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颈部解剖-话说健康-话说健康

颈部解剖-话说健康-话说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2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第二颈椎又叫枢椎。第二颈脊神经位于该关节的后方,与下位颈脊神经和椎间关节的位置关系不同。测量时颈部自然伸直,下颌内收。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由第二~七颈椎完成。一般随年龄的增长,颈部活动亦渐受

第二节 颈 部 解 剖

颈椎病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性症候群。从颈椎的“地理位置”来看,它位于人体脊柱的上端,而脊柱是体内最重要的健康中枢,整个脊柱中所含的脊髓是人体二级生命中枢,仅次于人体一级生命中枢——头颅。颈椎的位置还靠近人体的咽喉,不仅要上承头颅的重量,还下接活动性较小的胸椎和腰椎,既要负重,又要灵活活动,久而久之,就容易因疲劳过度而导致发病。所以颈椎是人体的一个重要“要塞”。由于颈椎所处的位置特殊,由颈椎退变而致的颈椎增生,会对整体健康产生一系列反应:(1)颈椎增生会刺激到血管,引起以头晕和以头晕为代表的一系列症状反应;(2)刺激到神经,会感觉到手麻、手疼,活动不便;(3)刺激到颈部脊髓,会影响到内脏功能、下肢行走等重要功能。从具体症状来看,颈椎病也是引起血压不稳、心脑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它会引起眩晕、耳鸣、记忆力差、心慌、胸闷、心率失常、胃痛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多种症状。

颈椎共有七个组成,除颈1和颈2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颈7和胸1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呈椭圆形的柱状体,与椎体相连的是椎弓,二者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个凹陷,医学上称之为切迹。上下切迹相对形成了椎间孔,颈神经根就从此发出,通常颈神经仅占椎间孔的一半,因而不会受到挤压,但在颈椎错位、骨折、骨刺、韧带肥厚等病变时,椎间孔就会变小或相对变小,神经根就会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状。在每一颈椎上有7个突起,突向后下方的是棘突,其尾部多呈叉状。伸向两侧的为横突,其上有一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通过。在椎弓的两侧各有一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该关节近水平位,上关节面向后上,下关节面向内下,这样有利于颈椎的屈伸活动。颈椎还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椎体的特殊关节,称为钩椎关节。它由椎体侧后方的钩突和椎体下面侧方的斜坡对合而成。该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但当因退行变化发生增生时,则可影响位于其侧方的椎动脉的血液循环,并可压迫位于其后方的脊神经根。(www.xing528.com)

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其后(内)面中部有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后弓较长,其后方有一结节,此结节突向上方,后方是两侧头小直肌的附着处。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部各有一沟,称椎动脉沟。椎动脉上行出横突孔,绕过侧块,跨过此沟,再穿通环枕后膜,经枕骨大孔而进入颅腔。侧块上方有椭圆形凹陷的关节面,朝向内、前、上方,与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侧块下方有较平坦的关节面,朝向前、下、稍内方,与第二颈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侧块的外方有横突,能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比其他颈椎的横突既长且大。第二颈椎又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齿突根部的后方,有寰横韧带,但此韧带较细小。齿突前面有一关节面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上关节面位于椎体和椎根联结处上方的粗大稍出的骨块上,朝向上、后、稍外方,与寰椎的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第二颈脊神经位于该关节的后方,与下位颈脊神经和椎间关节的位置关系不同。枢椎的椎板较厚,其棘突较其下位者长而粗大,在X线片上看到上部颈椎有最大棘突者即为第二颈椎。枢椎的横突较小,方向朝下,只具有一个明显的后结节。第三~六颈椎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1)椎体,一般较小,呈横椭圆形,上面的左右径约为2.41cm,下面约为2.28cm,均大于前后径。椎体中部略细,上、下两端膨大,高约1.47cm,上面在左右径上凹陷,下面在前后径上凹陷。上、下椎体之间形成了马鞍状的对合,以便保持颈部脊柱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椎体上面的后缘两侧有向上的脊状突起称为钩突,它们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后缘两侧呈斜坡形对应部分相对合,形成所谓钩椎关节,即Luschka关节。颈椎4~6水平的Luschka关节是骨赘的好发部位。(2)椎弓,椎弓向前与椎体相连处较细,称为椎弓根。上、下椎弓根之间合成椎间孔,椎间孔的前内侧壁为椎间盘,上下为椎弓根,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及其关节囊,脊神经也在此合成并由此孔穿出,神经根的营养动脉也经此孔进入椎管。椎弓根向后是板状部分称为椎板,上下椎板之间有黄韧带连接。(3)突起,棘突位于椎弓的正中,呈前后位,突向后下方,棘突的末端一般都是分叉的,而第七颈椎分叉率只有4%。横突呈额状位突向外方,略短而宽,上面有一深沟称为脊神经沟,有脊神经通过。横突的末端分裂成前、后两个结节,围成横突孔。关节突呈短柱状,位于横突之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颈椎关节突的排列便利前屈和后伸运动。关节面平滑,呈卵圆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面朝向下前方,可以在下一个颈椎的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第七颈椎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长外,其余的结构和普通颈椎一样。由于其棘突很长,末端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突于皮下,而被称为隆椎,它随着颈部的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颈椎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因此,颈椎的活动范围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上述运动综合形成的环转运动。在医学上,关节活动范围称为关节活动度,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测定。测量时颈部自然伸直,下颌内收。一般情况下,颈椎的前屈、后伸(俗称低头、仰头)分别为45°,是上下椎体的椎间关节前后滑动的结果。过度前屈会受到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和颈后肌群的限制。过度后伸则会受到前纵韧带和颈前肌群的约束。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由第二~七颈椎完成。要进行左右侧屈45°活动时,主要依靠对侧的关节囊及韧带限制,侧屈主要由中段颈椎完成。要进行左右75°旋转时,主要由寰枢关节来完成。环转运动则是上述活动的连贯作用来完成。点头动作发生在寰枕关节,摇头动作发生在寰枢关节。颈椎的活动度由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职业、锻炼情况有关。一般随年龄的增长,颈部活动亦渐受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