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世纪中国都处于社会转变之中,即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变。如果我们采用广义的文化概念,将社会视为人类文化的系统,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为其子系统,那么,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也就是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变迁。在这种巨大的变迁中,中国社会时时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不能脱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但真正造成和实现这种转变的,还是中国社会文化内部生长着的力量。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讲,乃是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创造力的结果。
社会文化的变迁是以扬弃的方式对社会结构加以破旧立新的过程。这种变化发生在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而各个领域的发展又不平衡,在一个时期往往以某个领域为先导带动社会整体的变化。中国近百年来,思想文化、政治文化曾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充当了社会变革的前导领域。现在,经济文化显而易见地成了中国社会转变深化进行的前导和主体部分。
原本就是动态的社会生活,在深刻的转变之中更加剧了其动势。如同长江迴流三峡、黄河直下壶口,社会文化发展的浪潮必然形成以先导领域为中心的涡流。在流体力学中,涡流即“有旋流”,指的是旋转运动的流体运动。在这种状态下的流体不仅发生平动,而且其中每个部分都绕着瞬时轴线旋转。我们曾经历过以某种思想文化、政治文化为中心的社会旋转,现在又处于以经济文化为中心的涡流之中。在这种涡流中,政治、思想等等都在围绕着经济旋转,非经济领域既被拉向中心又被抛向边缘,似乎失去了作为独立的社会领域安身立命的根源。本来属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领域的人们,深切感受到了这种涡流所造成的社会倾斜,许多人身不由己地滑向这个漩涡的中心。所谓“下海”,其实就是投入经济文化这个社会漩涡的中心。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从社会转变时期的涡流状动态社会结构来解释。
毫无疑问,我们所讲的这种社会涡流现象将会持续很长时间。然而,从更长远的社会发展进程来看,这种涡流状态毕竟只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现象。一旦社会转型基本完成,新的现代社会结构建立起来,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协调和平衡的关系格局。仍借用流体力学的概念,可以说这时的社会运动将会形成与涡流不同的势流。势流即“无旋流”,流体各部分在运动中有平动而不发生绕通过本身轴线的转动。相互联系的各个社会领域各司其职,在一种系统的制约关系中平行向前发展。在这种平稳的势流状态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的文化会得到全面的发展。21世纪的中国在实现社会转型之后,必将走向社会各方面文化的协调发展,即由涡流态转变为势流态。真正完整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是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
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的人的发展是一致的。社会文化由片面向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文化由片面向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不断文化(1)的过程。从经济文化到政治文化和思想文化,逐渐成为全面的或比较全面的现代人,这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诸方面的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根源。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由片面性向全面性的转化,必然要求和带动社会发展由片面性向全面性的转化。这一发展趋势,在较早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一些国家和民族那里,都有很明显的表现。(www.xing528.com)
认识到社会由涡流向势流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冷静地对待现实的社会发展状况,正确地制定社会文化发展的战略。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从整体上考虑社会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有长远的全面的社会文化发展规划。用战略眼光来考察社会文化发展问题,才能形成有远见的超前意识,不仅重视目前正在热的和开始热的领域,而且注意现在虽冷但将来会热的领域,及早下手以便在未来显出发展的优势。对于一个地区或行业来说,既应看到自己现实的优势,又要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这样才能全面地规划自身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全面地保护和开发我们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的创造力,这种文化的生产力是物质文化的生产力,同时也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生产力。
文化的生产力或创造力,是我们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和智慧的结晶。在社会大转变的涡流之中,我们不能因为某一领域创造力的迸发而忽视其他领域创造力的价值,不能放弃全面发展的努力而追求片面的发展。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初期发生的片面发展的社会弊病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尽管现代化初期的片面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还是要力求缩短片面发展的路程,减少由于片面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推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中,任何一种文化的创造力和创造活动都不会受到排斥或冷落。
(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5期)
【注释】
(1)这里所说的是动词意义上的文化,即文而化之。——作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