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第五个皇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即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在他主政的55年中,对国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汉朝成为当时东方最为繁荣富强的国家,并与亚洲各国建立起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但是,汉武帝的迷信思想很严重,祀神求仙,挥霍无度。据说,其宠妃李夫人死后,他十分悲伤。当时有一方士齐人少翁为安慰汉武帝,便剪了李夫人的像,晚上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了仿佛其人的影子,使汉武帝在另一帐中,远远看去,好像是李夫人的形貌,但却不能近看。于是愈加悲切,为此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用纸或其他材料剪成人的影像,据说这可能是剪纸艺术的起源。以后这种方法流传民间,人们剪了人物影子进行表演,于是便产生了皮影戏。
现在,在一些风景胜地还能够看到一些民间艺人为游客作“剪影”。“剪影”是剪纸艺术中最简单的一种。成功的剪影作者,除了具备运转自如的娴熟技艺外,再就是能够迅速地把握住对象的轮廓特征,并在作品中加以夸张的表现,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某某。在浙东永康、新安等地流传的戏剧剪纸,大部分也是用剪影的手法来表现的。形态优美的外形轮廓把剧情、冲突、人物动作、心理甚至年龄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新疆吐鲁番盆地出土的北朝对马团花与对猴团花中的马和猴及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也是用夸张的外轮廓来体现对象的特征的。
然而,大多数的剪纸都是镂空的,其表现力比“剪影”更为丰富,表现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剪纸的造型,是受工具、材料的局限的,尤其是单色的剪纸,对造型的制约性更大。
既要抓住物象的特征,又得做到线条的连接自然。因此,也就不能采取写实的手法。只能在整体上突出形象的轮廓特征,并强调传神。(www.xing528.com)
突出了轮廓特征,必然会注意到“影绘”的效果,又可以在“影绘”的轮廓内附加相关的装饰。强调了动态的传神必然会充分运用夸张的手法。如西北窗花剪纸《公鸡》,仅在外轮廓上夸张了公鸡的俯视的头冠、翘起的尾毛、强有力的脚,便将这只公鸡的健壮、威武的神态表现了出来。在公鸡身上着力不多的几处点、线、锯齿纹,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公鸡的结构特点。而附加在身上的兔子又表现了民俗方面的内容。
这一切,都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再如已故剪纸艺人张吉根剪制的喜花《鸳鸯》,外形是一对以藕和荷叶区别雌雄的大鸳鸯。大鸳鸯的身上,并没有单纯地去表现羽毛,而是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在其中各剪了一对小鸳鸯,后衬以荷花、莲蓬、荷叶,结构穿插自然,这样的意匠更突出、集中地体现了“夫妇和谐、美满幸福”的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