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用逻辑学》:矛盾律解析

《实用逻辑学》:矛盾律解析

时间:2024-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同一对象作出了两个相反的判断,由于不在同一时间内,因此这并没有违反矛盾律。因此没有违反矛盾律。

《实用逻辑学》:矛盾律解析

第二节 矛盾律

一、什么是矛盾律

矛盾律说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是真的。也就是说,一个思想不能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可用公式表示为:

P不是非P,或者并非(P并且非P)

公式中的“P”表示任一思想,“非P”表示“P”这个思想的否定。

如果既肯定“P”为真,又肯定“非P”为真,就自相矛盾了。因为矛盾律不允许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产生,所以人们又把矛盾律称为“不矛盾律”。虽然后一种称法比前一种更为贴切,但前一种称法已成为习惯,为了照顾人们的习惯,我们仍然称矛盾律。

矛盾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是,一个概念不能既反映某一对象,同时又不反映某一对象;一个概念中不能让两个相互排斥的概念并存,也就是说,不能同时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去反映同一对象。例如:“学生”这个概念,它反映的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它不能同时又反映不在学校里读书的人。它更不能同时又反映非人的其他对象,如书桌、课本、茉莉花,等等。又例如:不能用“方形的圆”来表示一个几何图形,“木制的铁”来表示一件东西,“没有犯罪的罪行”来表示一个行为。

矛盾律在判断方面的要求是,不能承认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同时为真。

矛盾律不能承认同时为真的判断主要有:

1.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

例如:“周静是先进工作者”与“周静不是先进工作者”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2.全称肯定判断与特称否定判断

例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与“有的事物不是一分为二的”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3.全称否定判断与特称肯定判断

例如:“所有的人都不是尊重科学的”与“有的人是尊重科学的”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4.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

例如:“这个厂所有产品都是合格的”与“这个厂所有产品都不是合格的”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为真。

5.主项相同,谓项是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概念的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

例如:“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与“这次战争是非正义战争”,“这张纸是白的”与“这张纸是黑的”这两对判断都不能同时为真。

二、矛盾律的作用

(1)确保思维的首尾一贯,避免自相矛盾。如果思维产生了逻辑矛盾,就不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对象,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2)任何科学理论都应该符合矛盾律的要求。可以说,科学常常就是在发现逻辑矛盾并且逐步解决逻辑矛盾的过程中发展的。

例如: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的理论中隐含着逻辑矛盾。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重的物体要比轻的物体先落地。伽利略指出,如果把一重物A与一轻物B捆在一起,从高处自由落下,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A+B)比A重,落地的速度就应比A快,就应比A先落地,但(A+B)中,B下落的速度慢而影响了A下落的速度,此时,(A+B)下落的速度又应比A下落的速度慢,就应比A后落地。这两个结论刚刚相反,显然存在逻辑矛盾。于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作了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这一理论的错误。至此,科学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3)矛盾律也是反驳谬论的有力工具。对于一种理论、一篇文章、一段议论,只要指出其中包含有逻辑矛盾,那就说明在这种理论、文章、议论中一定有错误存在。(www.xing528.com)

例如:鲁迅在《文字和出汗》中对上海一些教授提出的文学创作应写“永远不变的人性”的论点的批判。鲁迅犀利地指出:“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英国有许多先前的文章不流传,我想,这是总会有的,但竟没有想到它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解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谁都知道,已经消灭了的文章是无从看到的,而这些教授却从已经消灭了的文章中,看到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这是绝对不能办到的,其中存在着逻辑矛盾。一经鲁迅指出,这些教授的论点就不攻自破了。

三、使用矛盾律需要明确的问题

(1)思维过程中不应有的逻辑矛盾与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矛盾是两回事,绝不能混为一谈。逻辑学中所说的矛盾律,只在思维领域内起作用,它并不否认客观存在的矛盾。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一例外。如果没有矛盾存在,就没有世界存在。

(2)同一思维过程是使用矛盾律的条件。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个对象作出两个相反的论断,不能认为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例如:对同一本书,我刚买来时说:“这本书是新的”,用了半年后又说:“这本书是旧的”。对同一对象作出了两个相反的判断,由于不在同一时间内,因此这并没有违反矛盾律。

又例如:“我们要重视困难”与“我们要藐视困难”,同时作出这两个相反的判断也没有违反矛盾律。因为这两个相反的判断不是对同一方面而言的,前者是对要充分估计困难、不要麻痹大意而言的,后者是对要敢于战胜困难、不要畏缩不前而言的。

(3)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由于对对象尚未作出明确断定时而存在两种不同可能性认识,是允许的,并没有违反矛盾律。

例如:“今天张医生可能在值班,也可能不在值班”,此句中的两个判断只是提出两种可能性,并没有作出两种现实性的断定。因此没有违反矛盾律。如果说,“今天张医生既在值班,又不在值班”,就违反了矛盾律。

四、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人们称之为“自相矛盾”。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同时肯定互相矛盾的判断

例如:“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这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典故。楚人的话中包含着“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与“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楚人同时肯定了这两个矛盾的判断,这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所以,当有人要他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时,他就无言可对、黔驴技穷了。

又例如:在《女人的话》这个故事中,毛拉经常向人劝诫说:“女人的话可千万不能听啊!”有一天,阿凡提去对毛拉说:“我家里有两只羊,我女人说要送给你,我说不送,多谢你给我把这件事断决了。”说完他转身就走。毛拉想得到阿凡提的两只羊,就赶忙拉住阿凡提说:“不过女人的话有时也可以听哩”。“女人的话千万不能听”,这是一个E型判断,“女人的话有时也可以听”,却是一个I型判断,E与I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毛拉同时肯定了这两个判断,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同时肯定互相反对的判断

例如:《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想找丈人胡屠户借路费到省城去参加举人考试,胡屠户骂他说,“这些中举的老爷们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又说:“我每常说,我这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范进是尖嘴猴腮”,范进中举后他又夸“范进有体面的相貌”。他同时肯定这两个相互反对的判断,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又例如:“我校学生站成一排夹道欢迎来校访问的外宾”。在这个句子中,同时肯定了两个相互反对的判断,即“我校学生是站成的一排”与“我校学生是站成的两排”,因此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一个判断中隐含着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例如:“就在这充满生气和希望的季节,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又来到人间。”在这个判断中隐含着“这个月是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与“这个月不是第一个文明礼貌月”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又例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这个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是斯大林同志制定的”。在这个判断中隐含着“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不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样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4.在同一概念中肯定对象具有相互矛盾的属性

例如:“革命的打、砸、抢”这个概念中的“革命”与“打、砸、抢”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属性。同时含有两个互相矛盾属性的概念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又例如:“诚实的骗子”这个概念中的“诚实”与“骗子”也是相互矛盾的属性。具有诚实的属性,就不会是骗子;如果是骗子,就一定不具有诚实的属性。因此,这个概念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