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农业大学独立学院发展综合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独立学院发展综合分析

时间:2024-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发展分析报告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由吉林农业大学与吉林东华教育集团联合创办。充分利用与拓展吉林农业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强化教育质量,是学院办学以来一直坚持的治校方略。吉林农业大学经过56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多学科省属重点大学。同时学院的一些专业实训实验可直接到吉林农业大学进行。

吉林农业大学独立学院发展综合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发展分析报告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由吉林农业大学与吉林东华教育集团联合创办。2004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吉林省首批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校园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长春市南花园——双阳湖畔。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面向市场,立足吉林,辐射全国,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规律,锐意创新,大胆实践,在发展的征程上留下了坚实的足印与闪光的轨迹。

一、瞄准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

独立学院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与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改革的产物,根据学院性质与自身条件,尤其是从市场需求与培养对象的实际出发,学院不断增强市场观念与多元质量观念,把办学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围绕这一办学定位,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4年来,学院共开设了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环境工程、自动化、广告学、英语等12个本科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业管理传播学、园林、英语等10个专科专业。为扩大学生就业渠道,许多专业设置了专业化方向,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汽车方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设金融、外贸方向,交通运输开设汽车应用方向等。还采用了分支型专业设置模式,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搭建一个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平台的基础上,设置几个专业课模块,从而增强了专业选择的柔性,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4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现设8个二级学院,在校生已达4000多人。

二、夯实硬件基础——优化办学条件

为确保教育质量,作为投资方的吉林东华教育集团,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形成良好的办学条件。目前,学院占地270亩,预留地300亩。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建筑面积共7.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00多万元。现有微机、电子、电工、数字电子、汽车构造等实验室25个,还设有容纳360台微机的大型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双向语音室、外语听力电台、校园电视台等。教室和学生公寓都已安装互联网系统,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阅读电子图书,通过远程教育网学习。学院还通过数字化校园对学生、教学等方面秩序实施监控。

学院高度重视并努力抓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由吉林东华教育集团投资,一个占地18万平方米大型现代化的融教学实习、学术研究、生态园区、疗养、休闲、餐饮、会务、健身为一体的旅游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实习基地——双阳湖度假村正在兴建之中。专供汽车专业实训的汽车工厂也于年内完工。另外学院在长春市的汽车销售公司、商业连锁店、宾馆饭店、旅游景点、证券等行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30余个。

充分利用与拓展吉林农业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强化教育质量,是学院办学以来一直坚持的治校方略。吉林农业大学经过56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多学科省属重点大学。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2个博士授权学科,11个二级博士授权学科,23个硕士学科专业,有一批省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学院的教学工作主要聘请吉林农业大学教学素质高的教师担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中,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占85%以上。同时学院的一些专业实训实验可直接到吉林农业大学进行。

三、培育办学特色——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院立足市场需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培养目标出发,积极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探索与培育自身的办学个性,即: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突出这一办学特色,学院不断调整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比如,计算机应用类、汽车专业类的技术课、电子专业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1∶1,有些课就在实验室里边讲边练。计算机类专业80%的课程安排了课程设计。努力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核心基础课,增加专业外语课,对2004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采取了英语分级教学,加开人文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模块选修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设新课程,紧跟科技进步、市场改革与社会发展步伐。近年来,一些同现代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的网络数据语言、网络应用基础、网页制作、外贸EDI、汽车电控技术等新课程,不断涌入课堂。广大教师大力改革教学手法,许多课程以加强师生互动与双向教学为中心,采用了模拟式、案例式、讨论式、三维直观式等教学方法。许多课程采用声像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效果。同教学改革相配套,学院还十分强调教学过程管理,大胆改革考试方式,对政治类、文史类的某些课程全部开卷考试,重点测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科类课程增加阶段性考试,文科类课程设置一些随堂考试。平时考试占期末总成绩的30%~40%,对一些技术性强的理科课程,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和实践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

为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院广开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训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参加主持人大赛、大学生论辩演讲、网页制作大赛、全国建模比赛等活动,增强本领,施展才干。学院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外语、计算机、微软认证、导游、汽修高级工、驾驶员等多种职业资格考试与培训。仅2003年通过各类考试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就达480人。学院还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学院,对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创造教育、成功教育、就业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组织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认证、专业学术论坛与创业园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吉林东华教育集团积极筹划、组织、成立了中国长春CEO俱乐部,有50多个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参加,为加强学院和企业的多方面联系与互动,架起了桥梁

四、加强科学管理——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独立学院吸引考生,关键是靠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质量,依靠自身品牌吸引考生。而教学过程质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集团、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完善教学管理监督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学院聘请母体学校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精力充沛的离退休专家教授组成教学督导组,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客观、及时、有效地协助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管理

(二)集团设立教育质量监督委员会。为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力度,2003年集团设立了教育质量监督委员会,构建了信息反馈系统,启动了学生评教工作。遵循科学性、可行性与导向性的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对学生进行民主测评,积极发展教学质量信息员,及时准确的反映教学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教育质量监督委员会领导与质监办公室主任也有计划地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教育质量的反映,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教务部门和相关教师,还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与建议。(www.xing528.com)

(三)学院经常开展评教、评学活动,针对学院年轻教师多,缺乏教学经验的特点,学院对新调入的年轻教师一个一个的听课,并逐个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学院还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公开教学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师上公开课,由学院内专家进行点评,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学生工作的新模式

建院以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并下大气力加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与学工队伍建设为基础,不断探索独立学院学生工作新思路。经过反复实践,建立了以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以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基础,以强化全面管理学生为保证,融正面教育、严格管理和组织活动为一体的学生工作新模式。为实施正面教育,学院开办了党校、团校,开展了军训、青年志愿者、捐助希望工程、学雷锋与“学风建设年”、“教学质量活动年”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受启迪。为强化管理,学院建立了学生上课、自习、就寝与各类活动管理与监控的一系列管理机制,并严格实施。针对学生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开展了集中管理与教育活动。如开展了“学生管理月活动”。针对学生特点,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学院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每年学院都组织学生开展模特征文、演讲、书法摄影、绘画等竞赛活动及各类文艺汇演与体育竞赛。还充分利用学会社团组织开展各类学习研究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多姿多彩的校园教育与文化活动,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与升华。截止2004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就有2432人,有924名同学被定位一般积极分子,458名同学被确定为重点积极分子,已有6名同学被批准为中共党员,19名同学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六、抢占发展制高点——走人才强校之路

在办学实践中,作为学院的决策者学院董事,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学院持续发展并做大、做强,一定要抢占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校之路,积极引进人才,精心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为此,学院董事长张电达同志带领一班人八方求贤,在建立自由、专职师资队伍基础上,一方面请省内知名专家、教授来院任专职学科带头人,承担学科专业建设重任。为此,学院董事长亲自率队到专家、教授处登门拜访,“三顾茅庐”。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从普遍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来院任教。

为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学院既注意为他们“压担子”,又重视对他们的培训与教育。近年来,学院在校内开展了群众性的创建学习型大学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努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发扬团队精神,发挥个人潜能,增强综合素质。学院还多次请省内知名专家、教授专门为教师做教育学、心理学及高教形势发展的学术报告。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业务工作会议、学术会议,还请老教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与教学工作,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为吸引人才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学院董事会建立并认真实施了一整套激励、竞争与约束机制。

主要机制是:

(一)筑巢引凤。投资方于今年建成了一栋6000平方米的教职工宿舍,无偿提供给签约教职工居住。履约10年以上的教职工可获得该房产权

(二)优劳优酬。学院的分配制度认真实行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对于特聘的专家、教授付以高薪。对于在学院工作时间长而且业绩突出的教职工,发放学院投资方设置的吉林东华教育集团特殊津贴。从优设立班主任津贴,依据教师带班人数,每月发放。

(三)开展竞赛。教学系统开展教学大赛,每年进行一次,设立三个级别的奖项,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系统,设立优秀班主任奖。每月一小结,年终总评。

(四)评估考核。教师无论是承担教学工作,还是做班主任工作,学院都建立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定量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教师奖罚的主要依据,经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或班主任将给予解聘或转岗。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4年的辛勤耕耘,迎来了办学的丰硕成果。学院的办学定位、学生管理、教学改革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全哲洙、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杜学芳等领导多次来院指导工作。2003年首届120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04年本、专科412名毕业生就业率也在90%以上,2002年在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学院作为全省二级学院唯一代表介绍了经验。2003年吉林省教育厅正式确定学院为应用型本科试点单位,学院董事长张电达被评为长春市劳动模范。2004年学院作为全省独立学院唯一代表当选为吉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回首学院4年来走过的路,这是一条艰苦创业、开拓拼搏的路,是一条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路,是一条甘于奉献、务实求真的路,是一条群策群力、甘苦与共的路!这条路的轨迹,既展示了办学人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气质,也展示了办学人对教育事业的无悔忠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