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市的建制变革
一、宁朔县人民政权的诞生
1949年9月24日宁朔县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三军从直属机关抽调了郑治华、杨洪敏等4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团,接管了民国宁朔县政府。在县城小坝成立了中共宁朔县委员会和宁朔县人民政府。
忆苦思甜
1949年11月全县废除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开始建立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宁朔县人民政权。建政的主要方法是:由军地领导机关派出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帮助农村恢复经济,组织生产自救,安排好贫困户的生活。在访贫问苦、扎根串联中,选好“根子”和依靠对象,培养积极分子,并通过忆苦思甜等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成立支前委员会(或支前小组)以代行乡村政权。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分别召开村民委员会,成立农会小组,逐步成立大行政村农会组织。
宁朔县建政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经过民主推选和省委委派,解放仅两个月,就成立了6个乡农会,70多个村民小组,发展会员800多名,并通过他们,发动更多的群众,使他们成为宁夏第一批政权建设的骨干力量。1949年12月10日至12日,宁朔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会代表81名。大会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组织通则》,县长郑治华作了题为《两个月来政府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方针》的报告。
至1950年3月,宁朔县、区、乡三级政权已基本建立起来。县委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全县设立4个区、35个乡、182个行政村、355个自然村。一区汉坝,二区叶升,三区李俊,四区瞿靖。全县共有干部167名,县级机关34名,区级28名,乡级105名。
1952年6月,从第二区和第四区划分出部分乡村成立第五区,增为39乡。第一区驻小坝堡,辖8乡,分别是林东、林皋、林西、小坝、陈俊、大坝、陈墩、蒋东;第二区驻叶升堡,辖8乡,分别是地三、叶升、席庙、哈村、中沟、正闸、仁存、渡口;第三区驻李俊堡,辖8乡,分别是李俊、魏团庄、古正桥、马站、王家团庄、刘永庄、宋澄、宋澄东;第四区驻瞿靖堡,辖8乡,分别是瞿靖、瞿东、瞿南、瞿西、玉南、马林、蒋顶、蒋北;第五区驻邵刚堡,辖7乡,分别是邵刚、下桥、西邵、宁化、邵南、古灵台、玉泉。
1955年10月撤区并乡,将5个区公所下辖的各乡合并组建为21个乡。1956年6月合并为10个大乡(镇),即小坝镇、大坝乡、叶升乡、仁存乡、李俊乡、宋澄乡、瞿靖乡、蒋顶乡、宁化乡、邵刚乡。
1958年8月撤销10个乡镇建制,将10个乡镇所辖3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红旗、跃进、星火三个人民公社,12月分别改称小坝、瞿靖、李俊公社。
宁朔县县委书记:
第一任 王 林(1949年9月~1950年3月)
第二任 杨洪敏(1950年3月~1951年8月)
第三任 白 涛(1951年8月~1954年3月)
第四任 陈玉田(1954年3月~1955年3月)
第五任 王法太(1955年3月~1956年10月)
第六任 张子玉(1956年11月1日~11月22日)
第七任 冯国保(1956年11月~1958年3月)
第八任 王法太(1958年3月~1959年11月)
第九任 韩继续(1959年11月~1960年8月)
宁朔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主席:
第一届 (未选)
第二届 郑治华(1950年3月~1950年7月)
第三届 郑治华(1950年8月~1951年3月)
第四届 杨洪敏(1951年3月~1952年7月)
第五届 白 涛(1952年8月~1954年3月)
宁朔县县长:
第一任 冀 平(1949年9月~1949年11月)
第二任 郑治华(1949年11月~1951年4月)
第三任 陈玉田(1951年4月~1953年3月)
第四任 冯国保(1953年3月~1956年5月)
第五任 陈志鹏(1956年5月~1958年3月)
第六任 韩继续(1958年3月~1959年3月)
第七任 王万元(1959年11月~1960年8月)代理县长
二、从宁朔县到青铜峡市
根据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2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撤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朔、金积两县成立青铜峡市的决定》,青铜峡市成立,从此宁朔改称青铜峡,市机关设在青铜峡镇。原宁朔县的李俊、宁化、宋澄、仁存面积750平方公里划归永宁县,其余部分连同原金积县中滩公社、双闸公社四个生产大队470平方公里,以及中宁县广武农场180平方公里,为青铜峡市辖境,面积2000平方公里。青铜峡市下辖小坝、瞿靖、峡口、中滩四个公社和广武农场。青铜峡市筹委会下设公安、民政、农林、财政等19个工作部门。根据自治区的要求,青铜峡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园田化运动,修建园田四万多亩,修建农渠近千条,开挖排水沟80条,修路102条,建桥40座,修建水闸200个。
1961年3月26日~4月1日,青铜峡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青铜峡镇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91名,自治区党委书记李景林、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金璋到会并讲了话,吴忠、永宁和中宁等县市领导前来祝贺。大会宣布青铜峡市正式成立。工委第一书记赵征作了《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政策,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而奋斗》的政治报告;筹委会主任王复周代表市筹委会作了《更高地举起三面红旗,为建设青铜峡市而奋斗》的工作报告,52位代表在会上发了言。会议要求继续贯彻工农业并举的方针,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各行各业要大力支援农业,保证粮食增产,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保证重点工程建设。
国务院关于撤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朔、金积两县成立青铜峡市的决定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1名委员组成的青铜峡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王复周当选为市长,刘思孝当选为副市长。
1961年4月调整社队规模,全市辖小坝、大坝、叶升、瞿靖、邵刚、蒋顶、峡口、中滩八个公社和青铜峡镇及广武农场。
1962年3月14日~16日,政协青铜峡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青铜峡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27人,工商业代表27人。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市工委书记张号所作的政治报告,通过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积极参与国家政治问题和统一战线中的重大问题,开展政治协商,加强自我改造,协助党和政府广泛宣传并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青铜峡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张号。
青铜峡市市委书记:
第一任 赵 征(1960年8月~1963年6月)
第二任 张 号(1963年6月~1968年1月)
青铜峡市市长:
第一任 王复周(1961年3月~1963年1月)
第二任 刘思孝(1963年1月~1968年1月)
青铜峡市政治协商会议主席:
第一届 张 号(1962年3月~1966年5月)
三、撤市为县
根据1963年6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3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青铜峡两个县,撤销吴忠、青铜峡两个市的决定》,青铜峡撤市为县,以青铜峡市的行政区域为青铜峡县的行政区域。县政府迁至小坝。刘思孝任县长,王万元任副县长。
1963年10月12日~22日,中共青铜峡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小坝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50名,代表全县2958名党员。会议讨论和审议了张号所作的《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争取明年农业更大丰收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学习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具体政策规定(草案)》,讨论和确定了今后的任务,安排进一步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广泛深入地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工作。
国务院关于设立宁夏同族自治区吴忠、青铜峡两个县,撤销吴忠、青铜峡两个市的决定
会议认为,三年来青铜峡市委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增产节约运动,搞好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更好地执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
会议宣布撤销青铜峡市工作委员会,选举产生了由17人组成的中共青铜峡县第一届委员会,张号、阎正国、刘思孝、刘汉明、栗才、杨双银、马锡纯7人为县委常委,张号为县委书记,阎正国为县委副书记。会议选举了出席自治区党代会的15名代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青铜峡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
青铜峡县县委书记:
第一任 张 号(1963年6月~1968年1月)
第二任 孙学灵(1968年1月~1969年6月)(兼县革委会主任)
第三任 李振荣(1969年6月~1973年5月)(兼县革委会主任)(www.xing528.com)
第四任 汤若章(1973年5月~1975年8月)(兼县革委会主任)
第五任 王万元(1975年8月~1980年9月)(兼县革委会主任)
第六任 周树鸿(1980年9月~1983年12月)
第七任 虎维新(1983年12月~1985年11月)
青铜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连续计算届次):
第六届 周树鸿(1979年11月~1984年4月)
第七届 郭正元(1984年4月~1987年2月)
青铜峡县县长:
第一任 刘思孝(1963年1月~1968年1月)
第二任 孙学灵(1968年1月~1969年4月)(兼县革委会主任)
第三任 李振荣(1969年6月~1973年5月)(兼县革委会主任)
第四任 汤若章(1973年5月~1975年7月)(兼县革委会主任)
第五任 王万元(1975年8月~1979年11月)(兼县革委会主任)
第六任 虎维新(1979年11月~1983年12月)
第七任 田兴祥(1983年12月~1987年3月)
青铜峡县政协主席(连续计算届次):
第二届 焦思俊(1979年11月~1984年5月)
第三届 梁 成(1984年5月~1987年3月)
四、县恢复为市
1984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1985年2月9日,青铜峡召开恢复市成立庆祝大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青年、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薛宏福和银南地区党政领导,银川市、阿拉善盟等兄弟市、县的领导前来祝贺。大会宣布青铜峡市正式恢复,自治区副主席马英亮代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讲话中指出:1985年是关键性的一年,搞好今年的经济建设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六五”计划,执行“七五”计划意义重大。他强调,当前要重点抓好《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198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10项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抓好城市和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团结,解放思想,立志改革。银南地委书记崔冠亚在讲话中要求:必须把全市工作的重点转到以城市经济为主的轨道上来,千方百计加快工业生产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为此要切实搞好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外引内联,改造提高现有企业,建设一批新企业。
国务院批准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
青铜峡市市委书记:
朱立清(1985年11月~1991年8月)
王贵增(1991年9月~1994年3月)
高万里(1994年3月~1995年3月)
范存德(1995年3月~1998年9月)
佘进军(1998年9月~2001年1月9日)
杜正彬(2001年3月~2003年2月)
周生信(2003年2月~2005年5月)
刘金定(2005年5月~2007年9月)
胡东升(2007年9月~2008年2月)
高万金(2008年2月~)
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续计算届次):
第八届 郭正元(1987年3月~1990年3月)
第九届 武 勇(1990年4月~1993年2月)
第十届 周金山(1993年3月~1998年1月)
第十一届 赵生银(1998年1月~2002年1月)
第十二届 卢雪莹(2002年1月~2007年11月)
第十三届 张永红(2007年11月~)
青铜峡市市长:
田兴祥(1983年12月~1987年3月)
王贵增(1987年3月~1991年9月)
高万里(1991年9月~1994年3月)
周炳武(1994年4月~1998年9月)
杜正彬(1998年9月~2001年3月)
段振国(2001年3月~2003年7月)
张吉胜(2003年7月~2006年9月)
何旭东(2006年9月代理市长~2007年10月)
高万金(2007年11月~2008年2月)
冀晓翀(2008年2月~)
青铜峡市政协主席(连续计算届次):
第四届 王景斌(1987年3月~1990年4月)
第五届 蔡成林(1990年4月~1993年3月)
第六届 蔡成林(1993年3月~1998年1月)
第七届 李全洪(1998年1月~2003年1月)
第八届 郑岩松(2003年1月~2007年11月)
第九届 宁文孝(2007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