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始于旧石器时代。那些凝聚着原始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的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可谓传统工艺的初始形态和中华造型艺术的先导。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石器、玉器、骨器、木器、漆器、织品和编结物,特别是陶器,鲜明地显示了中国传统工艺兼重实用与审美的造物思想和设计匠意,显示了先民把握材料和技艺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遵循。
商周时期,中国传统工艺有了划时代的进步,物品的实用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大量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之普遍具有崇高的美感。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雕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工艺,显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理性精神的崛起,使重视实际功用和社会人生的价值追求,与继承原始文化传统的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艺术形式有机统一。由此产生的活泼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表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折,造成工艺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生产中心渐由北方移向南方,造物趋向内在人格和心性的显示。崇尚主体精神的价值倾向和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整体发展。青瓷、建筑和宗教工艺,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国传统工艺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染织、烧造、锻金、髹漆、木作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唐代工艺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总体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匠意和丰满富丽的形态特征。(www.xing528.com)
在宋代,中国传统工艺形成比较成熟的范式,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促进了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发展,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工艺美学风范。这在瓷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宋代工艺所揭示的造物原则,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蒙古族统一中国后,传统工艺有一定的发展。染织工艺的织金锦,烧造领域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受尚武的游牧文化影响,元代工艺风格趋向粗犷、豪放和刚劲。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强盛时代。传统工艺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跨入新的阶段,丝织、棉纺、印染、陶瓷、漆器、金属器、家具和建筑装饰等品类全面发展。明代工艺继承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方面推进,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在清代更臻完善,其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呈现集大成的局面。导源于贵族审美趣味的以技巧取胜的价值观念,在清代工艺中进一步强化,风尚日趋矫饰雕琢。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艺美术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呈现另一番面貌。沿袭清代制式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日趋衰落,而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工艺则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工艺虽然失去了原先在实用领域的主流地位,却以手工艺特有且不可替代的高情感优势,全面地转向审美领域,构成补偿机器文明负效应的必要的审美文化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