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走 出 人 生
每人的一生当中都要走路,有些人喜欢吸取别人经验想方设法减少自己所绕的弯路。有些人没有主见,自己从来不考虑要走什么路,于是跟着大家走。有些人性格固执时常自己创造性地去走一些路,结果很多时候被荆棘刺伤。
相传有爷孙俩牵着驴子上走,有人见他俩有驴子不骑,笑他们蠢。于是,爷爷将孙子抱到驴背上,又有人路过见了,便说孙子没孝心,怎能自己骑驴爷爷走路呢?爷爷听了,便将孙子抱下来,自己骑在驴背上,这时,过路的人又说爷爷太没爱心,怎能自己骑驴让孙子走路?有人这样说,有人那样说,弄得爷孙俩无所适从,只好扛着驴子走。
走路是人的自然本能,如果说爷孙俩知道走路有益健康,爷更致力于培养孙走路的技能,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也不怕人家笑他们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家长给小孩走路的机会减少了。上学送,放学送,小孩去哪里活动,就接送到哪里,这样,小孩也懒于走路。人从爬行到站立,再发展至走路,表示人生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要培养小孩学会走路,懂得人生,就必须从婴幼儿开始,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婴儿的骨骼组织中含胶质多,含钙质少,骨质比较软弱,容易因受外力的牵引而变形。若练习走路的时间过早,全身的重量必为双下肢所承受,由于垂直重力的持续作用,往往使双腿产生弯曲畸形,甚至形成“X”或“O”形。另外,过早学走路也使婴儿双足弓罹受重力压迫,加之维护足弓部位的肌力又较软弱,可使足弓渐渐变得扁而平,易于形成“平板足”。小孩科学地走路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0~11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第二阶段(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父母可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第三阶段(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第四阶段(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第五阶段(13~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发展。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近年来,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正兴起幼儿“赤足热”。据有关专家观察,推行幼儿赤足走路一段时间后,80%以上的幼儿体质增强,既少患伤风感冒等疾病,又促进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还大大减少了扁平足的发生。赤足走路增进健康的奥秘,在于让幼儿稚嫩的足底皮肤,经常直接接受地面摩擦的刺激,从而增强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促进足弓的形成,避免出现平足,有利于缓冲走跳时引起的震荡。赤着双脚,经常裸露在新鲜空气和阳光中,还有利于足部血液的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预防感冒或受凉腹泻等疾病。赤足走路,对刺激末梢神经兴奋、促进幼儿的智力,也大有裨益。当然,培养幼儿赤足走路,路面宜平坦、干净,要防止跌伤或足底被异物戳伤。赤足走路一段时间后,应及时洗净脚掌。孩子学走路,可以有几种运动方式让孩子学会走路。一是学开车。要学会走路,首先要学会爬,运动方式可以以开车的形式。在床上或干净的地上,让宝宝趴下,背上装个小枕头或其他小东西,从一边爬到另一边,锻炼孩子的爬行能力。二是穿龙门。在地上或床上拉一根绳子,绳子粗一些,而且要鲜艳,高度约30厘米,表面要很光滑,让宝宝从下面爬过去、爬过来。三是做舞蹈操。舞蹈操的目的在于使宝宝从爬的阶段过渡到依靠大人的力量能站稳并会走路。预备:大人与宝宝对面站立,大人弯腰低头,用手握住宝宝的手,用力托住宝宝。第一节:原地踏步。随大人口令摆动双手,带动宝宝前后、交替、自然地摆动双臂。双脚原地踏步,使宝宝的身体在运动的情况下仍能站稳。第二节:上肢运动。随大人的口令轮流举起宝宝的左右臂运动,双脚原地踏步。目的在于运动上肢时能站稳。第三节:扩胸运动。随着大人的口令张开宝宝左右臂举平,然后还原,双腿仍作原地踏步。第四节:弯腰运动。张开宝宝左右臂平举,随节拍将宝宝身体左右倾斜。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身体重心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平衡并站稳。第五节:下蹲运动。带动宝宝下蹲并站起,来回做几遍。这个动作难度大些,大人要多用点力,但小心别把宝宝的手弄伤。第六节:前后走。拉着宝宝的手,向前走4步,然后向后推宝宝的手,向后退4步。目的是让宝宝从站稳到学会走路。第七节:左右走。让宝宝双手侧平举,大人左手拉着宝宝左手,右手推宝宝右手,向左侧走4步,然后右手拉着宝宝右手,左手推宝宝左手,向右走4步。第八节:跳跃运动。举起宝宝双手,让他的两脚顺势离地跳起。但刚开始时,宝宝还没有这种能力,最好是抱住宝宝让他在地上、床上或大人膝盖上乱蹬,时间长了,宝宝就会跳跃了。四是抓小鱼。准备两只小盆或小筐,把两种不同颜色的积木当成小鱼分别装在两个容器里,让宝宝把其中的积木捡起,放到另一个容器里,同时把另一种颜色的积木捡回到原来的容器里。运动目的在于锻炼宝宝走路、蹲下、站起、弯腰的动作。五是牵手下楼梯。大人牵着宝宝的手,让宝宝的另一只手扶着栏杆,一只脚向下踏在台阶上,另一只脚踏在另一台阶上站稳,然后把高台阶上的脚向下伸,移到另一只脚的台阶上并站稳。反复练习,锻炼宝宝的上下台阶能力。在此过程中,注意要慢,要让宝宝看清楚台阶之后再迈步。孩子长大后,在儿童期每天至少要有30~60分钟的运动。而走路就是他们这个年纪最适合的运动,父母亲应鼓励儿童将走路作为日常生活的运动,持之以恒,但要注意的是不可走到脚很酸、很累,甚至很喘的感觉,要用最轻松的心情来走路,借由走路达到健身和控制体重,一周以减0.5千克而走路就是这个年纪最适合的运动。减肥之速度并不宜操之过急,运动方式也以温和的运动开始为宜。走路就是最缓和的有氧运动,以自然走为例,每分钟可消耗3.3大卡,自然走路一个半小时,就可消耗300大卡,以走路燃烧1公斤脂肪的时间,大约需要2333分钟。在走路过程中,除了聊天、交换意见,也可以将路上的所见所闻作为聊天的素材,此外父母也可以谈些自己的童年往事,让孩子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因此走路是聊天的好时机,也是彼此学会“分享”的时刻。而亲子间如果一起走路去探访未知的山涧,欣赏落花缤纷的油桐花五月雪等,也可以创造属于共有的回忆。亲子一起走路的另一项功能就是“引导”的功能,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周遭的环境,可以教他认识家附近有哪些新开的商店,也可以到固定点走路,例如植物园、动物园等,有些动植物可能也是家长不认识的,借由带孩子认识的过程中,大人也可以重新认识。第三则是“休闲”,亲子共同走路,可以列为每天的休闲时光,当做放松心情、转换心境的方式,走在有变化的地方,可以让你有新的思考、新的刺激,因此要让小孩从小学会走出人生的道理。(www.xing528.com)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常会感到有气乏力,腰背酸胀,精神疲劳,去医院内、外、妇科逐项检查,却没有发现异常。在同样的工作场所,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周围的许多人都有着类似的症状: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头晕、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烦躁不安、背痛或胃痛。一位技术人员说,为了应付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以至于每年要参加两次技术考核,连上厕所都得一路小跑过去。由于承担着大量繁重的日常工作,许多人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目前,公务员队伍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事业心与家庭责任感,使他们经常忘我工作,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更多的人则因正值年富力强,而忽视了自身对疾病的脆弱和敏感的一面。除了快节奏的日常生活外,还面临诸多挑战。譬如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被降级、下岗、怕工作不好被同事、社会轻视等。依据最新观点,压力是重要元凶,压力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当人的心理调整出现问题,人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惧、气愤等负面情绪使身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人体内抗体减少,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减弱。专家指出,长时间坐位工作,特别是长时间坐着伏案书写,如不注意工作姿势,容易形成脊柱侧曲或驼背。且长期坐位工作可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促使腹腔和盆腔静脉淤血,易招致消化不良及痔疮发生。女性长期坐位工作,会使盆腔器官长期处于充血状态,易发生月经不调和痛经,此外,长期坐位工作骨盆底部的肌肉缺乏锻炼,久之,可导致肌肉松弛无力,易发生便秘。除此以外,久坐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长期的过度紧张等,使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接踵而至。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锻炼,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影响心肌的供养状况和营养,使血液的氧饱和度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故久坐办公室的人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更大,这些症状被称为“办公室综合征”。人们常用富有朝气、身强力壮来形容办公室一族。然而现实是在每年的干部例行体检中,貌似健康人的身体却已潜伏着疾病的征兆或是早已疾病缠身,更多的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英年早逝的事例令人沉痛和惋惜。这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步步逼近这些年轻的生命,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已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要解决上班族“办公室综合征”这一问题并不难,方法简单那就是走!只要你面对现实,高度重视,狠下决心,迈开步伐往前走,就会收益多多。
2001年,任对外贸易公司总经理助理,38岁的芹女士体内查出癌细胞,两年间连续手术3次。2004年又被查出乳腺癌,且有40%淋巴转移。得知这一结果后,她一度无助、悲哀,但是坚强的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积极治疗,坚持每天早上走路,遇上下雨天就套一件雨披。没多久,她感觉到身体开始出现微妙变化,人比以前精神了,力气也大了。渐渐地,周围开始有癌友跟着她一起走路,带教的“徒弟”也越来越多。如今,抗癌成功的她深信,走路抗癌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国地质大学赵鹏大院士已76岁高龄,精神矍铄。他告诉人们,自己平均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中午基本不睡午觉。平时锻炼就是每天上下班时快走1000步,多年来已成习惯。68岁的朱英国院士表示,平时没有专门的时间锻炼,只有把走路当成健身。中科院武汉分院刘建康院士则每天清晨拿着计步器,到户外步行约7000步,然后洗澡、吃早餐,开始一天的工作。1934年10月,时任红军教导师参谋长的孙毅骑马参加了长征。当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李德得知孙毅原来参加过旧军队时,便说:“旧军官怎么能骑马?”于是把他的战马收缴了。从此,孙毅只好徒步参加长征,在左倾路线的打击下,他的职务也一降再降,由师参谋长降为团参谋长,最后降为普通参谋。但他始终走在长征路上不退缩。他很幽默地说:“我每天走路的习惯就是从长征开始养成的,我走到陕北,走到今天,走出一个好身体。我这叫因祸得福,还得感谢李德啊!”孙毅是闻名遐迩的一位老将军,1993年5月12日他过90岁生日那天,当时任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就对他说:“我要交给你一个光荣的任务——希望你带个头,成为全军第一个百岁将军!”2003年7月15日孙毅将军逝世,享年一百岁零两个月,果然如愿以偿。他最终能获得享年百岁之高寿,其养生长寿的妙术,除了精神愉悦,心态良好,为人勤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道德高尚,家庭和睦幸福等诸多因素之外,最主要的是得益于走路。
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走,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其最终到达的目的地也不尽相同。有些路刚开始很窄,有很多荆棘,有些喜欢开拓的人选择了这条路,当发现走另外一条平和大道的人已经跑在他前面时,有一部分人开始后悔。小部分人便临时变卦,重新走那条平和大道,剩下来的人遇到更多的荆棘和苦难,于是大家相互勉励,继续前进。此时又一小部分人失去斗志,感觉已经到了山穷水复的地步,终于忍不住选择了放弃。而继续留下来的一小部分人,有着无穷的智慧,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有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和胆魄,具有不怕挫折的乐观心态。当跨越最困难的山丘之后,发现面前是一条康庄大道,然而能来到这条路上的人很少很少。另一条路因为好走,人就越挤越多,残酷的竞争使这些人过早地被淘汰。因为人多,路虽然宽但却很拥挤,此时他们会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勇敢一点去拼搏,除了后悔和埋怨,只有佩服当初敢于走那条路的人。其实人生就是路,只要敢去拼搏,敢去走,就会达到理想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