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一所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它诞生于2003年5月26日,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与中港合资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以开展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的一所多科性学院。学院拥有独立的校园,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独立面向全国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相对独立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华中科技大学向学院投入了学校品牌、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部分教学与管理资源,并负责指导学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负责学院的投资和基本建设,并适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参与学院管理。
学院不仅直接移植了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快速发展的理论精华,而且还直接传承了华中科技大学“质量至上、追求卓越”的优良办学传统和“从严治校、严活结合”的成功管理经验,在高起点运作、高标准要求、高效率管理和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一年跨越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2003年,学院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当年筹办,当年通过湖北省和国家教育部审批,当年招生1818名普通本、专科生,当年进入正常教学轨道的建院目标,跨过了一般民办高校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被国内高等教育界普遍赞誉为新中国高校建设发展史上的“文华奇迹”。
如果说2003年的学院还只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株稚嫩的幼苗,仅仅是“小荷初露尖尖角”,那么,2004年学院实现的“第二次跨越”,则展现出学院发展的恢弘气度和非常规走势。2004年,学院无论是在校生规模,还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的基本指标都实现了翻番式或跨越性地发展: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从2003年的不足6.8万平方米迅速扩大到40.5万平方米,增长了495.6%。2004年级新生入学后,生均占地面积达到67.5平方米,超过国家教育部部颁标准8.5平方米。
——学院校舍建筑面积从上年的5.8万平方米增长到17.44万平方米,增长了200%。其中,学生公寓生均建筑面积达14.6平方米,超过教育部部颁标准8.1平方米。
——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从去年的506万元猛增到1831.4万元,增长了261.9%。其中,每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达211.6个,是国家教育部部颁标准的30.2倍;每百名学生配备教学专用计算机达到16.8台,超过部颁标准6.8台。
——学院图书馆藏书量从上年建院时的不足4万册增长到9万多册,增长了125%。其中,生均藏书增长量,是教育部规定的本科理工高校生均年进书量的2.7倍。
——学院的专职教职员工队伍从2003年底的58人增长到目前的178人,增长了206.9%。其中,在学院全部任课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数占55%,超过教育部部颁标准25个百分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47%,超过部颁标准17个百分点。
——学院在校生规模从2003年的1818人增长到近6000人,比上年增长230%。
目前,学院正在精心谋划着“第三次跨越”:计划在2005年秋季前,再追加投入建设资金2亿多元,实现学院既定的“千亩校园,万人规模”的发展目标。并且,要在没有任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条件下,使学院快速步入良性经济循环的正常发展轨道。
回顾学院创建一年多来的短暂发展历程,我们认为,以下三方面因素是学院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
一、依托名校办民校依靠名家治民校
依托国家名牌大学举办独立学院,是文华学院能够快速崛起的战略基础。学院的母体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科结构合理,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师资和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学术地位显著,历来以治学严谨、严活结合而著称,其综合办学实力在国内重点研究型大学中位居前列。
有华中科技大学做坚强后盾,文华学院不仅能够共享国家一流大学的师资、信息、实验室和校园文化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而且,能够直接传承国家一流大学的教育品牌,移植华中科技大学的成功办学理念和经验。与其他民办高校相比,文华学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高起点办学优势,为学院规模发展、高水平发展,乃至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各级领导和教职员工对文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从校长樊明武院士到各部门、各院系负责人,都曾多次亲临学院检查和指导工作。学校从各单位抽调了20多名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充实到学院的各级领导岗位。全年共派出150多名教师到学院担任课程主讲。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均向学院学生开放,实行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华的资源共享。学校出版社为学院无偿捐赠了4万多册新版图书;学校医院为学院医务所专门派驻了医生和护士;华中科技大学后勤产业集团承包经营了学院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优质和满意的生活服务。华中科技大学的多方面扶持,为学院实现快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可以说,没有华中科技大学强有力的积极扶植,就不可能有学院快速的发展。
依靠名家治理民营独立学院,是文华学院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关键。学院聘请的首任院长,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与能源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勇传教授。张勇传院士治学严谨、博学多才,追求卓越,平易近人,学术造诣深厚,教育思想活跃,是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之一、原华中工学院的首届学生。毕业后,他一直在母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张院士参与和见证了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深谙当今世界高等学校快速发展进步的内在规律和基本方略。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出任民办独立学院的院长,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2003年7月28日,香港《文汇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张勇传院士的生平、业绩和他履新出任文华学院院长的消息,国内数十家知名媒体也相继报道和转载了这一消息,从而使得刚刚诞生不久的文华学院也随着张勇传院士的声望而名声大振。
由张勇传院士执掌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团队,也极大地增强了学院内部凝聚力和社会号召力,增强了学院自身的无形资产。张院士来学院主持工作后,为学院研究制定办学理念、确定学院办学宗旨,制订学院发展战略规划等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在张院士的带领下,学院曾多次召开教学和发展研讨会,研究解决学院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学院学科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基本培养目标到学风与校风建设,从学院实验室、实训中心建设计划到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从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到建立和健全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都是他经常亲自过问和关心的大事。
张勇传院士常说:“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办高等教育学院就要像教育部周济部长倡导的那样,实实在在地“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就要时时处处关心和爱护学院的师生,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原则,走“质量立院”的道路。
张院士既是这样说的,也是带头这样做的。今年正月十五那天,刚刚从北京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回到武汉的张院士,放下行装便驱车赶到了文华学院食堂,与第一次在大学校园里过元宵节的同学们一道,一边亲手包制元宵,一边拉家常,一道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共庆团圆佳节。粒粒汤圆虽小,但却拉近了这位院士院长与普通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把慈父般的关怀、温暖和甘甜一块播撒进学生的心田。
在张院士的关心和指导下,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很快就建立起来,各项教学环节组织得井井有条,教学质量有了可靠保证,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开始形成。在这里,同学们来自祖国各地,讲的是团结互助,取长补短;比的是勤学苦练,全面发展;争的是学业进步和集体荣誉。学院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学生打架斗殴事件,没有发生过帮派之争,只有同门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情谊。在这里,同学们早锻炼、早读书和晚自习已经蔚然成风。
许多学生家长来文华学院参观后都不约而同地向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反映:“文华学院根本不像是一所刚刚创建的新学院,而更像华中科技大学的缩影,像原汁原味的‘小华工’,这里的学风纯正,校风淳朴,领导和教职工处处关爱学生,学院管理规范,教学和管理水平高。把孩子交给文华培养,我们做家长的很放心,孩子们都挺开心”。
一年多来,文华学院的社会知名度随着学院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提高。2004年招生录取时,湖北和河南两省第一志愿报考学院的线上考生人数已突破招生计划人数的10倍;尽管学院想方设法追加招生计划,但录取分数线仍旧高出当地录取控制分数线近50分。
二、精心谋划发展大计扎实做好基础建设
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先导作用,重视学院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去年10月,在张勇传院长的盛情邀请下,武汉地区高校中的9位两院院士汇聚在东湖之滨,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共商学院发展大计,从而使得许多具有国际性和前瞻性的高等教育先进理念和发展思路融入到了学院的战略发展规划中来。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刘献君教授亲自主管学院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订工作,他组织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一批教授、博导和博士生,专门对学院的发展规划草案和多项发展方案进行了多学科分析论证。(www.xing528.com)
在华中科技大学和学院各级领导的共同关注下,学院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创见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发展思路:
——在学院发展定位层面上,学院提出了创建“多科性、教学型、开放式”的万人级民办独立学院的目标。
——在学院办学宗旨和战略发展方针层面上,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至上,追求卓越,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
——在学院教育培养方向上,提出了“培养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
——在人才培养途径及方式方法层面上,学院提出了“德识才智、经世致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技能培养相契合”的一整套教育思想。
——在学院品牌发展战略层面上,学院确立了“先树人才品牌,再树学科品牌,终树学院品牌”的战略发展思路。
此外,学院还制订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方案,准备陆续启动党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力资源建设与开发工程、全面育人工程、对外开放与中外合作办学工程、校园建设与后勤社会化工程、多元融资工程等8项基础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争创国内一流和世界知名的独立学院。
然而,要办好独立学院,仅靠华中科技大学独家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还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的资助、支持和介入。学院的投资方是实力雄厚的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吴文刚先生是一位热衷于祖国教育事业的企业家。
吴文刚先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他1992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十多年来,他通过成功经商办企业,已经为企业和个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作为武汉地区近年来涌现出的青年才俊,他始终未曾忘记祖国和母校的培育之恩,把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母校的建设事业视作他自己的事业。近十年来,他以个人名义或以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的名义已先后为母校捐建了华中科技大学世界文化名人园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大楼,总捐资人民币近1000万元,为华中科技大学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增添了一份校友的力量。
吴文刚先生对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把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看作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基础事业。近几年来,吴文刚和他的公司不仅投资兴建了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而且,还投资建设了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和外语外事学院。一年多来,仅文华学院东湖校园和关山新校园建设就投资了4亿多元人民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曾多次赞扬吴文刚是一位“真正爱国的实业家”,是“致力于民族根基事业建设的难得将才”。
作为文华学院董事会董事长,吴文刚对学院的质量建设非常重视,他经常说:“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好只会误人一阵子,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不高就要误人一辈子。办学一定要讲质量、讲责任、讲信誉,一切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先”。
为了加强学院外语教学,增强学生的外语能力,吴文刚亲自与武汉新东方外国语学校等名牌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准备把新东方外语教学模式引入文华学院。他还亲自做出决定,免费为这些引进项目提供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水电,把省下来的成本全部让利于学院的学生。
2003年筹建文华学院以来,吴文刚率领武汉美联公司投资1.3亿元,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购买了华中科技大学东湖校区的全部产权,并且,改建、扩建了该校园的全部基础设施,改善了原东湖校区的办学条件。但是,该校区占地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学院持续发展的需要。于是,吴文刚及美联公司又融资3.2亿元,在华中科技大学校本部南面1公里处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腹地再次购置土地,兴建文华学院的新校园。新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700亩以上,规划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征地近500亩,规划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并于今年9月初竣工投入使用。
在一期建筑工程的在建项目中,学院教学和行政用房将达到53900平方米,学生公寓建筑面积达62000平方米,将全部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生均6.5平方米和4人1间教育部部颁标准建造。新的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近万名学生进餐,此外,体育馆、健身房、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计算机房、语音教室、学生浴室、超市、医务室、休闲广场和其他教学与生活服务设施都将一应俱全。
新学年开学前,吴文刚及美联公司又投资1300多万元,购置了大批教学仪器设备,其中教学和管理用计算机近千台套,多媒体学设备近百套,新校区的全部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国际宽带互联网连接。程控电话和宽带互联网将连通学生公寓的每一间宿舍。
为了保证新校区充足的水电供应和排水畅通,吴文刚及美联公司投资100多万元购置和安装了水电专线和一批专用设备。为了解决学院新校区门前学生过铁路的安全问题,吴文刚又决定投资近1000万元,与铁道部门合作开挖铁路地下通道,并且增购新的土地构筑文华学院的新校门和道路。为了保证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吴文刚指示学院增强了安保力量,成立了新校区校卫队,并且主动与当地驻军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整治学院周边治安环境。
为了按时完成学院新建项目的建筑施工任务,吴文刚董事长经常和普通建筑工人一道,干在工地第一线,不知已有多少个月没有休过一天假了。同样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和他的公司员工用血汗浇筑出了文华学院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大厦,铺设了一条条道路和管线。眼下,文华学院的新校园建设正在一天一个样地发生着巨大变化。2004年9月新校园正式迎来文华学院的第一批学子。
三、注重规范管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创建一年多来,高度重视教学和管理行为规范化的作用,强调制度化建设,广泛吸纳和借鉴国内外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强化岗位职责意识,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办学效益。
在建立和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方面,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董事会主管学院重大事项决策,院长办公会主管日常教育教学和行政事务,学院党委主管思想教育、组织人事和实施政治监督的学院管理体制。学院董事会成员不过多地干预院长及其下属行政机构和人员的一般性工作,在理顺董事会、院长办公会和党委三者关系中,逐步形成了权责分明,规则清晰,沟通及时,决策迅速,执行有力的发展格局。
在学院行政机构设置方面,学院始终坚持“精简、高效、创新”的基本原则,不照搬照抄公办大学机构设置的套路,注重精简机构和精兵强将,强化岗位责任制。今年暑假期间,学院新增了4个中层管理机构,补充了一批行政人员,但到目前为止,学院机关行政机构只有7个,全院行政管理人员仅有38人,保持着精简、高效的局面。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制定了一整套教学规章制度,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辅导员行为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学生公寓管理条例”、“考试管理办法”,等。并且分别印制了《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做到师生人手一册,各守各自规范。为了维护学院的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学院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各类教学制度,本学年将依据《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对110名学业成绩不合格的在校生实施学籍异动,约占在校生的6%,其中需要作退学或从本科降格到专科培养的学生共计60人,约占在校生的3.3%。
在人事管理方面,学院党委书记亲自主管人事工作,并且制定了全员竞争上岗、岗前培训、年度德、能、勤、绩全面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今年暑假学院中层机构调整期间,对所有竞聘上岗的中层管理干部,在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实行择优选用。与此同时,学院对新招聘进来的100多名教职员工全都进行了岗前培训。学院专门划拨经费,对新教师和辅导员组织了教师资格培训,让他们与华中科技大学新聘教师一道参加了教师岗前培训,经过华中科技大学考试合格后,才允许正式上岗。培训期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樊明武院士还专门为他们做了报告。
学院高度重视塑造自身办学特色,致力于搭建培养学生竞争力和创业能力的活动平台。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华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刘献君教授曾多次指出:“办大学就是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的高低”。
为了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互融合,学院举办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在200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在张院士的邀请下,武汉地区两院院士群中,有10位院士亲临现场出席了典礼,并与新同学促膝交谈,零距离地共同探讨大学生成才与成功之路,从而拉近了科学巨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文华学子们能够直接接触学术界的杰出人物,与院士们一道畅谈学习和成长经历,感悟人生的成功经验。
学院还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等一整套学生工作思路。以规范管理、严活结合、张扬个性、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导,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烘托校园学术气氛,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和学术自由与活力。
一年来,学院开设了院士论坛、教授论坛和企业家讲座,已先后聘请了杨叔子、樊明武、张勇传、刘广润、潘垣等两院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献君、冯友梅等教授来学院登坛讲学,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学院还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举办了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舞蹈大赛、英语演讲与单词竞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作文大赛、大学生书画摄影展、各类体育项目竞赛和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还准备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节,为学生充分展现个性风采和营造竞争向上的团队精神搭建文化和科技创新的舞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学院已经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合作、追求卓越、敬业奉献”的文华精神。在没有国家和地方分文财政性教育投资的条件下,在湖北省教育厅、华中科技大学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将凭借着文华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正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再造和奉献出一所高水平的万人大学,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振兴探索和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改革创新之路,谱写新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