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制订职业生涯策略
案例
刘德华的选择
第一次要面对人生抉择是初中毕业那年,左手拿着无线艺员训练班的报名表格,右手拿着应届高等程度教育课程的报名表,顿时觉得自己的前途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要继续学业,还是去读艺员训练班?再念两年中学毕业后又何去何从?是再念大学,然后学士、硕士、博士这样一路念下去?还是选修艺员训练班有一技之长,将来无论条件符合与否,台前幕后也好,总算有门专业知识傍身?
一连串的问题在我心中此起彼伏地想起,魔鬼、天使各据一方,展开辩论大会。
经过反反复复的考虑,我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逐一写在纸上,自己给自己理智地分析利弊。这样念书一直下去适合我的性格吗?我喜欢艺术工作吗?我喜欢什么样的人生呢?平稳安定?还是多姿多彩,充满挑战?
直到那一天才明白,自己才是自己生命最大的主宰,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是自己决定的路,与天无忧。我的心作了我的指南针,只有它才会明白我要的方向,也是它让我选择了左手那张报名表格。
(资料来源:刘德华,《我是这样长大的》)
有人说人生充满选择,但关键处只有几步。正如下棋,一步之差,可能满盘皆输。生活就是由一系列的选择组成的,在作出选择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过程——决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决策往往在不经意中就完成了,其过程相当缺乏理性。但关于生涯决策却非一蹴而就。
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常常会令人左右为难,很难用简单的方程式来概括。人不可能完全理性,但学会把一些理性的方法引入到生涯决策中,培养理性决策的能力将使你受益终生。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是果断的还是犹豫的?是理智的还是逃避的?我们在决策的时候要考虑哪些要素?我们应该学会的决策方式是什么?
一、决策风格
做决策是人成长过程的重要环节,一些重要决策甚至可能成为人一生的里程碑。对于如何做决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或者说每个人的决策风格是不同的,在职业生涯的决策上亦是如此。根据学者哈瑞恩(Harren)的观察,大部分人的职业生涯决策方式可以归纳为理性型、直觉型、依赖型和犹豫型四种类型。
1.理性型。此种形态的人合乎逻辑,系统地收集充分的生涯相关信息,且分析各个选项的利弊得失,按部就班地做出最佳的决定。理性型的决定包含探索个人与环境的需求,优点是得出的结果较为合理,但要考虑时间因素,需要花费工夫在前期信息资料的收集上,有错失良机的可能。理性型的决策形态是做出合理客观决策的充分保障。大部分职场成功人士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都是非常理性的。
比如小李准备投入保险业,在毕业的前一年,他和保险从业人员有很多的接触。为了训练自己突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能在短时间内与陌生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小李报名参加了人际关系训练课程。经过很多的利弊分析与筹划,最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小李在毕业后正式投入保险业。他相信这是最适合他的选择。
2.直觉型。此种形态的人凭借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感受或者情绪反应,做出直接的决定。他们做决定往往跟着感觉走,全凭感觉,较为冲动,很少能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他们往往较少在一个领域纵深下去,所以较难在同一工作上晋升到较高的职位。因而,直觉型的人可能常常会对结果不满意。但他们能为自己的抉择负责。直觉型的决定是自发性的,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非常有用,缺点是容易受主观意见影响。
比如小萍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孩,在高三时,她毅然放弃推荐保送同济大学的名额,宁愿辛苦复习,参加高考,就是为了圆自己和家人的一个“复旦梦”,并如愿以偿考入了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学三年级时,她又开始准备考研,想跨专业考本校法理学的研究生,原因是她对法律产生了兴趣。在考研失败后,酷爱旅行的她,凭着冲劲与直觉到一家旅行社上班,现在正在埋头考导游证。小萍在生涯抉择路口决定走自己的路,同时,她又勇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从不后悔。
3.依赖型。此种形态的人常常等待或依赖他人为自己收集信息且做决定,较为被动和顺从,十分关注他人的意见和期望,个人行为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对于此类型的人而言,社会赞许、社会评价、社会规范是决定的标准,他们说得最多是“爸妈叫我去……”、“我的男朋友(女朋友)希望……”、“他们认为我很适合……”、“他们认为我可以……,可是……”。依赖型最省时省力,且父母长辈的意见有时确实是宝贵的经验之谈,但不见得是最有效、最合适的策略。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亚洲的孩子比较倾向于这种决策类型。
4.犹豫型。此种形态的人因为选择的项目太多,无法从中做出取舍,经常处于挣扎状态,下不了决心。比如,“我怕自己一旦做出选择,之后又会改变”,“我绝不能轻易决定,万一出错了,那就惨了”。这种类型比较容易延误良机,是对个体负面影响最大的决策风格。犹豫型的思路往往会“冻结”我们的生涯决策,从而对良好的决策制订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好处则是可以收集充分完整的信息资料。
比如海燕大学毕业后到某集团分公司做人事助理不到半年,鉴于她出色的表现,现有两个升迁机会供她选择:一个是当分公司某项目经理,这样可以独当一面,但她又担心自己管理经验不足;另一个是调到在北京的集团公司总部做人事助理,到那里可以学到很多高层管理经验,可助理工作繁琐,她又觉得很不乐意。想来想去,夜夜失眠,考虑了一个多星期都无法做出选择。她说:“我很难很快做决定,无论是平时买东西也好,还是选择工作也好,总是考虑很多因素,害怕太快做决定会不妥,真不知如何是好。”
结合以上分析的四种决策风格特征,我们通过下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上述四种决策风格在决策时间、搜集信息、决策的自主性和连续性等方面的差异。四种决策类型的差异比较如表4-3所示。
表4-3 四种决策风格的差异比较
二、职业生涯决策的方法
(一)5W法
“5W法”即用“Who”和4个“What”归零思考。这是一种被许多人士成功应用的方法,依托的是归零思考的模式:从问自己是谁开始,如果能够成功回答完五个问题,你就有最后答案了。
1.五个“W”的内涵:
Who am you?你是谁?
What you want?你想做什么?
What can you do?你能做什么?
What can support you?环境支持你做什么?
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以上五个“W”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使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达到最大限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就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2.如何思考五个“W”:在思考和回答上以五个“W”时,首先要转换角色,把你变化成我。分别为:
我是谁?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一列出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清醒的、全面的自我认识。
我想做什么?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心理进行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个人的兴趣和目标会逐渐固定下来,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终生理想。
我能做什么?个人职业的定位最终以自己的能力为根本基础,而其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因而,必须对自己的能力与潜力进行全面总结。对于自身潜力的了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如个人兴趣、毅力、临事判断力与决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环境对于职业选择有重要影响。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环境中的人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事实也证明,人脉资源越丰富的大学生找工作越容易。
我的最终生涯目标是什么?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后,就能从各个方面找到对己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那么,对于第五个问题自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发现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有希望实现的最终生涯目标。
活动练习
我的5W
1.What am I?(我是谁?)
优势:
不足:
2.What I want?(我想做什么?)(www.xing528.com)
①
②
③
3.What can I do?(我能做什么?)
①
②
③
4.What can support me?(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
支持:
限制:
5.What can I be in the end?(我最终的职业生涯目标是什么?)
为了我的职业目标,我的行动计划是:
①
②
③
5W法是通过一步步的分析,帮助你澄清生涯目标的选择,在分析中让你渐渐地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和职业机会,从而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二)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其中SWOT以其很好的分析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的自我分析之中。
在制订生涯目标时,一要考虑到自身内部因素,二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SWOT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诊断方法,可以帮助你分析你的个人优点和弱点在哪里,并且教你评估出自己所感兴趣的不同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所在。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SW,主要用于分析内部条件;下半部分为OT,主要用于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决策的SWOT分析模型如表4-4所示。
表4-4 职业生涯决策的SWOT分析模型
进行SWOT分析应注意的方面:
要对个人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优势,也不要过于自卑,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应客观全面。同时要区分个人的现状与前景。
要与其他专业的同学或计划从事同一职业的竞争者进行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在进行SWOT分析时,要注意SWOT分析法的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三)职业决策平衡单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有时会碰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不同的职业发展方案的选择问题,此时,如果能进行直观的量化,可能会使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更加清晰。职业决策平衡单方法和技术可以通过打分的方式,量化你的各项职业选择的分数,帮助你进行职业生涯目标的决策。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操作方法如下。
1.确定你的职业决策考虑因素。
(1)“我”部分。本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我精神部分,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心理需求(自尊、自我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成就感、自我实现的程度、兴趣的满足、挑战性、社会声望的提高、发挥个人的才能等;二是自我物质部分,包括升迁机会、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工作发展前景、工作内容、休闲时间、生活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足够的社会资源、能提供的培训机会、就业机会等。
(2)外在部分。本部分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精神部分,包括父母、师长、配偶、家人的支持等;二是外在物质部分,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择偶及建立家庭、与家人相处时间、家庭地位等。
2.利用职业决策平衡单进行职业生涯目标决策。
列出三至五个你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分别填到表格的职业方案中。具体方法为:在第一栏“职业决策考虑要素”中,根据对你而言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赋予它权重,加权范围1~5倍,填写到“权重”一栏。权重即是你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所看重的程度。某要素的权重越大,说明你越看重该要素。
3.打分。根据第一栏中的职业决策考虑要素给每个职业方案打分,每个方案的得分或失分,可根据该方案具有的优势(得分)、缺点(失分)来回答,计分范围为1~10分(注:每个方案的得分或失分只能填一项,可参照案例)。
4.计分方法。将每一项的得分或失分乘上权重,得到加权后的得分和失分,并分别计算出总和(即加权后合计);再把加权后的“得失差数”算出来,并据此作出最终决定。得分越大,该职业方案越适合你。
案例
小王的职业决策平衡单
个人简介:小王,男,现为某高职大学三年级电气专业男生。专业成绩好,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爱与人交往、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是学生干部和社团的活跃分子,组织能力强。目前他有三个职业生涯发展的打算,分别是成为电气维修人员、电气销售人员、办公室助理文员。以下是他三种选择的决策平衡单事例。
小王通过职业决策平衡单的决策后,他的决策方案的得分分别是:电气维修人员>电气销售人员>办公室助理文员。综合平衡之后,成为电气维修人员较为符合他的职业生涯目标。
案例思考题
活动练习
我的职业决策平衡单
案例思考题
1.在大学里你认为自己要完成哪些目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包括学习、生活、能力成长等方面)
2.描绘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图时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