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直接成本的计量方法
在讨论教育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量方法之前,首先应该说明的一点是,这些计量方法及其计量结果是不科学的,而且是非常粗略的,因为教育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社会服务。尤其教育层次越高,其计量结果可能越为粗略。原则上讲,只能在初等教育以下层次,才可用下列计量方法来核算成本,因为初等以下教育层次,一般仅涉及教学这一功能,而科研和服务这两项功能(就教育机构而言,不含教育科研机构),则非常少,暂且可以忽略不计,如此计算出来的教育成本才具有代表性。就是说,用现行计算教育成本的方法是相当不可取的,其适用范围,事实上,非常狭隘。因此,所介绍的方法及其计算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把它当成真实的教育成本。
根据上述,教育直接成本可分为社会直接教育成本和个人直接教育成本两类。
一、社会直接教育成本的计量方法
社会直接教育成本是指,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年度经常性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总和,再分摊到每位学生身上的成本,即指学校每位学生在某学年内占有的社会直接教育资源的份额。它是整个社会在某一时间段内,直接用于学校每位学生的教育资源的平均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S=(P-R)/N
上式中,S代表某学年社会直接教育成本;P为该学年度所有教育经费总支出;R为该学年与教学无关的所有费用总和(如上述非教育成本项目);N代表该学年度的所有在校生的总数(可为折合人数)。
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是每位在校生平均占有的学校用于教学活动的费用。从理论上讲,这一公式的计算结果应该是可信的,但实际上,很难得到精确值。其原因是,除教育经常性费用外,固定资产折旧费是很难确定的,一方面它涉及折旧率,另一方面它又涉及折旧年限,而许多国家对学校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年限均没有具体规定,这就加大了这一费用在计算上的困难。一般说来,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用设计使用寿命或预期使用寿命来衡量,如某建筑物的建筑设计使用寿命为60年,则其折旧年限用60年来计算;某一仪器的使用寿命为5年,则用5年来折旧。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率,舒尔茨曾用下列参数来计算,即假定学校所使用的土地无折旧,初等学校、中等学校的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率分别为3%和10%,高等学校的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率分别为2%和10%。当然,这一折旧率的参数只能作为参考,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
王善迈教授认为,选择学校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时,可参照经济部门和企业同类固定资产的折旧率[1],这是比较可取的。就是说,在计算学校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时,其折旧年限可用设计使用寿命,若用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可参照同地区经济部门和企业同类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通过确定折旧年限或折旧率,还可计算出资本成本。英国教育经济学者阿特金森在《教育经济学引论》一书中[2],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假设一个建筑物的造价为600万英镑,根据设计要求,其使用寿命为60年。那么,该建筑物的资本成本并不能用600万英镑来计算,而是要用每年的折旧费计算,即600万英镑除以60年,得每年10万英镑。就是说,该建筑物的年资本成本为10万英镑。如果再进一步假设,该建筑物每年平均被1000人使用,则每人每年使用该建筑物的折旧成本为100英镑。
当然,除此之外,还应有机会成本,因为把这600万英镑用于其他用途,也会有一定的收入。现在,较常用的估算机会成本的方法,就是用同期的银行定期利息来衡量。如,不把上述600万英镑用于建造大楼,而是存入银行,并假定年利息为10%,不计复利,那么其年利息收入为60万英镑,对于1000名使用者来说,每人占用的机会成本为600英镑。如此,每人每年使用该建筑的总资本成本(即上述折旧成本加机会成本)将高达700英镑。
再举一例。同样,我们假设购买一本书的成本为20元,其使用寿命假定为10年,如果这本书每年平均被10人使用,那么,每人每年使用该书的折算成本为0.2元。如果把这20元存入银行,年定期利息仍按10%计,并且不计复利,则每年利息收入为2元。如此,对于该书的10个使用者来说,每人每年在利用该书的总资本成本为0.4元。
应特别注意的是,从理论上讲,除资本成本需要计算机会成本外,经常性成本也同样要计算机会成本,其计算方法如前,当然,因各种原因,目前我们均不计此类成本。另外,经常性成本一般不算折旧成本,而是直接计算其实际总费用。
除了计算每位在校生的社会直接教育成本外,还可以计算每个教育层次毕业生的社会直接教育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i代表第i教育层次的毕业生社会直接教育成本;Pi为第i教育层次学年期内各年所有教育费用支出总和;Ri为第i教育层次学年期各年与教学无关的费用支出总和;Ni为第i教育层次学年期内各年平均在校学生数总和(可用学生折合总人数);ni为第i教育层次学制期,如我国实行6∶6∶4∶3∶3学制,当计算小学这一教育层次的毕业生社会直接教育成本时,n1=6。同样道理,也可计算各个教育层次每位在校生的社会直接教育成本,其计算公式类似上式。
从表3-1和表3-2中可见,我国生均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事业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而且增长幅度有变大趋势,如小学1991年比1990年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增幅为9.52%,1992年比1991年增幅为20.87%,1993年比1992年增幅为17.12%,而1994年比1993年增幅高达61.58%。再者,生均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事业费随教育层次的提高而增加明显,如从1980—1997年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的变化来看,培养一名中学生的费用是培养一名小学生费用的2.11—2.72倍(平均为2.33倍),而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费用是培养一名中学生费用的8—30倍(平均为15倍左右)。就是说,培养一名中学生的费用大约可培养2.33名小学生,而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费用则可培养15名中学生。
表3-1 我国1993年和1997年教育生均事业费成本及其比例
资料来源:王善迈著《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及1997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表3-2 1980—1994年三级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情况
资料来源:同表3-1。
从这些数据来看,培养中学生的费用相对较低,即可能较为合算。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和科技水平都较低,从提高全民素质的角度来说,更应该着重于发展、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因培养中学生的费用相对较为低廉,因此,笔者以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而且也有可能在今后若干年内把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从9年延长到12年(如同日本一样),而高等教育的培养费用较高,应持谨慎发展的方针,这是国情使然,万不可本末倒置,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我国政府在发展高等教育,尤其研究生教育方面,似乎有过急倾向,对此,我一直以为是相当不妥的,因为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来看,除极少数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外,不自量力地培养过多的所谓高层次人才,不仅会造成人才的隐性浪费,而且对教育公平也是一种挑战。这方面问题,说来话长,在此不赘述。
另外,请注意:尽管以上数据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但即使考虑了这一因素,生均教育费用随时间的推移和教育层次的提高而增大,也是必然趋势。
二、个人直接教育成本的计量方法
个人直接教育成本就是学生为了获得教育,其个人及其家庭支付的年度教育总费用。根据本章第一节的分析说明,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Si为第i级教育层次的个人直接教育成本;Rin为第i级教育层次个人和家庭用于教育的各项直接费用,n代表费用种类,主要包括学杂费、书籍费、纸笔费、交通费、因上学而额外多支付的吃、穿、住及文娱体育费等;rij为第i级教育层次学生个人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及其他从学校方面得到的收入等。
事实上,个人直接教育成本是很难精确估算的,因存在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地区生活水平差异、各校收费标准差异以及各校奖助学金水平差异等,因此,只能根据抽样调查获得估算成本数值。在国外某些高福利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个人直接教育成本很低,多为国家承担绝大部分费用,因此,这些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往往不计算个人直接教育成本,同时也常常不必计算其机会成本。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对于法定就业年限以上的学生,除了要计算个人直接教育成本之外,还要计算学生个人因放弃就业机会而损失的收入,即个人机会成本。我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每年也要支付相当大的一笔费用。因此,在我国,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都存在个人直接成本问题,这一点也应引起我国学者的注意。
199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曾对清华、北大、人大等11所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3],其结果表明:约10%的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贫困家庭,年收入在3000—8000元的家庭约占23.7%,8000—20000元的约占36.08%,20000—50000元的占22.7%,50000—100000元的占3.4%,高于10万元的家庭仅19人。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每年人均在5000—8000元,其中来自家庭及亲友资助的占80%,奖、贷、助学金约占10%,勤工助学平均占7%。调查还显示:平均每增加一名高校学生,每年将增加7300元左右的消费,其中学费约2000元,平均约占30%;餐饮费约3000元,平均占40%;住宿费在500元左右,平均占6%;交通通讯费约550元,约占7%;文化、娱乐等约700元,约占9%;其他消费约占10%。(www.xing528.com)
表3-3 1992年生均个人直接教育成本
资料来源:王玉昆主编,《教育经济学》,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71页。
根据王玉昆等人的调查[4],1992年全国各级教育生均学杂费为:大学生203元,中学生39元,小学生17元。而其他各项学生个人成本的估算为:大学生550元,中学生306元,小学生227元,见表3-3。为此,他们根据当年学生在校人数,估算得1992年全国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总额为504.98亿元。
笔者曾在1999年12月对上海市成人教育(大专自学考试)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45份,回收223份,其中无效问卷11份。在有效问卷中,男生共61人,占28.77%,女生共151人,约占71.23%(在有些调查项目中,个别学生未填写,故此在计算相应项目时,学生数目有所不同)。所得结果列表如下(见表3-4、表3-5、表3-6、表3-7、表3-8)。
表3-4 上海市成人教育(大专自学考试)学生1998年、1999两年教育费用情况
表3-5 上海市成人教育(大专自学考试)学生1999年个人平均花费情况
续 表
表3-6 1998年、1999年上海市成人教育(大专自学考试)学生个人年收入分布情况
表3-7 上海市成人教育(大专自学考试)学生父母的最终学历分布情况
表3-8 上海市成人教育(大专自学考试)学生1998年、1999年家庭年收入分布情况
在此,笔者想对以上5个调查统计表的数据说明如下:调查的问题之一是“您1998年、1999年两年的教育费用(含学费、书费等)共_____元”,所得结果为男女平均4277.24元,其中男生平均4711.11元,女生平均4082元。就是说,在这两年中,每年平均男女生教育费用为2138.62元,其中男生2355.56,女生为2041元。学生在填写这两年的教育费用时,仅把学费和书籍费计算进去,其余未加考虑,因此所得教育费用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表3-4为1998年和1999年两年教育费用的来源情况,其中包括来自父母、自筹、亲友及奖学金的数据,所得结果是每年男女生平均获得用于教育的费用4292.09元,其中男生4721.43元,女生4051.74元。在这些数据中,父母支付的费用最大,男女平均2240元(男2250元,女2235.56元),约占52.19%;其次为自筹1210.42元(男1621.43元,女1041.18元),约占28.2%。
表3-5为1999年上海市成人教育学生(大专自学考试)个人花费情况表。其中学费和书籍费分别为男女平均1986.07元(其中,男2305.56元,女1834.74元)和358.45元(男375元,女352.14元)。这些学生每年每人花费的数额很大,达到12767.07元(其中,男8591元,女13118.7元)。
值得指出的是:首先,男生的学费比女生高出20.42%,笔者初步以为,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所学的科目与女生不同,如男生所学科目偏向学费较贵的,或者男生每年所选修的课程可能较多(未经调查,不敢妄断);其次,在文化娱乐费用方面,男女生很接近(男1022.22元,女1 090.56元);第三,在穿戴打扮方面,女生所花费用是男生的两倍(男814.29元,女1707.14元),说明女生更注重外表修饰;第四,在其他费用方面,不少学生填了购买电脑软硬件的费用。
在表3-5中,与教育相关的项目主要为学费、纸笔费两项,而文化娱乐、交通通讯、餐饮等只能说部分与教育活动有关。因成人教育学生大多是边工作边学习者,这些学生的教育费用中,暂时可不考虑机会成本问题。因此,若假设文化娱乐费用的50%、交通通讯费用的30%(备注:学生每年的学习科目大多在2—6门,若按每周平均上三次课计算,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来回算6次,而上班5天,从家里到单位来回共10次。假定从家里到单位和从家里到学校的交通费用相同,如此,因上学所花的交通费约占总交通费的60%,但考虑到通讯费用大多与教育无关,因此,笔者估计交通通讯费用仅有30%与教育有关)、餐饮费用的10%以及其他费用的10%等与教育有关,这样,笔者估算成人教育学生(大专自学考试)的个人直接教育成本为(男女平均):
学费+书籍纸笔费+文化娱乐费×50%+交通通讯费×30%+餐饮费×10%+其他费用×10%=1986.07+358.45+1067.78×50%+1203.79×30%+1614.62×10%+2666.67×10%=3667.68元。这一数据约占全年总花费的28.73%。
上海市1998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含本、专科)在籍考生42.5万余人,到1998年底,全市参加自考人数累计已达172.5万人。1999上半年,第34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20所主考学校,开考本、专科专业共52个,开考193门科目,报考人数专科为164454人(396391门次),报考本科为23424人(48896门次),本、专科合计187878人(445287门次),其中新考生为72951人。因此,1999年全年考生人数可以说与1998年不相上下,若按1998年的42.5万人计,1999年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费用按相同计算)的个人直接成本总和约为1558764000元,即15.588亿元[5],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
表3-6为1998年、1999年上海市成人教育(大专自学考试)学生个人年收入分布情况表,这些数据可用来估算大学生的个人机会成本。
另外,根据杨瑰珍对日本12所私立大学的调查[6],日本文科学生第一年要交学费90万—150万日元,理工科(不含医科)学生第一年要交110万—150万日元。
日本大学生最低生活费的情况见表3-9。日本大学生大约47.5%住在自己家里,25.1%住在小公寓里,12.2%住在大公寓里,8.3%租借私人房子住,4.1%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另外2.8%在亲友家里借住。其中,租一间含有便所和浴室的大公寓每月约8万日元,租一间含有便所的私家房每月约4万日元。学生宿舍每月房租每个床位约为1.3万日元。如此,日本大学生每年的费用极为惊人。
表3-9 日本大学生每月最低生活费 (日元)
资料来源:杨瑰珍,“日本大学生经济生活调查”,《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第58页。
如果我们假定(不一定合理)学费、书费和房租费全部与教育有关、交通费的50%与教育有关、文化活动费的30%与教育有关、伙食费的50%与教育有关(即考虑到不上学的话,也需要花用交通费、文化活动费以及伙食费),那么,日本大学生第一学年的个人直接成本见表3-10。注意:这里的第一学年学费取平均值120万日元计(不分文理科),考虑到学生有假期,因此,实际按10个月计算。
表3-10 日本大学生第一学年个人直接教育成本估算表
资料来源:根据表3-9的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3-10可见,日本私立大学学生第一学年的个人直接教育成本,家居生达1401650日元,宿舍生达1603660日元,租房生高达1950940日元。若按人民币与日元比价7300人民币∶100000日元,即0.073∶1,则家居生第一学年的个人直接教育成本为人民币约10.23万元,宿舍生约为11.71万元,租房生约为14.24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