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贝克特惊世之作《等待戈多》解析

贝克特惊世之作《等待戈多》解析

时间:2024-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57贝克特的惊世之作《等待戈多》乡间的一条路。他们之所以不离开,是因为在等待戈多。《等待戈多》这部戏,最早是用法文写成的。50多年来,《等待戈多》这部戏大概是全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戏剧之一。京剧《等待戈多》2006年是贝克特诞辰一百周年,在中国也刮起了一股纪念之风。上海举办了一次戏剧界的盛大活动,上演了贝克特的几部戏剧,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实验京剧《等待戈多》。

贝克特惊世之作《等待戈多》解析

057 贝克特的惊世之作《等待戈多》

乡间的一条路。一棵树。黄昏。

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坐在一个低低的土墩上。他的伙伴弗拉季米尔(简称狄狄)上场。戏就这样开始了。这两个流浪汉,饥肠辘辘,无聊乏味,他们开始东拉西扯,打发时间。狄狄摘下帽子,戈戈脱下靴子。他们谈到忏悔,谈到应该到死海去度蜜月,谈到《福音书》里救世主和贼的故事。他们相互斗嘴,开玩笑,攻击对方。他们之所以不离开,是因为在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剧照

过了半天,天黑下来了,上来两个人,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流浪汉错把波卓认作戈多。波卓问:“戈多是什么人?”他们坦白承认,“不错……我们跟他并不熟……”,“就我个人来说,我就是见了他的面也不认得他”。又过了半天,上来一个送信的孩子,说:“戈多先生要我告诉你们,他今天晚上不来啦,可是明天晚上准来。”

第二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同的人物,相同的等待。场景的变化只是那棵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戈戈和狄狄为了打发烦躁与寂寞,继续说些无聊的话,做些荒唐的举动。过会儿,波卓和幸运儿又来了,波卓变成了瞎子,幸运儿变成了哑巴。最后那个送信的小孩又上场,说今天戈多不会来了,但他明天准来。戏剧的结尾,仍跟第一幕一样:狄狄问:“怎么样?走不走?”戈戈答:“好,我们走。”但是他们谁都没有动。

结尾暗示着,如果戏剧还要演下去的话,并不会有什么改变,他们还会在这个长着一棵柳树的乡间小路上等待,戈多照旧不会到来。

《等待戈多》这部戏,最早是用法文写成的。1953年1月,在巴黎一个小剧场里第一次和观众见面,其火爆程度远远超出想象:连续上演400多场,整个欧洲轰动了,此后几年内,迅速在20多个国家上演,有100多万观众愿意掏腰包坐在剧场里感受这部“荒诞的”戏剧。爱搞怪的美国人为这出戏的演出史增添了趣味:1957年11月19日,旧金山实验剧团向一群特殊的观众表演这出戏,他们是圣昆丁监狱的1400名囚犯。演出目的是为了丰富监狱的文化生活,据说选择此剧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剧中没有女性角色。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演出非常成功,所有囚犯都被打动了。

50多年来,《等待戈多》这部戏大概是全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戏剧之一。尽管看过戏剧后,观众的反应可能千差万别,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这是一部毫无意义的乏味的闹剧。人们总是试图在其中发现一些“哲理”或者“意义”。当问及剧本到底想要表现什么样的意义时,贝克特说:“为什么人们必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不能把它们说出来。”(www.xing528.com)

剧作家不愿回答问题,但是观众们有自己的看法。从剧中看来,戈多仅仅是支撑流浪汉狄狄和戈戈挨时光的微茫的希望,“戈多来了,咱们得救。”但戈多就是不来。在第二幕的结尾处,戈多又一次失约,狄狄和戈戈非常落寞,不禁重提上吊的问题。和哈姆雷特沉思“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不同,流浪汉思考要不要自杀,其中毫无抽象玄思的色彩。他们没有选择自杀,只是因为他们的裤腰带并不结实、一扯就断,上吊只好作罢。戈多不会来,自杀也不成,他们嘴上说要走,实际上又不离开——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和结局——或者说,其实没有结局,只有等待的过程。

窗边的少女[西班牙]达利

喜欢刨根究底的评论家和观众最关心的问题或许就是:“戈多是谁?”有人说,戈多就是上帝;有人说,戈多象征“死亡”;有人说,剧中人波卓就是戈多;有人说,戈多是巴尔扎克剧作《自命不凡的人》里一个在剧中从不出现的人物“戈杜”;有人甚至说,戈多就是一位著名的摩托车运动员……1958年,美国一位排演此戏的导演就这样问贝克特。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1969年,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授奖辞中,有这样一段评价《等待戈多》的文字:“剧中两个流浪汉必须面对的,是以野蛮方式残忍而无意义地生存着。……但倘若我们想象有一个神,一个创造了人类能忍受的、无尽的痛苦的神,那么我们正如剧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将以何种方式相会于某时某地呢?贝克特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剧本的名字。到剧终时我们仍未弄清戈多的身份,就像我们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幕仍不明白一样。幕落了,我们深信眼前看过的残害的力量,但我们明白一件事,无论经历怎样的折磨,有一种东西是永远磨灭不了的,那就是希望。”

《等待戈多》剧照

是的,不管戈多是谁,也不管他会不会到来,等待是这部戏的主题。那暮色苍茫的乡间小路上的两个流浪汉,就是我们,百无聊赖,缺衣少食,甚至不知道自己等待的是什么。但必须等待,只有等待,等待就是存在的过程,等待也是存在的意义。狄狄说:“咱们不再孤独啦,等待着夜,等待戈多,等待着,等待着。”

京剧《等待戈多》

2006年是贝克特诞辰一百周年,在中国也刮起了一股纪念之风。上海举办了一次戏剧界的盛大活动,上演了贝克特的几部戏剧,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实验京剧《等待戈多》。由台湾导演吴兴国执导,他曾把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哈姆莱特》、《李尔王》以及古希腊悲剧等改编成京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