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剪纸文化的起源-工艺与剪纸艺术导论

剪纸文化的起源-工艺与剪纸艺术导论

时间:2024-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出土了大批金银箔刻花,其中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南侧的一座汉墓中,发掘出一组精巧的金箔虎、象、怪兽、鸟与云气纹样饰片,其形式与剪纸仅有使用材料不同的差别了。“灞桥纸”轰动了世界,目前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虽然当时初创阶段的纸粗糙而昂贵,当属贡品,还没有普遍使用。但有了纸,离真正的剪纸艺术的产生已不远了。

剪纸文化的起源-工艺与剪纸艺术导论

远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以影像作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的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诸如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商周青铜器和汉画像,都体现了影像造型的完善。原始社会的先民以兽皮为衣或以石珠、贝壳作为装饰物时,便开始了穿孔打眼的活动,迈出了雕镂的第一步。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骨器、玉器上的雕刻和纹饰所表现出镂空意识和美感,已是后代剪纸的开端。例如距今6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猪纹长方陶钵和双鸟纹象牙雕刻,那勾画猪和鸟的简洁线条和身上的纹饰似有现代剪纸的身影。还有大汶口文化的骨梳和圈足镂空陶豆,那雕透回旋的线条和连续的圆孔与剪纸有异曲同工之妙。

剪纸是在平面薄片上雕刻镂空成图纹,在纸没有发明前,商周战国秦汉时期的刻花皮革、金属薄片和玉片透雕产生了与剪纸艺术相近的艺术,有人称之为“类剪纸”。例如1955年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出土的商代金制呈夔凤纹薄片,还有出土的铜带饰、秦公镩等镂刻制品,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了一件战国的镂空刻花的皮革图案,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了战国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在汉唐时有一种叫做“金银平脱”的工艺可以用来装饰珍贵的漆器铜镜的背面。“金银平脱”之法是将金银箔刻成镂空的花纹,贴干器物的表面,然后涂漆数重,再经研磨,金银箔嵌于漆层中,平整光亮,灿烂夺目。汉代出土了大批金银箔刻花,其中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南侧的一座汉墓中,发掘出一组精巧的金箔虎、象、怪兽、鸟与云气纹样饰片,其形式与剪纸仅有使用材料不同的差别了。可见剪纸是源于远古的诸种工艺,脱胎于陶器、骨器、金属、玉器、皮革的雕镂工艺。

其实剪纸的起源不但体现在这些可见的古器物上,而且还有一种为这些古器物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模具。如青铜器纹饰中的非常对称的纹饰,只有薄制软材料对折剪刻才能解决。所以郭沫若在认真研究了青铜器纹饰后,认为“器之纹绘多为同一印版之反复”。汉代至唐代已经兴起的夹缬印染纺织品的技术就是用木制镂空花板将织物夹住,在花纹处注以防染剂,然后浸入染缸染色。而在以后的发展中,索性用纸板取代木板,以刻纸在织物上漏印花样了。

史记·晋世家》载:“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一。’”说的是周成王有一天和弟弟叔虞玩耍,后戏言成真,叔虞做了晋国第一任诸侯王,即成后世“剪桐封弟”的传说。后又有唐诗:“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之句,已更进一步用桐叶剪成窗花了。(www.xing528.com)

晋朝干宝《搜神记》有一则李少翁的故事,内容为汉武帝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死后,他非常悲伤,思念不已。齐国方士李少翁自称能将李夫人的灵魂招来,乃夜设帐幔点起灯烛,映出其人的影子。汉武帝隔另一帐中远远望见好像是李夫人的形貌,于是愈加悲切,以此为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宋人高承因循此说在《事物纪原》一书中谓李少翁“夜作方帐,张灯烛于其中,以纸刻夫人像,影射于帐……”此说常被引作剪纸和皮影戏之起源。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剪纸离不开工具和材料,其金属刻刀产生应该很早,在铜器和铁器的时代即可能有了刀凿的工具。但剪子制造较复杂,是后起的。伴随着兵刃铁器的制造,铁剪应运而生。战国剪是两股相连的形状。1972年在北京昌平县一座唐墓中发现了一把随葬铁剪,是8字交股形。1953年在湖南长沙出土过两股分离、中间带轴的铁剪,这是五代时期的产物,与现在的剪子是一样的了。

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中国剪纸艺术特别发达,别国人称中国是剪纸艺术的故乡,与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纸不无关系。1957年在陕西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期古纸,经科学化验,它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制成。“灞桥纸”轰动了世界,目前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经过东汉蔡伦的改造,利用树皮、渔网等原料,终于在公元105年造出了第一批可以实用的纸。虽然当时初创阶段的纸粗糙而昂贵,当属贡品,还没有普遍使用。但有了纸,离真正的剪纸艺术的产生已不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