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工艺思想:道器体用、器体道用

中国古代工艺思想:道器体用、器体道用

时间:2024-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缺乏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但是,中国古代有关工艺思想的阐发却十分丰富。中国传统哲学对于道器、体用等范畴的认识,规范了中华工艺思想的本体观。中国人认为工艺造物是宇宙本体的一种现象。就世界微观构成而言,中国人把工艺造物的妙用视为宇宙大道的具体体现。传统工艺思想阐明,现实中具体事物的体用关系表现为实体和作用的关系,即所谓“器体道用”。这种重实践、贵人事、尚功用的本体观,是中华工艺思想弥足珍贵的内涵。

中国古代工艺思想:道器体用、器体道用

尽管缺乏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但是,中国古代有关工艺思想的阐发却十分丰富。从圣哲的经典文论到工匠的口传艺诀,从《考工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髹饰录》《园冶》《陶说》《绣谱》等工艺专著到《燕闲清赏笺》《辍耕录》《闲情偶记》等文札笔记,都记录了古人有关工艺本体、工艺创造、工艺美学的思考,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道器、体用等范畴的认识,规范了中华工艺思想的本体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人认为工艺造物是宇宙本体的一种现象。作为宇宙生命运动普遍规律的“道”,无形却表现于有形;其形质的结合便构成具体事物,这就是“器”。有如车室皿器之类的具体事物,一切工艺造物皆属于“器”。因此,传统工艺思想主张“道体器用”,即以道为体(本体),以器为用(现象)。对工艺造物,古人常以“器用”相称,便是把它理解为一种现象性的存在。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道器为一、体用不二,本体与现象不可割裂。在中国人看来,虽是现象性的“器用”,工艺造物却绝不是脱离宇宙生机系统的东西。它被嵌定在一个生机的关系网络中,像其他社会事物一样,担负着体现包括自然和人文在内的宇宙之“道”的神圣使命。中华工艺思想主张顺乎自然,物以载道,器以象生,表现出重道体、讲关系、求和谐的倾向,都是这种宏观本体论的反映。

世界微观构成而言,中国人把工艺造物的妙用视为宇宙大道的具体体现。传统工艺思想阐明,现实中具体事物的体用关系表现为实体和作用的关系,即所谓“器体道用”。也就是说,“器”是具体事物的形质之体,而“道”则是扶持该形体的妙用之基。例如,以车为体,则以乘为用;以器为体,则以贮为用。这种意义上的“用”,并非事物形、色、质、构的客观属性,而是“以人为依”的作用或功用。显然,落实到具体事物上的“道”,不是那种大而无当的抽象存在,而是关怀人生、切实具体的功用。诚因如此,中国哲人直言:“百姓日用即道。”

传统哲学在具体事物上揭示的体用关系,是中华工艺主张致用为本、重已役物的理论依据。所谓“开物成务”“备物致用”“立功成器”,都是要求工艺造物以其实际效用利益天下人生。这种重实践、贵人事、尚功用的本体观,是中华工艺思想弥足珍贵的内涵。应该指出,以人为依之“用”,不尽然是便利的物质功能,还包括成就理想人格的教化作用。就造物对人的全面占有要求和文化本质的充分实现负有责任而言,这种物用论是深刻的。当然,偏执的理解也往往导致以宣扬伦理道德之“用”压倒甚至取代物质生活之用的消极倾向。如古代理学家所谓:“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置两只椅子,不正便是无序,无序便乖,乖使不和。”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意识的一个侧面,工艺本体观难免会浸染强烈的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

有关工艺创造观的原则性阐述,可见于中国最早的工艺典籍《考工记》。书中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意思是说:工艺创造势必涉及时间节气、空间地理、材料物性和行工技艺四项因素。只有综合把握和利用它们,才能够获得精良的产品。体其精神,不妨把这一原则概括为:合以求良。(www.xing528.com)

“合以求良”是“天人合一”精神的演绎和体现,显示出一种力图全面把握、协调宇宙万物相互关系的高远意图。就技术内容而言,这一原则昭示了中华工艺创造观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具体思想主张。结合《考工记》对制弓工艺的具体论述,我们可以对“合以求良”做几方面的理解:其一,主张生产时空与自然时空顺应不悖,以求造物与造化沟通交流。例如,冬天宜剖析弓干,春天浸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成;弓材以燕地牛角、荆州的弓干为好。其二,主张行工技艺与物材性理顺应不悖,以求人工与天工和谐统一。例如,剖析弓干务必顺其木理,剖析牛角则不要歪斜;弓的表里漆痕应该自然相合,如同人的手背过渡到手心的纹理。其三,要求器物文质与人格身心顺应不悖,以求物理与人文配合无间。例如,弓制应因使用者的体形、意志、血性气质而异。倘若这些方面都做到了,也就是“合”了,那么造物活动就能取得圆满的结果。

中国古代有关工艺创造的主张,丰富而精辟。诸如“因地制宜”“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天工开物”“审曲面势”等等,剖析开来,这些主张与“合以求良”的思想一脉相承

寻绎中华工艺思想,如果可将其创造观概括成“合以求良”的话,则可将其审美观归纳为“合而为良”。

中国古代论工论艺,强调“尽善尽美”“形神兼备”“文质彬彬”“得中合变”“质则人身,文象阴阳”“巧而得体,精而合宜”。从中反映出以“中庸”为度,以“合度”“合宜”为理想境界的工艺审美观。所谓“合度”“合宜”,乃是物质因素与人文因素、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外观形式与内涵意蕴、装饰纹理与质地结构、人工意匠与天然情趣等关系,在器物上达到有机统一、和谐交融。这种审美观与整个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是一致的。尊奉“中庸”审美法度的中国工匠,反对走极端的造物作风,鄙薄脱离实用、缺乏意蕴、悖反物理、刻意雕饰的品物。那些合度、合宜的工艺创作,往往被誉为天成之作、巧夺天工或鬼斧神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