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编结工艺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中国编结工艺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时间:2024-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结工艺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这批苇席残片虽已腐烂,仍可看出编法为二经二纬,经纬分明,结构紧密,纹理均匀简洁。这些珍贵遗物表明,编结工艺的基本传统和许多技法,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初步奠定。新疆境内出土的柳编长方盆,反映了当时的编结水平。如玉米皮编结常用缠扣和棒槌扣;编结草帽则需预先以经编、拧编或胚编法编制草帽辫,复以之盘构成帽。

中国编结工艺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编结工艺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曾出土过上百件苇席残片,堪称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编织物,距今已有七千多年。这批苇席残片虽已腐烂,仍可看出编法为二经二纬,经纬分明,结构紧密,纹理均匀简洁。浙江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过竹编的篓、篮、簸箕、谷箩、竹席以及渔业、蚕业和农业的用具达二百多件。这些竹编的技法和纹理比较丰富,有人字、菱形格、梅花眼、十字等多种。采用“辫子口”技法来处理竹编的边缘,既有固定保护作用又能产生对比的美感,颇具设计匠心。北方陕西一带仰韶文化陶器的器底,留下了当时的编结物的印痕,所见到的编结方式有斜纹、缠结、绞结、棋盘格和间格等。这些珍贵遗物表明,编结工艺的基本传统和许多技法,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初步奠定。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编结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一批竹编器物来看,无论采用人字、方格十字、长方或矩纹,还是运用六角形空花、八角形空花或是盘缠编织法,技艺都非常精湛,图案也非常美观。江陵沙壕一号墓出土的一件竹席,系用漆成红黑两色的篾片编结而成。其花纹组织严谨规整、色彩对比鲜明强烈;横平竖直的空间分割和米字形适合纹,处理得十分贴切自然,具有很强的装饰感,可谓战国的竹编珍品。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笥、篓、熏罩、席等物品,显示了汉代竹编的高超技艺。除大量的竹编外,该墓还出土有草编的席子,纹理颇为精美。

据史书记载,草、柳、麦秸等材料的编结工艺在北方地区已很普遍,南方的福建、广东等地区则以藤编最为发达。新疆境内出土的柳编长方盆,反映了当时的编结水平。

由于材料的关系,历史上的编结物不易保存下来,加上文献记载也不多,因此难以了解每个时代的具体情况。但可以肯定,唐代以来,生活用品的编结日趋发达和繁荣,生产规模、种类品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以往。而且,在历史传承的深厚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些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专业产地和地方特产。如宋代闻名全国的编结特产就有扬州莞席、常州龙凤细席、广州藤席、贺州龙凤花纹簟、虔州竹梳箱、福州和泉州白藤箱、新州藤帽、象州和宾州藤器、温州竹丝灯、苏州席、袁州竹鞋等等。各地这些优秀的民间编结品,倾注着广大工匠的智慧和才艺,实用而美观,以致长期被统治阶层充为贡品。

20世纪中国传统编结工艺的格局,包括技艺和品类,在明清时期业已奠定。竹、藤、棕、革、麻、柳、葵等材料,都物尽其用地汇进明清编结工艺大潮。精致化的发展趋向,在明清编结物上有明显的表现。巧夺天工的技术、细丽精美的纹理和颖异奇妙的构形,自然令人惊叹称绝。

不妨立足当代,粗略地浏览一下几种主要的编结工艺。

竹子,主产于中国南方地区。以篾片篾丝为原材料的竹编工艺,在南方最为发达。中国竹多达250余种,竹编选材要求杆直节长、质密柔韧、光洁无斑,故以慈竹、水竹、南竹、毛竹、淡竹、箬竹等最宜。竹编工艺通常有破篾片、劈篾丝、蒸煮、染色、刮修、打光、编结等数道工序。至于编结技法,各地则各有传统高招,为数甚多。产地尤以浙江东阳、嵊州,湖南益阳,四川崇庆、梁平、成都,福建泉州和安徽舒城等最负盛名。

东阳素称“竹编之乡”,以拟形(主要是动物)竹编最有特色。嵊州竹编以食篮、果篮、套篮驰名,往日伴随江南书生进京赶考的“考篮”,多为该地所出。20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发展了模拟动物造型的竹编,别有一番情趣

重庆竹编工艺冠盖西南,为当地最有群众性的传统手工产业。出品以篼、篮、碗、扇、灯笼等日用品为主,也有一些为玩赏性的玩具或花插等;其技艺以经纬编结法为主,结构紧密结实,设色浓艳鲜丽,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成都以出产瓷胎竹编著称,当地工匠善于紧扣胎形做编结装饰,技高工精,独辟一途。梁平则以竹帘自成一格。以后还发展了竹帘画。

益阳有“竹器城”的美誉,素以质地纤细、平整滑爽、吸汗散热、柔韧耐用的水竹凉席名扬四海,被世人誉为“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除精美的艺术效果外,经过特殊处理的凉席,还有防蛀防霉的优良性能。安徽舒城亦以竹席著称,号称“舒席”,早自明代便是进贡朝廷的佳品,它和益阳水竹凉席有异曲同工之妙。泉州出产有特色的漂白或染色竹编器物,做工和品质皆属上乘。(www.xing528.com)

善于因地制宜的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筛选出诸多适宜当地特点的优良编结草料。例如,华北诸省多取蒲草、油草、苇草、琅草、马绊草以及麦秸、玉米皮等;东南沿海一带主用黄草、苏草、席草、金丝草、马兰草、竹壳等;两湖地区多用龙须草、蔺草、荐草等;两广区域则主选芒箕草、水草、龙须草、蒲草、葵树叶等。各地的草料虽名目不同却有共同的特点,即草秆光滑节少、质地坚韧柔软,经得住编结或使用过程中的弯拉曲折。

但凡草料,采割来后皆需必要的初加工,如挑选、劈分、晾晒等,有的还要熏蒸、漂白或染色。编结技法不尽相同,但大体上不外乎结、编、辫、捻、搓、拧、串、盘、绞之类;编结格式以十字格、人字格、米字格、几何形、空心方角、六角、八角和梅花眼等所用最多。草编中,以经纬交织为本、以经纬间隔求变的平编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法,其他如不露经的绞编,用盘、绕、扣、结出花的编花等,都以平编为基础。当然,不同草料、不同编结对象,自有相应的特殊手法。如玉米皮编结常用缠扣和棒槌扣;编结草帽则需预先以经编、拧编或胚编法编制草帽辫,复以之盘构成帽。

草编是一种最普及、最广泛的传统工艺,产地遍布全国,出品皆为居家生活的日用品,尤以席、垫、帽、篮、盒一类的器物为多。浙江宁波,湖南临武祁东,广东高要、肇庆东莞,广西富中,江苏苏州,湖北沔阳等,都是著名的传统草席产地,出品精良而有特色;浙江慈溪、康谷,山西潞城,河南清丰、南乐、袱阳、鹿邑、荥阳等,以草帽辫名扬四方;山东烟台青岛、掖县、黄县、临沂,浙江台州,上海嘉定,福建福州,广西钦州融水、三江、德保,甘肃秦安和天津等,各有不同风采的草编器物盛行于世,皆为久负盛名的传统产地。

棕编是一种以棕树叶为原材料的传统编结工艺,主产于西南地区,尤以四川新都新繁镇和贵州思南塘头镇的出品最为精良。采来的棕树叶,须经破丝(或搓成细棕绳、棕辫)、硫磺熏浸以及染色后,方能进行编结。品种以鞋帽、包盒、扇垫之类的实用物居多,具有坚韧柔软、耐磨耐潮、比草制品经用经重的优点。

黄麻剑麻苎麻等天然麻类植物为原材料编结的物品,即为麻编。天然麻料要经理丝、漂白、染色并预先编成麻绳或麻辫后,才能进一步做编结之用。浙江一带是中国黄麻编结的主要产地,出品有网袋地毯和杂品三大类。

藤编是以天然藤材为原料的编结物。云南滕冲和广东南海的藤编,历史悠久,工精艺尖,名闻全国。藤编所利用的是棕藤、青藤、灰藤、佛肚藤的藤皮、藤芯或藤条,用时需经漂白、染色处理。藤材有优良的弹性和防腐防潮性能,通常被用来编制桌椅、屏架之类的家具和篮篓、箱盒之类的盛贮器。色呈白黄、质地细润的藤编,别有一种朴素而高雅的美感。

柳编多出于北国,主要产区有河北沧州固安,天津,内蒙古哲里木盟,河南开封、商丘和陕西北部一带。沙柳、白柳、杞柳、季柳等柳树的枝条,经修整去皮后染色,即可用做编结原料。柳编制品以篮筐、椅架居多,亦有花瓶宫灯、坐墩一类较精细的陈设品。柳编造型敦厚饱满,质地粗疏朴实,格调粗放劲健而不失精巧匠心。

采用葵树叶和叶柄,编结篮、包、盒、扇、帽、席、垫和帘画等制品,是广东新会一带的传统特产。当地土壤中含矾,故葵树生长茂盛,葵叶具有良好的编结性能。当编结高档产品时,为使原材料洁白、松软,富有弹性,当地人在嫩葵叶刚抽芽变青时,便要把它包扎起来,以满足编结工艺的特别要求。考究的制品,除编结的装饰纹样外,有的还施以彩绘或烫绘装饰,朴素中洋溢着一种清雅高贵的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