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气象:明清文人画士石涛的美学思想

新气象:明清文人画士石涛的美学思想

时间:2024-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在宋代,院画尚与文人画一争天下的话,那么到了明清时代,文人画则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地位。在明以前,文人画比较偏重于用笔,元人非常注重干笔皴擦的效果。在文人画的题材上,不再仅限于山水,花鸟画和人物画在明清文人画中的比重也逐步增加。诗文印跋不仅将画家的身世感怀寄于书画,而且,也突出表现了文人画家个人的修养和入世的情怀。

新气象:明清文人画士石涛的美学思想

三、明清文人画的新气象

文人画自汉始,历宋至元,呈上升趋势。如果说在宋代,院画尚与文人画一争天下的话,那么到了明清时代,文人画则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地位。而元代绘画中标榜自我的个体心态到了明清之际,更集中体现为一任自然,追求个体心灵愉悦,使个体得以舒展表现的“情”字。

汤显祖在《牡丹亭记》的题词中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主也。”(45)李日华将画分为三层境界:“身之所容”、“目之所瞩”、“意之所游”。其中第三境界的妙处在于“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是也。”(46)唐志契更详细的论曰:“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而落笔不生软矣。”(47)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山水性情并不是无我之境中的物我合一,而是突出主体之“心”的“有我之情”。艺术家将自己的性情加之于林木花草之上,使“兰叶气势飘举,花蕊舒吐得喜之神;竹枝纵横错出,如矛刃饰怒耳。”(48)

而元人对古意的推崇,到了明清时代也分化为三种潮流:师古、师自然和师我法。师古者以董其昌为首的华亭派为代表。袁宏道在《叙竹林集》中叙述了与董其昌的对话:“伯修曰:‘近代画苑诸名家,如文徵明、唐伯虎、沈石田辈,颇有古人笔意否?’玄宰曰:‘近代高手,无一笔不肖古人画,夫无不肖,即无肖也,谓之无画可也。’”(49)玄宰这句话看似对师古有褒有贬,其实出于对公安派的礼貌之词。从其来往密切,画风一脉相承的王时敏口中,颇能窥见华亭派对师古的态度。王时敏在《西庐画跋》中对王石谷大加赞赏,原因就是他能集古人之大成,“如古人之复现”,“一树一石,无不与诸古人血脉贯通。”(50)四王不但泥古,而且不容创新,认为“自出新意”是“谬种流传”,使画道衰微而“不可救挽”。

迫于泥古者占统治地位的强大压力,使创新者不敢言创新,中和激进观点,而改以师法自然论。故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51)莫是龙也说:“画家以古为师,已是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52)因为古人也是师法天地万物的,所以师古的同时也要师法自然。画家的这种折中改良与阳明学的中和之道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李贽思想中重破而不求立,放任狷狂,针砭时事的精神也影响到文人画家,激励他们勇敢地同以“四王”为首的保守派作斗争。这种对立到了清代更加突出。(www.xing528.com)

石涛对于个人主体性和“心”的推崇,鞭挞了四王以“泥古”统治画坛的僵化风习。在《画语录》中,他大胆而直接地说出:“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认为“泥古不化”者是因为见识的浅薄。在石涛之后,有一批文人画家勇敢地打出创新的论调。汪之元在谈到墨竹的画法时说:“学古不变,是书奴也。”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认为:“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补遗·题画竹六十九则》)这种不拘泥于前人成就的文人精神一直延续到近代。吴昌硕就赋诗云:“出蓝敢谓胜古人,学步翻愁失故态。古今画理在一贯,精气居而能贯通。”

到了明清时代,对笔墨的运用和研究也更加普遍和深入。明代的董其昌就特别强调笔墨形式的重要功能,认为草、隶字入画的方法可以使画面充满“士气”。陈继儒则直接把文人画与笔墨等同起来,认为笔墨自身的表现可以包括力、巧、神、胆、学、识等内在因素,把笔墨的表现功能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明以前,文人画比较偏重于用笔,元人非常注重干笔皴擦的效果。到了明代,对墨的运用也受到重视。沈颢认为运用积墨、破墨、焦墨可使画面“融厚有味”,飞墨则可显“气韵沉郁”。顾凝远则分别论述了笔墨之韵,还强调了墨的重要性。认为“凡六法之妙,当于运墨先后求之,”“墨太枯则无气韵。”

在文人画的题材上,不再仅限于山水,花鸟画和人物画在明清文人画中的比重也逐步增加。倪瓒“南国凄凉气已消”和吴镇“千尺浪,回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的那种超然世外的隐逸态度再度被入世情怀所占领。无论是徐渭的“仙人何用闲掏耳,事事人间不耐听”,还是金农《老马》中“玉辔金羁锦作鞍,嘶风啸月渡桑乾”的感慨,都不再是画家单纯的个人意义上的感叹,而加入了对社会的讽喻和百姓的同情,这是明清文人画进入社会的积极意义所在。

此外,文人画家以画为生也不再是羞于启齿之事,在石涛之后的扬州,越来越多的画家进入书画市场,过去画工与文人画家在谋生手段方面的巨大鸿沟被市场渐渐的磨平,但文人画仍存在许多鲜明的特征。诗文印跋不仅将画家的身世感怀寄于书画,而且,也突出表现了文人画家个人的修养和入世的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