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故事中,有一种人,他们有身份、有地位、衣着光鲜、大腹便便——但就是很愚蠢,好像生下来就是为了上当受骗的;又有一种人,可能个子挺高,身材干瘦,眼珠骨碌乱转,鬼点子贼多,尽占人家便宜,结果呢,总会应了那句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一种人,是个穷苦人家的小孩,机灵得不得了,但不表现出来,最后总能得到好处。
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欧洲历史上,有一部笑剧《巴特兰律师》,演的就是这样一台“三角戏”:
巴特兰就是那么个“聪明人”,家里穷,妻子逼他去赚钱。他花言巧语,骗了一个布店老板一块布,老板上门要钱,他装病否认,再装疯吓人。老板只有自认倒霉。不过他倒霉事还不少,小羊倌打死他好几只羊,却骗他是病死的。老板一气之下,把小羊倌告上法庭。小羊倌找巴特兰为他辩护,答应给他好处。巴特兰让小羊倌不要说话,只学羊叫。法庭上,老板和巴特兰仇人相见,先为布争执,又为羊吵闹。他哪里是巧舌如簧的巴特兰的对手,结果被法官赶出法庭。巴特兰回头跟小羊倌要钱,小羊倌只是“咩咩”叫,并不答话。巴特兰忙活半天,没捞到丁点儿好处。
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大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大约一千年。“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宗教神秘剧
“巴特兰”这个形象很有趣,类似阿凡提,作为民间故事的主角,托在他名下的故事传说真是不少。后来,又出了一些模仿作品,如《新巴特兰》、《巴特兰的遗嘱》、《真正的巴特兰律师》等等,都是一些笑剧。(www.xing528.com)
中世纪笑剧笼罩在严肃的宗教气氛中
笑剧是中世纪世俗戏剧的重要代表,主要流行于法国。它起源于中世纪早期职业演员的滑稽表演,常常使用民间俚语,运用各种滑稽、夸张的手法,甚至加入一些杂耍,表现一些民间人物形象,制造各种搞笑场面,充分体现了欧洲中世纪民间文化的“狂欢”色彩。俄罗斯理论家巴赫金曾经深入探讨过这种文化特征。笑剧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发生过很大影响,就连法国著名戏剧家莫里哀在青年时期也当过笑剧演员。
以笑剧为代表的世俗戏剧,只是欧洲中世纪的民间戏剧,当时还有艺术成就并不高、却占据主流地位的宗教戏剧。我们知道,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大约一千年时间,是欧洲历史上漫长的中世纪。宗教统治一切,戏剧也陷入了沉沉夜幕之中,由于很多古代文献湮没无闻,也由于教会钳制人们的思想,古希腊罗马戏剧艺术的成就没有流传下来。
哀悼耶稣[意大利]乔托
教会对于戏剧的态度充满尴尬:一方面,教会宣扬禁欲主义,实行思想控制,一切非宗教的戏剧都受到迫害;另一方面,民众大多数是文盲,出于宣扬教义的需要,又要上演许多表现宗教内容的宗教剧。宗教剧宣扬信仰耶稣基督、侍奉圣母玛利亚、忏悔原罪、忍受苦难等教义,大多是表现《圣经》中的故事,如著名的亚当、夏娃的故事,或者耶稣出世和舍生取义的故事。
不过宗教剧后来也发生了变化,内容超出了《圣经》的范围,而产生了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等等。法国就有一部著名的奇迹剧《奥尔良之围》,讲述了“圣女贞德”的故事: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农家少女贞德,听从上帝的召唤,起身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最后被贵族出卖,死在英国人手里。
总的来说,中世纪的戏剧成就平平,如果说它有什么历史价值,就是为即将到来的文艺复兴时期做好了准备——大戏就要开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