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足部经络穴位详解-常见病足部按摩一点通

足部经络穴位详解-常见病足部按摩一点通

时间:2024-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足部的经络穴位一、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膝以下,足阳明胃经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图6-2足少阳胆经1.阳陵泉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图6-4足厥阴肝经1.中都定位:内踝高点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足部经络穴位详解-常见病足部按摩一点通

第六章 足部的经络穴位

一、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膝以下,足阳明胃经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图6-1)。

图6-1 足阳明胃经

联系脏腑器官:胃、脾、鼻、眼、口、上齿、乳房

主治: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足三里

定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手法:按揉10~30次。

2.上巨虚

定位: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肠鸣、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等。

手法:按揉10~30次。

3.下巨虚

定位:足三里穴下6寸。

主治:小腹痛、腹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腰脊酸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4.丰隆

定位:外踝高点上8寸,胫骨前嵴后两横指。

主治:头痛、眩晕、咳嗽痰多、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下肢痿痹等。

手法:按揉10~30次。

5.解溪

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两筋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等。

手法:点按10~30次。

6.冲阳

定位:足背动脉搏动处,两筋之间。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痫、胃痛、足软无力等。

手法:点按10~30次,按揉时避开动脉。

7.陷谷

定位: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主治:面浮身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8.内庭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出血、胃痛、泛酸、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9.厉兑

定位:第二趾外侧,指甲角旁约0.1寸。

主治:鼻出血、流涕、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等。

手法:用指指甲掐按3~5次。

二、足少阳胆经

经脉循行:膝以下,足少阳胆经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图6-2)。

联系脏腑器官:胆、肝、膈、耳、眼、咽喉。

主治: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图6-2 足少阳胆经

1.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等。

手法:按揉10~30次。

2.悬钟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主治: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痔疮等。

手法:按揉10~30次。

3.丘墟

定位: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主治: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疟疾等。

手法:点按10~30次。

4.足临泣

定位: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胁肋疼痛、月经不调、尿床、乳痈、淋巴结肿大、疟疾、足背肿痛等。

手法:点按10~30次。

5.地五会

定位:在第四、五跖骨之间,当小趾伸肌腱内侧缘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胁痛、乳痈、内伤吐血、足背肿痛等。

手法:点按10~30次。

6.侠溪

定位:足背第四、五趾间缝纹端。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胁肋疼痛、热病、乳痈等。

手法:点按10~30次。

7.足窍阴

定位:第四趾外侧趾甲旁约0.1寸。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热病、失眠、胁痛、咳逆、月经不调等。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三、足太阳膀胱

经脉循行:足太阳膀胱经,从腘窝向下,通过腓肠肌,绕过外踝的后下方,沿着第五跖骨粗隆,到达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图6-3)。

图6-3 足太阳膀胱经

联系脏腑器官:膀胱、肾、脑。

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1.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央。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尿床等。

手法:点按10~30次。

2.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痔疮、脚气、便秘、腰腿疼痛等。

手法:点按10~30次。

3.跗阳

定位:昆仑穴直上3寸。

主治:头痛、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4.昆仑

定位: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出血、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疼痛等。

手法:拿捏10~30次。

5.仆参

定位:昆仑穴直下,赤白肉际。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等。

手法:按压10~30次。

6.申脉

定位:外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失眠、目赤肿痛、腰腿酸痛等。

手法:按压10~30次。

7.金门

定位:申脉穴与京骨穴连线的中点,当骰骨外侧凹陷中。

主治:头痛、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等。

手法:按压10~30次。

8.京骨

定位: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

主治: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癫痫、腰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9.束骨

定位: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主治: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癫痫、腰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10.足通谷

定位:第五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主治: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癫痫、鼻出血等。

手法:按揉10~30次。

11.至阴

定位:足小趾外侧指甲旁约0.1寸。

主治:胎位不正、难产、头痛、目痛、鼻塞、鼻出血等。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四、足厥阴肝经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背上丛毛边际,向上沿足背到内踝前,上沿胫骨内缘,到达膝关节内侧(图6-4,膝以上略)。

联系脏腑器官:肝、胆、胃、肺、膈、眼、头部、咽喉。

主治: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图6-4 足厥阴肝经

1.中都

定位:内踝高点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疝气崩漏、腹痛、腹泻、恶露不尽等。(www.xing528.com)

手法:按揉10~30次。

2.蠡沟

定位: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小便不利、尿床、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等。

手法:按揉10~30次。

3.中封

定位: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内缘。

主治:疝气、遗精、小便不利、腹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4.太冲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歪、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等。

手法:点按10~30次。

5.行间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歪、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中风后遗症等。

手法:点按10~30次。

6.大敦

定位:趾外侧指甲角旁约0.1寸。

主治:疝气、遗尿、经闭、崩漏、子宫下垂、癫痫等。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五、足太阴脾经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至内踝前边,沿胫骨内侧缘上行,到达膝关节的内侧前缘(图6-5,膝以上略)。

联系脏腑器官:脾、胃、心、咽、舌。

主治: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2.地机

定位:阴陵泉下3寸。

图6-5 足太阴脾经

主治: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

手法:按揉10~30次。

3.漏谷

定位:三阴交上3寸。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等。

手法:按揉10~30次。

4.三阴交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月经不调、带下、子宫下垂、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等。

手法:按揉10~30次。

5.商丘

定位: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黄疸、足踝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6.公孙

定位: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

手法:按揉10~30次。

7.太白

定位: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痔疮、脚气、身体重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8.大都

定位: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主治: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热病等。

手法:按揉10~30次。

9.隐白

定位: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等。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六、足少阴肾经

经脉循行从足小趾开始,斜向足心绕过内踝,进入足跟,向上经过小腿,到达腘窝内侧(图6-6,膝以上略)。

图6-6 足少阴肾经

联系脏腑器官:肾,膀胱,肝,肺,心,喉咙,舌。

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筑宾

定位:太溪穴直上5寸。

主治:癫狂、疝气、呕吐、小腿疼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2.交信

定位:复溜穴前约0.5寸。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子宫下垂、疝气、腹泻、便秘等。

手法:按揉10~30次。

3.复溜

定位:太溪穴上2寸。

主治:水肿、腹胀、腹泻、盗汗、热病汗不出、下肢痿痹等。

手法:按揉10~30次。

4.照海

定位:内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子宫下垂、小便频数、小便不通、便秘、咽喉干痛、癫痫、失眠等。

手法:按揉10~30次。

5.水泉

定位:太溪穴直下1寸。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子宫下垂、小便不利等。

手法:按揉10~30次。

6.大钟

定位:太溪穴下0.5寸稍后,跟腱内缘。

主治:癃闭、遗尿、便秘、咳血、气喘、痴呆、足跟痛等。

手法:按揉10~30次。

7.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秘、糖尿病、咳血、气喘、咽喉肿痛、牙痛、失眠、耳聋、耳鸣等。

手法:按揉30~50次。

8.然谷

定位: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糖尿病、腹泻、咳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

手法:按揉10~30次。

9.涌泉

定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跖趾屈时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狂、昏厥等。

手法:按揉50~100次,或擦热为止。

七、经外奇穴(图6-7)

图6-7 经外奇穴

1.胆囊

定位:阳陵泉穴下1寸处。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等。

手法:按揉10~30次;对于痛证,可按揉至痛止。

2.阑尾

定位:足三里穴下约2寸处。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瘫痪等。

手法:按揉30~50次。

3.八风

定位:足背各趾缝端凹陷中,左右共8穴(图6-8)。

主治:脚气、趾痛、足背肿痛等。

手法:点按3~5次。

4.气端

定位: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图6-8)。

主治:卒中、腹痛急暴、足背红肿、脚气等。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5.独阴

定位:足底,第二趾远端趾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图6-9)。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等。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6.里内庭

定位:足底,第二、三趾间,与内庭穴相对处(图6-9)。

主治:足趾疼痛、小儿惊风、癫痫、急性胃痛等。

手法:按揉5~10次。

图6-8 气端与八风

图6-9 独阴与里内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