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林 搏击风云铸辉煌
宁夏大荣实业集团公司座落在祖国西北内陆的石嘴山市,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雄伟的贺兰山东麓。历经20余年的开拓拼搏,这个当年靠50万元贷款起家的小铁合金厂,如今已发展为一家吸收外资股份的民营企业集团和国内氰胺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崛起为国际市场上第二大氰胺系列产品生产公司,创造出令社会各界瞩目的经营业绩。
大荣实业集团公司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是一个奇迹,这同企业创始人、董事长朱振林的雄心抱负和胆识谋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朱振林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改革开放的舞台上脱颖而出,舍弃公职创办民营企业,精于生产经营,谙于商战韬略,显示出超前思考的胆略和科学决策的魄力,成长为一名优秀企业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冶金战线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全国环保科技实业家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曾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连任宁夏工商联六届、七届副主席,第二届民间商会副会长。
■抉择下海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相对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宁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大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艰难起步的。
朱振林原是国有企业一名普通工人,“文革”中因父亲的冤案而备受磨难和歧视,是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从1981年开始,朱振林先后多次参加了原单位为安排待业青年就业而组织的选项调研工作。他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进行论证,毛遂自荐提出了兴建铁合金厂的方案,但在旧体制下被原单位决策层推诿搁浅。
天性倔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朱振林并没有放弃,他一面四处奔波大声疾呼,一面不间断地搜集整理技术资料,随时准备把建厂方案付诸实施。难于如愿的朱振林,于1983年9月考入电大经济管理专业开始了系统的专业学习,蓄积知识功底。朱振林的反思结论是:必须向旧体制、旧观念挑战,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只有自己闯自己干,才能干成一番事业。
1984年5月,朱振林举起创办民营企业的帅旗,用诚心说服担保单位和银行,寻求贷款支持,和志同道合者在一片荒沙滩上选定了厂址。电大期末考完试的第二天,朱振林就登上南下的火车,直奔江苏镇江购买变压器,只6天时间就签完合同赶了回来,借钱用当时一台的价格买下两台闲置变压器。进入10月间,争取到的50万元贷款部分资金到位后,铁合金厂破土动工了。
然而土建工程刚刚铺开不久,原单位就以中央文件规定党政干部不准经商办企业的“缘由”下发文件,限令参加筹建的人员撤回,否则以自动退职处理。朱振林非常明白自己在不准之列,此时回去仍然可以端铁饭碗,但梦寐以求的干一番事业的宏愿就要付之东流。而自己闯自己干就要承担经济、法律责任。朱振林横下一条心,毅然作出舍弃公职的选择,义无反顾地留在创业办厂的领导岗位上。就在铁合金厂即将建成之时,更为严重的干扰扼杀把襁褓中的企业推向生死关头。原单位借口担保贷款要强行吞并铁合金厂,朱振林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打了一场长达半年的产权官司。这场官司以朱振林胜诉而告终,1986年5月,劫后余生的铁合金厂投产了。
朱振林凭着自己的胆识谋略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排除人为的干扰,克服了缺资金、缺材料、缺技术、缺专业人员等重重困难,终于把梦想变成现实,建成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开始一步步滚雪球的发展壮大。
■谋略制胜
朱振林潜心研究宏观经济规律,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善用谋略决策企业的发展,他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吻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显示出超前思考的胆略和果断决策的魄力。
1987年,铁合金产品开始走俏,宁夏以至全国出现了中小铁合金企业蜂拥而上的势头。朱振林审时度势不随波逐流,清醒地预见到宏观调控不力,大上必然带来大下,企业产品单一发展潜伏危机。他力排众议,先人一步于1987年秋,果断决策另辟蹊径调整产品结构,跳出铁合金跨入化工领域,开发电石深加工精细化工产品。朱振林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思路,铁合金生产维持现状,全力组织兴建5000千伏安电石炉及深加工石灰氮、双氰胺生产线。仅3年时间,就完成了产品结构的第一次调整,开发的石灰氮、双氰胺填补了西北地区化工产品的空白,并打入国际市场,企业形成了跨冶金、化工两个行业多品种经营的新格局。1989年下半年,市场疲软日趋严重,铁合金企业纷纷“落马”,而大荣却是产销两旺,绕过了市场疲软的暗礁。
在完成产品结构调整将主导产品定位于电石深加工产品链后,面对大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势单力薄的现状,朱振林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趋势中认准没有规模实力就难于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当机立断实施发展规模经济角逐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内涵挖潜扩大再生产,扩大主导产品石灰氮、双氰胺的生产能力,通过3年的努力,到1993年年底,石灰氮、双氰胺的年生产能力分别从投产时的5000吨、800吨扩大了5倍、10倍,到1996年,石灰氮、双氰胺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5万吨、1.5万吨。目前,大荣集团在氰胺化工领域已具备规模、总量、品种、质量等综合优势,一跃成为国内氰胺行业的领军企业。
朱振林在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打出规模、质量两张王牌,不卑不亢,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他面对任何外商都是谈笑风生,用一种气势、一种风格、一种自尊活跃在生意场上,以他的睿智折服外商。他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利用我国的地域优势和海运、陆运的价格杠杆,实施近攻远交逐步拓展的竞争策略,全力占领日本、韩国、独联体和东南亚市场,对南美、非洲这样的市场,小批量、多客户出口,广交朋友,积聚实力。在欧美传统市场上,凭借高端产品正面交锋。大荣集团在国际市场上左右着我国氰胺产品的出口价位,具备了同国际大公司相抗衡的实力。
正是大荣集团率先在宁夏开拓氰胺化工新产业,从而推动氰胺化工实现了由南方沿海地区向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的战略性转移,在宁夏培育出一个氰胺化工新产业,引领石嘴山地区成为国内氰胺化工科研创新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
■科技强企
大荣集团坚持走科技强企之路,把目光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借鉴他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进行创新,形成了自成一体领先他人的技术特色。善于兼收并蓄的朱振林,从一个化工生产的门外汉,已锻炼成长为氰胺化工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
在电石生产上,朱振林不走简单重复扩张的老路,果断决策兴建宁夏炉容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20000千伏安,年产电石4万吨电石炉,配套实施变电所升压改造,从源头上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台电石炉投产后,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变电所由35千伏升压为110千伏降低线损,一度电降低一分钱成本,一年电费成本降低260万元,吨电石耗电控制在3200度左右,比5000千伏安电石炉耗电降低300度,一年节约电费300余万元。
在石灰氮生产上,朱振林组织科技攻关,聘请专家反复论证回转炉大型化的可行性,大胆突破人为设置的年产15000吨回转炉是最佳设计的禁区,自己设计安装了年产25000吨回转氮化炉,石灰氮产量达到27000吨,被中国企业新纪录审定委员会发布为全国同行业单体回转炉产量最大、质量最优、工艺技术领先的新纪录,使石灰氮生产线的技术工艺和科技含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www.xing528.com)
朱振林把目光瞄准开发高端产品电子级双氰胺,聘请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来厂,联合进行攻关试验,建成了国内唯一一条年产3000吨电子级双氰胺生产线,开发的电子级双氰胺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随后,公司又对这条生产线连续实施技术改造,把产量提高扩到8000吨。电子级双氰胺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占领了国内覆铜板行业,在高端市场具备了话语权,引领着产品的升级换代。
朱振林勇敢地承担起引领国内氰胺行业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的责任,毅然做出引进拆迁挪威年产1.8万吨双氰胺生产线成套设备的决策,在大荣建成技术含量、生产效率、消耗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双氰胺生产线,确立起大荣的技术领先、物耗最低、效率最高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氰胺行业的技术创新的样板工程。
针对氰胺产品工业废渣污染环境的难题,经过6年的研究探索,投入8000万元建成综合利用氰胺产品废渣年产20万吨环保水泥生产线,使各种氰胺产品废渣在水泥原料中的配比达到50%。一举实现了工业废渣零排放,大大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这一技术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用新技术并获国家专利。投资600万元建成的20000千伏安电石炉烟尘治理余热综合利用工程,成为宁夏电石炉烟尘治理余热利用科技示范工程。
■以人为本
朱振林系统研究经济管理专业理论,注重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经验的借鉴,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独到见解。他经营管理企业的思想基础,牢固地定位于以人为本。
朱振林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的是人的精神力量,其出发点就是要赢得人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主张企业和人一样都要有精神支柱,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建厂初期,朱振林亲自总结提炼出“改革进取、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的企业精神,广泛宣传,让每一个员工理解特定的内涵。随着企业的发展,朱振林又把企业精神概括为“开拓拼搏、务实高效、争创一流”,激励员工攀登新的高峰。在公司,企业精神已深深地印在员工的脑海中,并且在每一个岗位、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上都演变成一种行为、一种激情、一种措施,全都围绕着企业的兴旺发展。
大荣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点滴小事抓起,引导员工扎根企业爱岗敬业,做一个合格的员工。朱振林坚持用思想工作教育人、用企业精神激励人、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人、用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引导人,包含着一种良苦用心,就是爱护员工维护企业,促使员工爱岗敬业得到实惠。严是爱,员工们把企业看成是自身利益的载体,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都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在员工们看来,企业兴衰不再仅仅意味着工资福利的提高或降低,而是入心入脑,与他们的思想情感紧紧地捆在一起,成了公司的一笔宝贵财富。
“只有聚来人才,才能聚来钱财”,这是朱振林的座右铭。公司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压群芳,正是那些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业人才,为企业搭起登峰之梯。朱振林用人主张“内不顾亲、外不避仇、唯才是举、人尽其才”,不看“牌子”,注重真才实学。合理占用人才、精心培育人才、恰当使用人才,构成了朱振林发展企业的特色。
■诚信经营
大荣在20余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不仅在于它的实践性,还在于实践的一贯性和彻底性,更在于它把这一理念与原理以独特的形式与企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独特的形式就是:企业从创建之初起,就建立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组织,通过党工团组织,为企业引入新型的人际关系,引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员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证“以诚信为本”的理念在全体员工的头脑中扎根。大荣从创建之日起,就坚持以诚信为本,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决策人员,普通员工,还是企业外部的顾客、合作伙伴或是竞争对手,都遵循以诚信为本的原则,平等相待,诚信合作。
朱振林酷爱中国传统古文化,儿时就喜欢听民间艺人说古书,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上学以后,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历史、古文化、古典文学的熏陶,对儒学文化中的礼、仪、仁、知、信有独到见解,尤其推崇古代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古文化中的精华,成为他处人做事的座右铭。在他的家里,悬挂着一幅装裱精美“每日写得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字画,以此勉励自己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朱振林说:“在由生命个体组成的社会链条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链环。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除了法律法规外,还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保持链条的延续。”
从建厂之日起,大荣就坚持诚信纳税,依法纳税,从不做假账。每一次财务检查,都是账面规范,财务工作多年保持着先进单位的荣誉,20余年缴纳税金1.4亿元。正是靠良好的信誉,大荣集团同金融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银企双赢。
■社会责任
大荣多年如一日,始终不渝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时刻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诸如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安排就业、依法纳税等。全都纳入企业管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对待。
朱振林致富思源,乐善好施,踊跃参加捐资助学、捐助社会公益事业、救助下岗职工等光彩事业。早些年,由于企业办学校的存在,公司子弟上学就要支付不合理收费,他做出决定对公司子女上学从小学到大学实行学费补贴,一年就要支付10万元。最近几年,教育收费逐步趋向合理,公司仍然对就读大学生实行学费资助。2000年以来,公司每年都拿出数万元慰问石嘴山市环卫工人,这已成为例行做法。
2001年以来,朱振林十分关注新农村建设,率先在国内将传统应用于化工领域的氰胺产品“荣宝”(正肥丹)、“荣芽”(单氰胺)推向农业、血防等领域,开拓氰胺产品新用途助推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荣宝”(正肥丹)、“荣芽”(单氰胺)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布点试验,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开始大批量进入农村,在蔬菜、花卉、水果、粮食生产及血防领域取得实用效果。“荣宝”应用于血防领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定名为“氰胺化钙杀灭钉螺防治血吸虫病的应用”,2007年1月获国家专利。朱振林亲自倡导,在国家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支持下,2007年4月在湖北省长阳县启动了“百县千村万户一亩田‘荣宝’科技示范工程”,这一工程已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四省的10多个县铺开,计划3年完成。实施这一工程由国家农业技术中心选点并采集试验示范数据,公司将提供500吨价值220余万元的“荣宝”产品。
创业正未有穷期,朱振林正带领员工们阔步奔向更加辉煌的目标,去实现他精心绘制的蓝图。
工作之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