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发展分析报告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发展分析报告

时间:2024-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董事会由11人组成,其中吉林师范大学6人,四平市铁东区热轧钢厂3人,社会人士2人。吉林师范大学把举办独立学院作为办好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在吉林师范大学党委领导下,组建了学院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监督保证作用。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发展分析报告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发展分析报告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是1999年底开始筹建,2000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吉林师范大学与四平市铁东热轧钢厂合作举办,2004年3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

学院设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美术学、体育教育9个专业。目前在校生1844人。校园位于四平市铁西区新华大街36号,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约151.5亩),其中,教学区占地7万平方米,生活区占地3.1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4.08万平方米,学生公寓3幢共计1.9万平方米,人均9.2平方米。学生食堂4316平方米,人均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04万元。图书4.2万册。现有教学行政管理人员40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6名。聘任一年以上任课教师141名,其中教授38名,副教授46名,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任课教师总数的60%。

一、指导思想、任务定位与培养规格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为了一切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和与时俱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发展观;追求把学院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口碑好的一流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

任务定位:紧紧依靠吉林师范大学,学习和继承吉林师范大学建校45年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以师范教育为主,探索和建立新的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在突出师范教育的基础上,从人才市场的客观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志向,在相关专业范围内,向非师范应用系列方向分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等教育高素质骨干教师、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以及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高尚思想品德敬业精神,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实践能力较强;能够使用外国语信息技术学习与工作;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二、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学院采用民办机制独立办学,制定了董事会章程和学院章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由11人组成,其中吉林师范大学6人,四平市铁东区热轧钢厂3人,社会人士2人。在董事会组成人员中,具有从事教育工作8年以上经历的9人。董事会是独立学院最高决策机构。申请者与合作者通过董事会实施对独立学院的领导与监督。董事会实行绝对多数决定制,对学院的重大事项例会审议并做出决议、决定。到目前为止,董事会已召开正式会议15次。根据吉林师范大学党委提名,董事会聘任了院长;批准任命副院长;审查批准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待遇及学院章程、财务管理等重要规章、制度;定期听取并审议院长的工作报告;审查学院建设发展规划;审核学院经费预算、决算并决定学院各项重大支出。

为了加强对学院办学情况的日常监督,学院成立监事会,由3人组成,其中四平市铁东区热轧钢厂2人,吉林师范大学1人。负责对独立学院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和财务运行进行监督。

学院实行资产、财务自行管理,学生学费收入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标准执行。设立了财务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根据《会计法》及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财务账目及固定资产、物资管理账目。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工作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暂行规定》《财务室会计核算程序》《劳动工资管理细则》《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财务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票据及印章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个财务年度,由董事会审核批准学院经费收支预算和财务决算,决定重大开支项目。定期接受学院监事会、吉林师范大学审计处和投资方的财务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保障办学经费安全有效运行。(www.xing528.com)

在办学过程中,申请者与合作者密切配合,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要求,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吉林师范大学把举办独立学院作为办好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在吉林师范大学党委领导下,组建了学院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监督保证作用。对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和指导,帮助拟定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认真审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建设,选派教学骨干力量参与教学管理与指导,积极支持学院开展教学领域改革,推进教育创新。

四平市铁东区热轧钢厂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热衷于兴办教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独立学院的硬件建设,其中包括用于教学设施建设、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学院装备了微机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建立了校园信息网。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

三、深化教育改革严格教学管理

学院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实际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出发,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在教学活动中,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针对学生学业水平较低,自律意识不强,学习自觉性不高的状况,学院采取了一年级实行每周6天授课制,加大课堂教学时数的措施。为强化公共英语和计算机等工具性、应用性学科教学,增加了两门课的教学时数,同时在国家举行等级考试前两个月,每周六对二年级学生组织集中强化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行“2+X”培养模式改革,即前两年打牢基础,后两年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志向实行师范教育方向和非师范应用方向分流,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择。所学课程达到国家要求的门类、科目、学时及合格标准,可以取得第二学位。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了主修课、辅修课、选修课、基本技能训练课,实行弹性管理。在保证总课时量及专业范围内主流方向课程最低课时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交叉专业及学科选择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比如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删除了一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计算机理论与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原来延续多年的中学教材教法课与课程教法课,围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加以改进,将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有机结合起来,设置了教学实践课。此外,将学生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改革考试制度,取消补考制,实行重修、重考制,期末学科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在寒、暑假利用两周时间,由学院对专业主干课组织重修班,统一安排教师补课、辅导,新学期开学后参加重考。重考的命题不降低标准和难度,以确保教学质量。每个同学参加重考的次数及科目不限,学院按重考的最好成绩为该生记入档案期末考试及格的学生,若想以较高的分数毕业,也可以参加重修、重考。建立全方位、客观、准确评估学生学业成绩的新体系、新方法。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实行分项考核综合测评新机制。对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实行了创新与实践优秀成果加分免试制,把平时考查、期末笔试、实际应用成果综合起来评价,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设计、中文系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等都列入学生成绩考评之中。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教学工作,严格教学管理。建立院长亲自抓教学的工作格局,层层建立教学管理岗位责任制,制定了《教学计划总则》《教学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验室规则》《计算机系统管理条例》《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细则》《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综合测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定期研究教学工作的例会制度和定期检查总结制度、院领导、系主任、公共课责任教授听课、评课制度以及教师课后辅导、答疑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立教学督察组和教学日志,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每节课结束后,由师生分别填写教学日志。教师填写学生出缺席及课堂秩序情况;学生填写教师教学情况及意见要求,每周由教务处指定专人集中搜集整理,分别向有关部门和负责同志反馈信息。定期在学生中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每位教师教学情况,凡学生对任课教师满意率达不到60%的,给予解聘处理。由于推行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从而切实保障了教学质量。

四、办学成果丰硕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

建校4年来,由于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以2000级学生为例,当年这些同学入学时,高考成绩比母体学校同期学生低80多分,4年后,多数同学的学业水平都赶上或超过母体学校的同学。如国家外语四级考试他们入学初第一次考试的通过率仅为1.8%,毕业前达到了70%。国家计算机考试二级过级率达到98%,英语专业的同学国家专业英语八级过级率达到69.9%,计算机专业100名同学参加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有16人取得初级程序员资格,20人取得程序员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36%。中文系学生有400多篇诗文公开发表或获奖,其中86名同学271篇文学作品在全国性诗文大赛中获奖。孙鹏飞同学的诗歌获全国申奥征文大赛金奖,有的同学文学作品发表在《诗刊》等国家一级刊物上,有56名同学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年来,在吉林师范大学举办的各类学科大赛、文体比赛中每次都有学院的学生获奖,有的同学还获得了一、二等奖;我院的足球队连续两届荣获吉林师范大学足球赛冠军,篮球队分别取得吉林师范大学篮球赛第二名和第三名。

现在,首届毕业生已经离校步入社会,就业形势十分喜人,411名毕业生中有7名考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等名牌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生应聘过程中,尽管一些单位在招聘时缺乏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对属于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毕业生采取鄙视态度,不愿受理,但是学院的毕业生仍然以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与赞扬,有373名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选择到自己较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其中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就业的毕业生占53.8%,有41名毕业生到高等院校工作。在与用人单位交流过程中,这些单位对学院学生的总体评价是“三强”:一是专业基础能力强,如中文系学生的写作、英语系学生的听力会话、计算机系学生的软件设计与实际操作;二是教师职业技能较强,如讲课、板书、说课等;三是竞争意识较强。在这批学生离校时,每个同学都表现了对学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他们说:在学院四年学习生活中我们感受到人生价值所在,这里是我们成才的摇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