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人们在实践中顺利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或者说是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它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认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有效地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与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密切相关。一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新环境会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高职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高职毕业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的前提,所以,适应社会的意识不是很强,能力不是很高。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高职毕业生只有注意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应当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而不能是消极地等待或向困难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如果只讲适应,不思进取和改造,不仅个人得不到进步,也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一、适应高职教育
人的一生,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而适应只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一个新起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主动地适应新规则、用新思想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等。具体来说,高职学生从一入校就应尽快融入高职教育和学习当中,同时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所欢迎的人的能力和素质结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锻炼,以便毕业时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之中。可是每年新生入学后不久人们便会发现,一些同学的情绪出现了异常:有的懒散起来了,他们逛街、上网、打牌、睡大觉;有的整天心事重重,融入不到班级、系级、院级的学习和各项活动之中。一眨眼,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过去,他们的功课都在60分左右,甚至不及格,要补考,各种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素质不仅没有提高,而且还出现了新的问题。可以说,这些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学生在生活环境改变后,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但每个人在意识到这点后,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以避免产生异常情绪,造成破坏性后果。因此,一个问题摆在新同学面前:必须学会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尽快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这种适应能力的提高会给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的适应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调适呢?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及时完成认同过程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单位(如家庭、学校、工厂、机关)中生活。承认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单位内,愿为搞好这个单位出力,这便是认同感。我们看到,不少新生入学很长时间了,仍把自己当成“校外人”。他们不管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有不满意就骂学校。如:宿舍卫生搞不好,骂学校;伙食差些,骂学校;教材缺页,骂学校;连走路被绊着也骂学校等。似乎搞好学校他们没有一点责任。缺乏认同感正是影响他们情绪的一个重要根源。
事实证明,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责任感,是搞好一个群体和一个单位的基础。如果单位成员个个身在群体内,心在群体外,不愿为群体尽一份责任,却把群体当成进攻目标,这个群体就一定搞不好。我国经济目前还不够发达,大部分大学的生活、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加上大家都是初来乍到,一时的混乱现象难以避免,有时问题还可能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这一切,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大家自己动手解决,如清洁卫生问题、宿舍秩序问题。另一些问题可以抱着谅解的态度、协商的态度来解决,如生活设施问题、伙食问题。这时学生会和班委能起积极作用,应尽量发挥它们的作用。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窝火、发火会大大伤害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影响团结,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要学会适应高职教育。
要是你发觉自己对这对那都不满意,应及时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是我的家,我该采取什么态度?不就是先容忍一下,再想办法解决吗?哪能样样事都大吵大闹呢?请记住,多一份认同感,就多一份风格;多一份建设性,就多一份成熟。
(二)及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同学们在中小学阶段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家门,生活视角是狭窄的。跨进高职校园后,就身在大中城市了,外面灯红酒绿,会形成诱惑;囊中羞涩,会感到辛酸;物价攀高,会使人处境窘迫。总之,过去由父母承担的心理压力,现在要自己承担了。如果缺乏心理准备,心理承受力脆弱,那么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所以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切实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如果连买饭的钱都不够,心理当然就难以承受。家长、学校都有义务帮助你们。可以办理助学贷款,参加勤工助学等,只要不采取逃避态度,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及时扩大自己的人生视角、社会视角,对生活前景、自己的前途看得远些、开阔些。这就可以使自己对困难采取乐观主义态度。假如你感到生活压力影响到你的情绪时,不妨看看报纸,听听新闻,你会从中感触时代脉搏的跳动,获得稳定情绪的力量。愿同学们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这是能力也是素质,因为,提高这种适应能力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将来踏上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
二、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与毕业生工作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而且对用人单位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最近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15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民营及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部分高校进行调查,题目是“什么样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最欢迎。”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以下八种素质的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综合素质好
某某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领导表示:“我们公司不苛求名校和专业对口,即使是比较冷僻的专业,只要学生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遇到问题能及时看到症结所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的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制定出可操作的方案,同样会受到欢迎”。问卷调查分析指出: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更加关注人才的质量。因为人才是创造产品、提供服务、为企业赢得利润的主要因素。有些企业,尤其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不是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企业的用人特点。个人综合素质比学历更重要。
(二)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现在有的年轻人职业素质比较差。如: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早晨上班迟到的理由居然是昨晚看电视节目看得太晚了。又如:新来的大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不及时与同事沟通交流,等到领导过问时才汇报,以致耽误了工作的进展。这些都是没有敬业精神、职业素质差的表现。中关村电子有限公司的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士说:“企业希望学校对学生加强社会生存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情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就相对容易培养了。”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士说:“我们把高素质、忠诚负责的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敬业精神体现在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为做好工作而主动学习、注重细节、不讲回报等方面。”
(三)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员工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壳牌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公司在招聘人员时,会重点考查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和职业定位是否与公司的需求相吻合、个人的自我认识和发展空间是否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趋势相吻合。”同样,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也表示:“我们招聘员工的标准之一,是要求对方能够与企业文化、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够非常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与企业共同发展。”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提示:“大学生求职前,要着重对所选择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一些了解,并看自己是否认同该企业文化。如果想加入这个企业,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以便进入企业后,自觉地把自己融入这个团队中,以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企业尽职尽责。”
(四)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士都一致认为,宁可要一个对企业足够忠诚、哪怕能力差一点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能力非凡但却朝三暮四的员工。员工对企业忠诚,表现在员工对公司事业兴旺和成功的兴趣方面,不管领导在不在场,都要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有归属感的员工,他的忠诚最终会让他达到理想的目标,从而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领导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领导得力助手的人。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指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要考查其能力水平外,个人品行是最重要的评估方面。没有品行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品行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忠诚度。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于企业的人,才是每个企业最需要的理想的人才。”
(五)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某科技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介绍说:“专业技能是我们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IT行业招人时更是注重应聘者的技术能力。在招聘时应聘者如果是同等能力,也许会优先录取研究生。但是,进入公司后学历高低就不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了,公司会更看重实际操作技术,谁能做出来,谁就有本事,谁就拿高工资。”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指出:“专业技能是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很看重的用人标准,对专业人才的选拔可以说是精挑细选。”
(六)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
东方科技集团人事部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公司认为,大学生最需要提高的能力是沟通能力。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的的人。”企业特别需要性格开朗、善于交流、有好人缘的员工。这样的人有一种亲和力,能够吸引同事跟他合作,给予他人帮助。通过他的努力,能够赢得更多的客户,使企业财源滚滚。(www.xing528.com)
(七)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士认为:“金山特别欣赏有团队精神的员工,因为在软件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如果有一名员工在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士认为:“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一个人是属于团队的,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社会关系氛围中,个人的成长才会更加顺利。”
(八)带着热情去工作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要求求职者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要看他是否有工作热情。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人,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的。热情是一种强劲的积极情绪,是一种对人、对工作和信仰的强烈情感。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指出:“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员工,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创造业绩。只有那些对自己的愿望有真正热情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愿望变成美好的现实。”
根据用人单位的调查,明显能够看出,大学生要让自己受企业欢迎,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关键的是还要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去适应社会需求。
三、培养适应能力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活动的内容、宗旨,有意识地强化对自己适应能力的培养。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因而高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现实条件,选择一定的目标,主动地培养和发展某种能力,或放弃、改造某种能力,并根据实践中获得的对自身能力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原有的能力进行完善、调整,建立有特色的能力结构。
(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必经之路
1.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认识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职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参与意识,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确立个人的努力方向,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
2.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社会实践使大学生通过一定社会角色的体验,看到人生追求、知识及能力结构方面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和矛盾。进而可以主动、自觉地按照社会的需要重塑自己的人生追求、道德情感、知识结构,尽快缩短自己与社会期待的理想角色的距离,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调整和校正,使自己尽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实现高职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二)如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在校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还会为其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储备和良好的心理准备基础。那么,作为在校高职学生,该如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呢?
1.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三种渠道。
(1)参加校内各种社团。
(2)参加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团委、院系等组织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生产性实习实训。
(3)自己利用每年假期时间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职业生活,提升职业能力。
2.参加社会实践要注意的问题。
(1)单独进行社会实践,应到院系办公室开好介绍信。
(2)结合确定的社会实践内容,努力寻找实践机会,为就业增加筹码。
(3)完成社会实践后,大学生应向接受单位汇报情况,请接受单位给予评价,并请接受单位负责人对评价签字,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
(4)不要小题大做。领导交代给你一个具体任务,任务本身常常带有“短、平、快”的性质,而年轻人常常想一鸣惊人,容易犯“简单任务复杂化”的毛病。
(5)不要自命不凡,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工作制度、流程和职位说明书之外,还要虚心地向老员工请教那些看不见的“潜规则”。
(6)参加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处理好“一个关系”,做到“四个结合”。“一个关系”是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要使它们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四个结合”是指:一是要与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相结合,二是要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三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四是要与未来就业相结合。只有做到“一个关系,四个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身能力,更好地达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目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大部分学校与专业的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环节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单纯地依靠学校的“教”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面向社会主动实践。学生的社会实践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勤工俭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