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管理者决定企业的更高追求
《财富》杂志中讲“工业化是19世纪,而管理是属于20世纪的。”,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兴亡,就好像一个国家的兴亡取决于“治国者”一样,一个企业所走的是什么样的路,也取决于管理者为其所制定的方向。
企业的更高追求源自管理者的更高追求。
管理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思异想也决定着企业“不走寻常路”,出奇不意夺得成功,因为管理者的高端思维决定着企业的高端目标,而管理者的高端决策和策略决定着企业的高端执行效率。
因此,企业“更上一层楼”的潜力,源自管理者的野心与远见。
【案例解析】
香港首富李嘉诚,他的成功已经是实至名归了。而他的成功源何呢?
从1950年的炎夏到1957年,李嘉诚从最初四处筹集5万港元自立门户,到最终成为人尽皆知的“塑胶花大王”,李嘉诚挖得了第一桶金,获得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功。
然而,李嘉诚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在1957年当年便开始试着涉足房地产。
香港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狭小而多山,房屋的状况是供不应求,因此政府便采取了高地价政策,可谓是一寸土地一寸金。
李嘉诚认准了房地产有乐观的发展前景,于是便果断出手,然而在最初,他仅仅是采取了谨慎入市、稳健发展的策略,并没有走“预售楼花”的捷径,而是将自己所建的物业出租了出去。显然,这一决策并不如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但也有其优势,租金收入较为稳定,而且物业有增值的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也就越能突显出来。
而在当时,许多地产界人士都大潮李嘉诚这个“塑胶花大王”的作风过于保守。
对此,李嘉诚并没有予以理会,他坚持自己的想法。
果然,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地产界因为投机过度而导致了原本兴旺炽盛的地产界出现了一派肃杀的走势,地价楼价开始暴跌,而那些房产炒家们也都断臂折翼,落得个血本无归。
而被嘲保守的李嘉诚却在这次危机中站得更稳了,并且仍在低潮中稳步拓展。
香港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1969年,而这在这时,李嘉诚已然对地产界熟知,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那就是“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李嘉诚用塑胶厂的盈利加上物业出租的收入,买下了大量的旧房并翻新,再次进行出租;然后又利用建筑费低廉的机会在自己的地盘上大势兴建物业。(www.xing528.com)
到了1970年,香港的地产危机有了转机,开始有所反弹,逐渐兴旺起来,而此时满手房产资本的李嘉诚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于是在1971年,李嘉诚正式成立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
在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李嘉诚又把目光转向了香港的股市。趁着股市的火热,李嘉诚又再次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地骑牛上市,成为了当时“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
由此之后,在李嘉诚带领下的诸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嘉诚的成功源自其“有野心”、“有远见”、“有勇气”、“有谋略”……
当他发现塑胶业“低成本、高收益”的契机时,不惜一切代价筹资以自立门户,最终的结果:他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塑胶大王”,名利双收。
当他发现房地产有发展潜力时,他果断涉足,然而,在房地产大热之时他选择保守行事,到了房地产大萧条的时期,他又开始大量囤积收购,最终的结果是:他以独到的慧眼赢得了胜利,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响当当的地产大亨。
野心、远见、勇气、谋略,这几者是息息相关的,没有野心就看不到远处的利益,没有勇气也就没有大胆地行动、果断出手,而没有谋略的远见只会风雨飘摇,难成大器。
显然,李嘉诚具备了这样的几个成功必备元素,由此,我们也不得不说:但凡能够在商海中站稳脚跟并赢得大发展的企业,必有一个有远见、有胆识的管理者、领头人。
【专家点拨】
→没有野心的管理者,其下必有一个势态平平的企业。
→做好管理不难,但做一个卓越的管理者并不容易。两者的区别在于:做好管理只需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而卓越的管理则需要不断把企业引向另一个高度,寻求突破。
→管理者的手指决定企业路在何方,管理者的思想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其说企业员工在执行企业的方针政策,不如说是在贯彻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因此,管理者决定员工团队,由此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腿,及腿该迈向哪个方向。
→卓越的管理者往往雄心勃勃,卓越的管理者往往极具远瞻思维,卓越的管理者具有非凡的判断力。
→任何远见都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就没有决策,没有勇气就没有行动……那么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团队、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