苦;另一方面,努力后的失败则意味着无能。因此,当竞争非常激烈时,许多人会选择放弃努力,或者即使尝试也不全力以赴,以随时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