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东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南缘,余姚市河姆渡村附近,它的南面是连绵逶迤的四明山麓,北面是一片平畴,西南面是碧波荡漾的姚江,我们远古的祖先就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1973年6月,当时的余姚县罗江公社为防止洪水倒灌,使境内地势低洼的稻田旱涝保收,准备掘深河道,建造机电翻水站。在深掘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夹炭黑陶骨,人们感到无比惊奇。他们立即向公社进行了汇报。公社当即电告县文物主管部门,并做出工程暂停、等待上级处理的决定。浙江省文物主管部门接到电话后,马上派在余姚附近出差的王士纶先生到现场实地勘察,并带回了许多实物标本和动物骨骼。经对采集实物的初步研究之后,省博物馆立即组织力量迅速进行试掘,出土了一批乌黑古朴的陶片、斧痕累累的木构件、斑驳破碎的兽骨,向人们透露出喜讯:这是浙江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为探明遗址的分布范围,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勘查。经测算,遗址分布范围约有4万平方米,分别在1972年、1978年进行了两次发掘,面积共计2800平方米。遗址由相互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4个文化层组成。从距今5000年前的第一文化层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6700余件,还发现一批人体骨骸,丰富的栽培稻谷,大面积木建筑遗迹以及驯养的猪、狗、水牛和捕猎的禽兽骨骸,植物果实等遗存。由于河姆渡的海拔低,地下水位高,尤其是叠压在底下的第三、四层长期浸泡在由大量腐植形成的含有微酸性水份的水中,隔绝了空气,起到了良好的防腐作用,使大片木构建筑遗址和动植物遗存得以保存,为我们对原始社会农业、建筑、艺术、纺织以及对古地理、古气候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