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木质材料,中国人似乎情有独钟。千百年来,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与西方的石垒砌建筑分庭抗礼,相映生辉;中国人创造的木构架结构,榫卯契合,独树一帜;中国人制作的木构器具,尤其是木家具,精巧绝伦。
大凡木制行业的林林总总,古人一言蔽之为“木作”,并有大、小之分。“大木作”通常指构造房屋之木架;“小木作”则概指木构家具以及各类木制器用和精细的建筑装修等。大木作和小木作属于同一技术体系,彼此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早熟的大木作构架技术和形制,奠定了小木作尤其是家具的构形趋势和基本风貌。可以说,中国木家具乃是中国木房屋的精妙缩写,后者最要紧的东西——“架构”,在这里得到了精练的陈述和卓越的发挥。
中国传统木作工艺涉及面很广,除建筑、家具外,还有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等等。如农具中的犁、耙、镰、锄、枷、辘轳、翻车、风车、龙骨水车、水碓、连磨等;纺织工具中的络车、纬车、织机、缫丝车、提花机、竹笼机、绫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中的漕船、渡船、帆船、巨型海船,以及独轮车、双轮车、四轮车等等。在各行各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木制工具,其形制结构不仅符合生产的科学原理,有利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显示了高度的艺术设计匠意,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例如沿用至今的江东犁,就是功效与审美紧密结合的杰作。据记载,江东犁最早在唐代已有,经过不断的改进,其形制日趋完善,巧妙的设计使整个犁的十一个部件都有特殊的功能和合理的形式,具有运作轻捷、回转灵便、深浅易控、起土省力的功效。造型上,各部件曲直、大小、粗细、疏密等形式因素变化,被“S”形结构的犁箭、犁辕骨架贯穿统一成一个非常优美的、富有流动感的整体。
木作工艺的发展离不开对木料的广泛开发和巧妙利用。中国人选择木料是极为讲究的,对木质的性能、色泽乃至纹理要求尤为苛刻。经过长期的摸索和积累,中国人总结了一整套用木的规律,开发出繁多的木料种类。紫檀、红木、乌木、樟木、楠木、柏木、榉木、黄花梨、柚木、柞木、榆木、杞梓木、银杏、柳安、百日青、黄杉、红松、水曲柳、黄丹、白檀、云木等,是建筑、家具最常用的木材。这些名贵质优的木料以其特有的坚实、温厚、弹性、韧性以及天然的美色,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用途和丰富的审美享受。(www.xing528.com)
在长期的木作实践中,中国的能工巧匠们还总结了许多造型结构的方法,其中“攒边做法”“榫卯做法”最为著名,其科学巧妙、经济美观、严谨牢固为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和替代。
“攒边”是将板材装入45°角榫构合的带有通槽的边框内,以加强板的牢固的一种方法。其优越性在于:①薄板可当厚板使用,节省材料。②保持家具框架式结构的统一性。③边框通槽留有一定的余地,即使“心板”因干湿发生缩胀,也不会发生松动或变形。④可将心板粗糙的断面隐藏在通槽中,使家具的各部分都显露出纵向的完整纹理,充分展示材质的天然美感。“攒边做法”是我国传统木工工艺的一个重要发明。
“榫卯做法”是将各个部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榫卯的类型非常多,如燕尾榫、龙凤榫、夹头榫、抱肩榫、圆棒榫、直角方榫、楱钉榫、长短榫、粽角榫、札榫、插肩榫、格肩榫、勾挂榫、槽口榫等等。榫卯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将材料部件接合或拼合起来;另一类是将材料部件作横竖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再有一类是将三个部件组合在一起。榫卯是中国木作工艺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比钉定、胶粘要更为坚实、精密,它顺应了木材富有弹性的天然品质,而且在外观上具有一种工艺制作的形式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