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从前以农历年初一为新年起始,俗称“过年”“过大年”。辛亥革命以后以公历一月一日为新年,改农历年为春节,民间则称为“旧历年”“农历年”“阴历年”。但过大年的习俗没有变化,春节也仍是汉族居住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过大年节事活动中,剪纸处处可见,主要的形式是窗花和过门笺。
过大年的窗花,以喜庆吉祥为主调,兼有辟邪镇灾的内容。
有些地区贴“老鼠嫁女”窗花,并无庆贺新春之含义,又非迎福纳喜之象征,却与民俗“填仓节”捕鼠有关。由于立春后是老鼠繁殖的季节,传说农历正月二十五是老鼠娶亲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不许点灯,儿童们不许说话,大人还教孩子们静听老鼠娶亲的鼓乐箫声,统一行动,引鼠出洞,使猫便于捕捉。“老鼠嫁女”的剪纸贴在门窗或墙上提醒大家不要失掉好时机,这个自发的捕鼠活动民间无不遵守,把这一天定为“填仓节”,全民上下齐动员。山东“老鼠嫁女”的剪纸场面宏大,令人称奇叫绝。一队送亲的老鼠各司其职,从鸣锣开道和抬喜牌的开始,一直到傧相、花轿和随从的抬食盒者前呼后拥、浩浩荡荡,那煞有介事的神态既滑稽又生动,还带有几分可爱之情。山西的“老鼠娶媳妇”剪纸编成了这样一个寓言:老鼠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鸣鞭放炮,抬轿迎亲,大摆宴席,热闹非凡。突然猫君出现,一声吼叫,群鼠木然,被猫聚而歼之,老鼠的美梦彻底破产。人们讨厌老鼠,最怕它繁殖,所以才编出此故事,大肆宣传,表达灭鼠除害的企盼。
窗花的形式常受民居窗户构造不同的影响。旧民居的窗户有大棂子窗、小棂子窗、大格子窗、小格子窗(又称“百格窗”)等类型。窗花适应各种窗户的特点,变化出配合得当的品种。
大棂子窗比较简单,窗上竖装四五条窗棂,空间较宽,窗花形式与大格子窗略同。
小棂子窗一般有18条竖梁,中间有两三条横梁,竖梁间隔8cm多。窗子上糊了窗纸,室外有阳光时,从室内往外看,窗梁墨黑,窗纸雪白,黑白分明,煞是好看,这便是棂子窗花施展美丽的一方天地。
棂子窗花的总体布局,最多见的形式是,中间一个大花,俗名“窗心”;四角镶三角形花,名叫“窗角”;空余的地方随意点缀小幅剪纸,叫做“小花”。窗心高20cm左右,把一个整体图案分剪成四幅或五幅条状花儿,依次贴在窗棂间,避开棂梁的遮挡,复原了整体画面,却又用黑黑的棂梁做了装饰,这样的巧心思,谁看了都会称绝,不知道是哪一代的聪明人留下的好传统。窗心的图案,大多是用画儿组织出一句吉语:剪一个金鱼缸,配上水松或莲荷,几条金鱼游泳其中,取名“金玉(鱼)满堂”;一边是梅花鹿,一边是丹顶鹤,名叫“鹿鹤同春”;又有“鲤鱼串荷花”“凤凰戏牡丹”“喜鹊登梅”等等。
福山地方,地近烟台市,从来爱看戏,爱当票友唱戏的人不在少数。这一带的窗心,常剪成一个戏楼,戏楼中正唱着某一出戏,或是《凤仪亭》,或是《借东风》,剪取的正是最精彩的场面。更有二层、三层乃至五层的戏楼,每层都有戏出,堪称热闹非凡。棂子窗花的另一种布局是全用条状花,上下贴两排三排,图案多为花卉,有的栽在花盆里,有的生在湖石间,也有的插在瓷瓶中。剪牡丹、荷花、菊花、腊梅,配成一套,叫做“四季花”;将这些花儿插在瓶中则名“四季平(瓶)安”;若花瓶作碎瓷状,便是“岁(碎)岁平(瓶)安”。各种花卉间,又常配有鸟、蝈蝈、鼠、毛猴等实有的或想象中的精灵。另有一种小格棂子窗,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略矮,是固定着的;上半部分可以开合。到了夏天,打开上半部分,用根小棍支起来,招清风进屋,设计不可谓不精湛。在这样的窗子上贴窗花,也随之有了变化:可以作整体对待,像别的棂子窗一样,贴四个窗角,当中布置窗心;也可以分两部分安排,用窗角界定上半部为一区,窗心贴在偏上方的地方。下半部分另作一区,贴一排长条的棂子花,俗称之为“腿儿”。全窗贴完之后,好像是一个稳当的架子支起了一方花儿展板,“腿儿”疏淡些,展板上越显得繁复,更耐看一些。至于随意点缀的“小花”种类多得不可胜数,任是贴在什么地方都觉得可心可意。
大格子窗有16个或12个格子,棂梁既小,采光比棂子窗好得多,贴窗花时一般是一格一幅,俗称“一棵”。追求满盈的,每格都贴;喜欢清淡些的,只在中心数格内施展。卖窗花的人剪成一套,或十几棵,或六棵、八棵,总是双数,一套叫做“一窗”,任人挑选。题材有花卉、吉祥图案、戏曲人物、十二生肖等等。
小格子窗又名“百格窗”,虽然不一定都是一百个格,但确有格子满百数的窗子。这种窗子上的窗花,有的照小棂子窗的样子,套用窗角、窗心、小花的路子,只是不用条形花;遇到巧手,又兴致高的时候,每格一花,又要题材统一,“百子图”“百狮图”“百蝶图”就在这时产生出来,贴满一窗。过年时许多人来看,由不得啧啧称赞。那剪纸的人眉开眼笑,年节的气氛因之火爆异常。
大多数地方的年节窗花都用单色大红纸制作。胶东一些县市却历来做半剪半染的窗花,名称也改叫“窗染花”。这种窗花,用白纸剪出轮廓,叫做“坯儿”,然后在“坯儿”上施色勾线。若作品是人物,最重要的是画眉眼,俗称为“开脸”。“窗染花”最受欢迎的是剪人物的作品,如“八仙人”“二十四孝”“包公”“三国人物”等,贴在窗上好看,大人又可以指着花儿为小孩讲故事,很自然地成了历史的和艺术的教材。棂子窗改成玻璃窗以后,有人剪了各种姿态配着水松的金鱼,满窗透亮,鱼儿真的像在水中,又比水中的鱼儿更真切一些。
与窗花相配合的还有几种剪纸。在青岛的黄岛、莱州北乡,剪一横排花纹纸,贴在窗顶横木上,名叫“窗裙”;在栖霞,剪长条花也贴在窗顶横木上,则名“窗飘带”。“窗裙”与“窗飘带”多有精彩之作。窗户顶上的位置,俗称“窗顶”;窗两旁的墙,称为“窗旁”。这两处地方,有的贴专门印制的年画,有的也贴剪纸,其作品也叫“窗顶”与“窗旁”。
过年时,大门上一般不贴剪纸,但屋门上有的贴门花,门花多为一对背驮聚宝盆的肥猪。平常日子里,若有走失的猪跑到自家门前,便以为是吉兆,俗谓之“肥猪拱门”。过年在门上贴猪也有“肥猪拱门”的意思。更有些巧手,用红纸剪出一副对联,有字有画,贴出去特别惹眼。
门笺,原来有多种名称,苍山、郯城叫“门吊”“花纸”;荣成叫“门挂”;平邑、新泰叫“纸挂”,德州叫“吊钱”;潍坊民间叫“活门钱”,最普遍的名称是“罗门钱”“过门钱”。“门笺”的名字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文人在报刊上作介绍,将“过门钱”去掉一个“过”字,又改“钱”为“笺”,在报刊上沿用既久,就成了一个“官名”。
门笺的具体形式各地不一,但是门笺几乎全部是合于黄金律的长方形,由中心的“膛子”,上、左、右的“边框”,和下面的“穗子”(又叫“牙子”“支脚”)组成。有时在“膛子”上方加藻井似州“上头”花纹,在下方加地毯似的“底托”花纹,左右两边均衡地支撑雕花柱子似的两条花边。
门笺的制作,不像窗花那样主要由家庭妇女自制,只有少数地方的少量门笺是由女人用剪子剪出来的。多数门笺则是由职业的或半职业的艺人,用齐头刀一次几十张凿制而成,所以制作门笺的人都称之为“凿门笺”。
滨州、潍坊的艺人,把裁好的纸100张左右作一叠,表层放一张花样,用纸捻钉牢,放在蜡版上,用木槌和凿刀,照着表层的花样一刀一刀地凿出花纹,所以叫做“打花纸”。“打花纸”的齐头凿刀,一套有四五种,多的有十几种,如扁铲、双行扁铲、拐角刀、两半子、象鼻、簸箕、指甲刀、双行指、甲刀、半圆刀、水纹刀、支滑子、背趟等,每种又有大、中、小若干把。“打花纸”的工夫在于刀子下得正。(www.xing528.com)
临沂地方流行的门笺,膛子都是鸟兽鱼虫、花卉果蔬,不像几何形图案那样有规律的重复,所以只用三四把窄刃的齐头刀,一刀压一刀地沿着花样上的线条切边走刀。
东部地区有些艺人,用改制的直线刀和弧线刀、打圆眼的铳子刻制门笺。
门笺的纹饰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没有文字,只有花纹。膛子中心或是一朵大花,或是一片小花,或是鱼虫鸟兽、花卉果蔬,如鹿回头、双鱼、凤穿牡丹、梅雀、莲鱼、瓜蝶等等。
第二类用图案衬托吉祥文字。每张笺上最少的只有一个字,最多的有15个字。
一个字的如“福禄禧祯祥”“万象春更新”等五个字分别刻在五张笺上,配成一套。
四个字的,是将四字吉语刻在一张笺上,如“吉庆有余”“四季平安”“六合同春”“庆贺新年”“天下太平”“国富民强”等。
15字门笺,曾在菖南流行,膛子正中是一个“吉”字,上头是横批“八节平安”,左右花边环绕一副对联:“寿同山岳水,福共海天长”。
装饰门笺的图案有各种花纹,如雀檐、套方、三本书、米字、城垛、十字、常红枣、网格、鱼鳞、盘长、蜂窝、灯笼筋、菱形、锯齿、棂子、水纹、金锭、轱辘钱、双全、串钱、尖瓣花、圆瓣花、蚂蟥头、风转、半圆、穗子等。文物工作者认为,山东门笺图案中保留着一些古代剪纸的表现手法。
山东门笺一般是五张一套,设色的方法则有三种。
第一种是流行最广的五色纸门笺。一套五张,形式相同,分别用五种不同的色纸凿成,五种颜色是大红、绿、黄、粉红、蓝紫或蓝。鲁南民间把这种色列叫做“三红加黄绿”,把紫也作红色看待。这五种颜色的搭配,可以说是古已有之。《帝京岁时纪胜》说:“挂钱辉五色。”《招远县志》说门笺是“五色纸为之者”。这五种颜色是山东民间久已喜闻乐见的。博兴民间艺人一语中的地说:“大红是喜色,桃红俏,好看,有红没有绿不鲜。蓝紫或蓝是素色,不能单独用,只能在五色中作陪衬。黄是地色,为万色之祖,有蓝紫没有黄不显。”
第二种是染色门笺。流行于烟台、滨州的一些县市。做这种门笺用毛边纸、毛头纸或黄表纸,每叠100张左右,凿成以后不拆开,染上红、黄、绿三色,或红、水红、黄、绿,或红、紫、黄、绿四色,用灌色壶盛开水沏的嗣色灌染。
第三种是套色门笺。高密一带套色方法是在五色纸凿成的门笺膛子当中加贴金银文字。鲁南的一些地方套色的方法名为“挖补”。挖补又名“换膛子”,是把五色纸刻出的膛子花纹取出拆开,重新组合。比如把蓝紫框内换进黄色地纹,粉红花叶,大红花瓶;在黄色边框内换进粉红地纹、蓝紫花、绿色花瓶等等。背面另贴窄纸条连接。这种方法使得门笺色彩变化无穷。
张贴门笺习俗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表达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有的说是可以避兵灾避瘟疫;到后来,大半是为了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临沂地方的老人说:“过新年贴挂门钱,花花绿绿,热热闹闹。”“贴了又花哨,又吉利。”滨州、潍坊一带的童谣唱道:“大红纸,罗门钱,贴巴贴巴过新年。”
各地贴门笺的方法不同,各种样式的门笺也有不同的贴法。
滨州、潍坊、淄博等地方,从前的门笺有大、中、小三种。中号的用处最多,贴在大小屋门的门楣上,贴一至三层,每层三至六张不等,更有贴至八张者。小号的门笺贴门窗、迎壁墙、橱门、墙窝子、箱柜抽斗、粮囤、水缸、井、牲口槽、小车、纺车、织机,大农具、柱子、大树各处。这些地方一般只贴一张。
五色纸门笺,张贴时的顺序因地而异。临沂、苍山、菖南、枣庄等地的习惯是“头红二绿黄当央”,水红第四,蓝紫或蓝第五。费县、沂南、平邑是蓝紫、水红、黄、红、绿。一排贴三、四、六张的,排列十分随便。有些地方又依据不同情况,张贴时单取一色,如家有喜事,全贴红的;灶上方贴黄的;牲口槽水磨上,贴蓝紫,不贴红的;家有丧事,或不贴,或全贴蓝的,荣成贴黑的,菖南则贴白色的。窗花、门笺之外,过年的剪纸还有一些形式。莱州、潍坊、临沂一些地方,当年结婚的新媳妇,过年时不但要贴窗花,还要贴炕围子花,炕上窗台下的一面短壁和两边的壁子上,靠炕半人高的地方,都要贴满大红剪纸。元旦来拜年的人,要来品评这些“花儿”,剪得好的,脸上有光。因此小媳妇们特别看重这一件事情,往往是四个人一起,找个巧手指导;或者她们中的一位就是巧手,一个人一叠剪四张,剪完了各取一份。这样既省了工夫,又可互相参考剪得好些。她们最常剪的是《诸葛亮招亲》,人物有一尺多高,贴起来比画儿还好看。有的剪《关家姑娘绣鸳鸯》,有鸳鸯有鹅,皆都成双成对,隐喻地表现男欢女爱,象征着新婚的幸福。还有的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用别具心裁的幽默来讽刺那些轻薄的男子,表明自己的忠贞不贰。临沂的炕花由几种形式的剪纸组成,炕花对联剪“富贵花”(牡丹)、“多子花”(莲荷)。炕花顶饰剪圆形的四件,四季花栽在瓶中,叫做“四季平安”。既细致,又有整体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