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来西亚佛教界:两大组织探索

马来西亚佛教界:两大组织探索

时间:2024-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传教士给予在马来西亚各地说法的便利。根据上述会则第三条,YBAM“每年在各支部举办佛青研修营”,因此,我在滞留马六甲的12个月期间,当地举办了以马六甲的“人文主义佛教中心”为核心、以南马来西亚地区佛教青年为对象的培训营。

马来西亚佛教界:两大组织探索

三、马来西亚佛教界的两大组织

马来西亚佛教界,用我曾会见过的佛教青年会的领导者的话说,是由以下两大组织构成的。一个是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另一个是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

1.马来西亚佛教总会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英文名Malaysian Buddhist Association。在槟榔屿设有总部。地址位于No.182,Jalan Burmah,Penang,tel:626-55。我在当地得到刘果因、温梓川两位先生的协助,12月19日上午访问了此地。

这两位是经酒井忠夫、原田正己两先生介绍而得以会面的,在槟榔屿完全依赖于他们。后来得知,从前日本人的实地调查,大多得到刘、温两位的无私帮助,今堀诚二甚至将所著《马来亚的华侨社会》(昭和48年刊)一书献给刘果因。

总会主管竺摩大法师不巧去新加坡出差不在此地。但我受到事务所陈悦三先生和王瑞枝女士的迎接。

总会建筑中的礼堂(正殿)中,作为主佛,祭祀着释迦牟尼佛,右侧侍奉着大准提王菩萨。佛坛的式样与其他寺院无大差别。但我以为,没有放置五钴杵,是一大差异。或许仅是那一天未展示。

进入入口处,右边是事务所,左边是图书室。此建筑物中,除佛教总会外,并设马来西亚佛学院和槟城佛教义学两个机构。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发端于1959年4月19日在槟榔屿极乐禅寺(Kek Lok Si,马来语为Kuil Ayer Itam)设立的总会。此前称为马拉亚佛教总会(汉语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英语为Malayan Buddhist Association)。创立之初,马来西亚全国的华人僧侣都来参加,如果到吉隆坡市的千佛寺、马六甲的宝山亭、古晋的沙捞越佛教协会总部等处参观时,均能看到装饰着其纪念照片和报告记事。

与竺摩大法师赴新加坡一事相关,顺便记述一下“新加坡佛教协会”。其英文为Singapore Buddhist Federation,汉语是“新加坡佛教总会”,地址为Gelleng Road,34 Lane,Singapore.不过那里事务所只有一名书记,没有附属正殿等,佛教仪式丝毫没有。佛教仪式在该总会会长释宏船住持的光明普觉寺(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Temple,地址是Off Thomson Road,Singapore)很兴盛。我因偶然的机会,于旧历27日的国民祝日去该寺,经宋明顺教授介绍,见到了宏船法师。

2.马来西亚佛教青年会

如果说上述“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是出家僧侣团体的话,那么“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就是在家的青年的团体。在马来西亚,僧院之外的在家居士佛教兴盛,佛教青年会的活动也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汉语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英文叫做Young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Malaysia,一般用简称YBAM。

其总部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同属一栋建筑物内,事务所的一部亦设于38,Dickens Street,Penang,tel:369591。

据YBAM发行的《会则》(中、英文)记载,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的诞生,是以1970年7月吉隆坡市马来亚大学召开的第一届佛教青年研讨会为契机,来自马来西亚各地17个佛教青年会(以下简称佛青)的60位代表通过投票而创立、并于同年7月29日举行了成立大会。其建立的目的是广布和实践佛陀教义,培养佛青未来的领导者,还有加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权益和福利。“加强权益和福利”这句话,对照本章开始所述马来西亚抑制华人的政策来看,是意味深长的。约60个佛青团体隶属其下,会员人数约1000人。刚才介绍的信奉锡兰系和泰系佛教的年轻人团体也包含其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具体采取的行动方针,也明确记载在会则中,故将其译为日语介绍如下。

3.YBAM的行动方针(www.xing528.com)

(1)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协力,建立“马来西亚佛学考试委员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规模的佛学考试。

(2)发行季刊BERITA YBAM(马来西亚佛青总会会报——汉语为“佛青会讯”),报道佛青动向,并传布佛陀教义(该会报是英、中两种语言制成的四开型16页小册子。值得注意的是,冠之以BERITA——意思是“通信”——这一马来语,象征着生长在马来西亚华人的立场)。

(3)每年各支部主办佛青研修野营。

(4)为广布佛法,设立弘法教育基金。对传教士给予在马来西亚各地说法的便利。制定传教士团到各地访问的计划。筹备每个支部的传教培训会和全国规模的传教培训野营。

(5)设立佛青广布中心(汉语为佛书代赠处),分发佛教书籍

(6)设立佛青佛书部(汉语为佛书服务部),向会员无偿分发在国外出版的英文佛教书。

(7)设立出版基金,出版佛教书,无偿分发。

(8)设立佛教资料中心,向会员提供有关佛教的必要情报。该中心出租佛教演讲、读经、佛教故事、赞美歌的录音磁带,以及有关佛教的幻灯片和16厘米电影

(9)在全国各城市举办“佛教文物展览会”。

(10)参加国内外的关于佛教与青年的研讨班。

(11)为培养未来将成为佛教界干部的人,建立培训营。

(12)奖励、援助各地组织佛青支部和研究会。

(13)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联合规划“短期出家”,为年轻人提供体验寺院生活的机会。

浏览一下上述行动方针,其强调佛教书籍的无偿分发引起我的注意。那让人立刻联想到“善书”的思想。明代以降,发行和无偿分发劝善内容的书籍兴盛起来,在台湾和东南亚中国系佛教寺院,这种习惯现在还延续着。因而,在马来西亚佛青总会的活动中存在与分发“善书”相同的思想,也并不奇怪。如果这一推断是正确的,那么,这可以看作是显示马来西亚佛教渊源于明代的一个遗迹

根据上述会则第三条,YBAM“每年在各支部举办佛青研修营”,因此,我在滞留马六甲的12个月期间,当地举办了以马六甲的“人文主义佛教中心”为核心、以南马来西亚地区佛教青年为对象的培训营。其详情在下面叙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