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

《高职学生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

时间:2024-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献中,高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调查较为鲜见,仅以高考分数来判断学生的智力又失之偏颇。因此,用SPM测量高职学生,有助于对其智力水平尤其是思维能力作出有层次的科学估计与鉴别。

《高职学生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

三、二年级高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调查(《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特征及高职教育策略反思》课题组的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可能是许多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校园,而如何实现教育走近人、关怀人、引导人、感召人,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说高职学生素质低,究竟低在何处,低到何种程度,应当进行有说服力的调查和研究。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首先要设法去“发现”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地“发展”学生。而无论是“发现”还是“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从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意志、情感、习惯等)两方面着手。文献中,高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调查较为鲜见,仅以高考分数来判断学生的智力又失之偏颇。

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如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2]

英国心理学家Rawen. J.C. 1938年编制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于1985年修订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SPM)是一种适用于初中二年级到成人的非文字智力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人的观察力及清晰思维的能力[3],尤其与人的问题解决,清晰知觉、思维,发现和利用自己所需信息及有效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关[4],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从而对一个个体或团体的智力水平作出估计,至今仍为国际心理学界和医学界所使用。

SPM由从易到难的A(知觉辨别),B(类同比较),C(比较推理)、D(系列关系)、E(抽象推理)5个单元组成;每单元的12个题目也由易到难排列,总共60题。这5个单元的渐进矩阵构图所涉及的系列关系越来越隐蔽,因素越来越多,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依靠间接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只有对其中的演变规则分析并把握得越清晰,类比推理才会越有把握。因此,用SPM测量高职学生,有助于对其智力水平尤其是思维能力作出有层次的科学估计与鉴别。

(一)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04年通过高考入校(当时的录取分数线是理科270分,文科240分)的大专层次高职二年级的学生307人进行SPM测验,共收回有效答卷284份,有效率92%。其中,男生148人,女生136人;文科生85人,理科生199人;理科生主要为建筑工程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文科生主要为旅游英语专业和文科护理专业。

(二)方法

采用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SPM网络版心理测量软件分4批在电脑上对大学生进行团体测量。指导及实施方法按要求进行;尽管SPM不限定时间,仍规定50分钟内完成(一般需40分钟左右),每隔10分钟报一次时间;电脑会自动对被测试者记分(答对1题记1分);测验完成后,电脑上会自动显示每个被试A、B、C、D、E5个单元的原始分(每单元满分为12分),总原始分及与被测试者同年龄的常模组(系张厚粲教授提供的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常模)比较后的标准分——百分等级。将所有被测试者的A、B、C、D、E原始分、总原始分及A+B和D+E的原始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别作统计学处理(如表1~5所示),并按SPM手册提供的“智力水平分级标准”,对被测试者智力水平作出1~5级评分:标准分(百分等级)等于或超过同年龄常模组的95%为高水平智力;在75%~94%之间的为中上智力;在50%~74%之间的为中等智力;在25%~49%之间的为中下智力;在10%~24%之间的为低下智力。而标准分为5%及以下的“智力缺陷”者应当不可能考入高校。本测验有4例小于等于5%,应属随意作答,与其他不合格答卷一起作废卷处理。

(三)结果

1.年龄。最小为18岁(11人),最大为22岁(8人),平均年龄19.48±0.62岁,其中男生(148人),平均年龄19.65±0.72岁,女生(136人)平均年龄19.37±0.58岁。

2.各项统计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 284名被测试者SPM各项均分及百分等级

表2 284名被测试者智力水平分级 (www.xing528.com)

表3 284名被测试者“A+B”与“D+E”成绩比较

表4 男、女生“A+B”与“D+E”的成绩差别

t=0.035 P=0.972>0.05 t=3.092 P=0.002<0.01

表5 文、理科女生“A+B”与“D+E”的成绩差别

t=2.062 P=0.041<0.05 t=2.933 P=0.004<0.01

(四)讨论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入学分数要大大低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人们的眼里他们不是优秀学生,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没有发现他们所归属的智力类型[6]。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育的三大功能之一。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我们首先要努力去发现和判断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智力状况,从而扬长避短地去让教育适应学生,以利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成才。本调查的目的就是试图尽可能找到高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特征。

SPM编制的理论依据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麦的“智力二因素论”。该理论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部分构成。G体现在人的所有活动中,人人都有,只是各人G的量值不同。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由G的量值大小决定的,而S只与特殊任务有关,因人而异。SPM测量的正是G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所描述的“流体智力”(与遗传关系密切),用于智力诊断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十分有效的[5]。而且,SPM是一种非文字测验,较少受到被测试者知识水平或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本次测量让我们对高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特征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1.高职学生的整体智力状况 国内外对SPM的一些应用研究证明:小于8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只能解决A、B单元及少数C、D单元的测试题,直到11岁左右类比推理能力逐渐发展了,才能掌握C、D、E各单元的问题。根据瑞文1956年发表的常模资料,SPM总得分在14岁时达到最大值,此后10年保持相对稳定,随后每隔5年以均匀速度下降[6],SPM手册上也显示出这一点。本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9.55岁,应当是SPM的总得分为最大值的年龄阶段。

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容乐观:尽管有近3成(31.7%)的学生智力处于中上(23.2%)和优良水平(8.5%),却有4成学生处于中下(26.8%)和低下(14.0%)水平,中等水平的还不到3成(27.5%),总体居然处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同年龄常模的中等偏下水平(表1∶47.89%)。这个调查结果实在令

人感到有些意外!它提示我们:各地各高职院校是否也该开展这类心理学的智力调查,如果普遍是这种结果的话,设法调整整个高职教育策略将是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甚至会引发人们对我国基础教育策略和优生优育策略的深层思考!

当然,SPM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完全代替多因素的智力测试(如韦氏智测等),特别是那些与言语、文字有联系的智力测量。而且,研究表明:SPM与高考语文、数学和高考总分的相关性也仅分别为0.29、0.54和0.45(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仅凭高考分数来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样是片面的)。高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特征还应从其他方面予以研究。同时,影响学业和职业成功的因素是复杂的,智力仅仅是其中一个影响力有限的因素,不少人认为,智力测验所测的是一种能力,而学业和职业成功却可能依赖于其他的能力。

2.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特征 正如前述,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SPM测量的主要是人的观察力及清晰知觉、思维的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只需观察、比较,更体现形象思维特征的A、B单元,其得分都较高,分别为11.42±1.08分和11.24±1.20分(满分均为12分),男女生之间也无明显差异,说明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得较好。但从出现“推理”的C单元开始,得分明显下降(如表1所示)。越来越体现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D、E单元,得分为9.95±1.61和8.28±2.55,将A+B的得分与D+E的得分进行比较,其差异性非常显著(如表3所示)。说明高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普遍发展得较差,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女生尤其明显(如表4所示),文科生尤其明显(如表5所示),而且理科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明显强于文科生(如表5所示)。提示我们: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来实施高职教育会更有效,同时,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循序渐进地发展高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可能是提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