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走 出 误 区
走同坐、站一样,与仪态美关系密切。人们的走路姿势各有不同,有的步伐矫健、动作敏捷、给人以健壮、活泼、精神抖擞之感;有的步居轻盈、体态端庄,使人感到斯文、优美而庄重,有的则相反,走起路来上下摆动,左右摇晃。眼若鼠目,左顾右盼,给人以庸俗、轻薄、猥琐的感觉;有的弓腰突肚,两手在身后像鸭子一样划来划去;有的俯首驼背,八字脚、罗圈腿,有失形象。目前在走路人群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误区:(1)穿紧身衣走路:同跑步时要穿运动服一样,健身走同样要身着运动服,在没有束缚的感觉中活动,会让人很舒服,所以不能穿紧身衣走路。(2)穿尼龙袜或薄丝袜走路:应穿全棉且较厚的袜子走路,以起到缓冲作用。(3)在水泥马路上走路;包括健身走在内的所有运动都不要在马路上(尤其是水泥路面)进行,因为除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对健康不利外,长期在较硬质地的路面上行走易导致运动损伤。(4)穿平底鞋走路:很多人认为超市卖的薄底鞋很适合走路,或是穿皮鞋走路健身,这都是非常错误的做法。75%的运动伤害来自吸震不良,走路健身需要一双合适的鞋保护双足。因为太薄或太硬的鞋子会将路面的不良情况直接反馈到脚部,从而失去缓冲和保护脚部的作用,所以走路健身时一定要穿弹性较好的运动鞋或旅游鞋。(5)总在一侧走路:在一些路面不平的场所走路时,不要老走一边,因为坑坑洼洼的路面会使某一侧腿部受力过大,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6)长时间快步走路:走路的最佳时间是在一小时以内,走长了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而走路的快慢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千万不要走得气喘吁吁的,觉得累了要马上停下来。(7)走路时不带任何东西:在夏天走路健身时,可戴太阳帽,同时随身准备一瓶水,老年人则要准备几颗水果糖,以防低血糖。冬天走路健身时,要佩戴手套和帽子。良好的步态应该是自如、轻盈、矫健、敏捷。一要形成良好的步态就首先要掌握好适当的速度走路。人的双脚一前一后的反复出现,就可以给人以节奏的美感。走路时,速度不可太快或太慢,太快会使全身出现摇摆,尤其是女性更为显著。身体的前后摆动太大,或周身肌肉的抖动太大,都会使人的空间视觉形象失去平衡;太慢也不好,会使全身肌肉出现松弛,从而失去生活的节奏与力度,给人一种疏懒与精神不振的感觉。二要注意重心稳定。走路时,应微微收腹。收腹与挺胸的动作是自然连在一起的,只有当人体的重心略微向前靠,使其正好落在脊柱的前方,才能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前进感。走路时,上半身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要左右摇摆。手的摆动幅度也应与速度相宜,如果头前倾或后仰,身体左右摆动过大,手的摆动幅度过大,就可能造成“重心位移”,走路的姿态变成摇摇摆摆,很不稳定。三要步态轻巧。轻巧的步态要依靠全身动作的协调,来获得轻巧感。走路时需用腰力,同时脚与腿合理使用,不要用大腿迈步,要用小腿迈步。即走路时大腿指起的幅度不宜太大,如果幅度太大,就会造成上半身向后倾斜,加大了全身的摆动,让人觉得“很吃力”,小腿迈步则显得很轻盈。 走路时应该是脚掌先落地,然后脚后跟触地。从美学的角度讲,前脚掌先触地,能减少全身的摆动与颠簸,给人一种轻巧感。四是不要扭动臀部。尤其是女性,臀部过大的扭动,会构成心理上的“异向差”,从而肢解了人体走路的和谐美感。因此,多余的、矫揉造作的动作,都会影响步态的优美。一个人的良好站态、行态、坐态,都是人的自然形体在空间的形象显现。良好的举止,会给公众留下一种造型的美,如果把一个人出现频率很高的形体动作“筛选”出来,那么.这些具有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动作,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风度。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人,喜欢背着手走路,据说是为了纠正驼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背着手走路,于驼背无益,反而有害,同时还会增加不安全因素。人背转双手时,手臂向内向后旋转,上臂的肩端就会向前旋出,肩关节相应向前向内突出,上身重心前移,向前倾斜。走路时为保持平衡,头颈及下巴也会向前伸出,这样的姿势走路,由于重心不稳,稍有不慎就容易摔倒,致肱骨颈骨折或肘部受伤,若俯冲向前,磕破嘴唇或磕掉牙齿都有可能。也有一些人走路的姿势不好,会导致许多问题,常见有以下几种。(1)踢着走:有些人因为怕地上的脏水或脏东西弄脏鞋子或裤子,习惯就是踢着走。踢着走的时候身体会向前倾,走路时只有脚尖踢到地面,然后膝盖就一弯,脚跟就往上一提。所以,走路的时候腰部很少出力,很像走小碎步一般。(2)压脚走:与踢着走很类似,但压脚走的方式却是双脚着地的时间比提脚走的人长。走的时候身体重量会整个压在脚尖上,然后再抬起来。(3)内八字走:内八字走法长久下来会造成O形腿。(4)外八字走:外八字走法会使膝盖向外,甚至产生X形腿。(5)踮脚尖走:由于过于在脚尖上用力,很容易导致萝卜腿。错误的走路姿态不但会影响你的整体美感,对身体和骨骼也有害,而且和健康状态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鸭行步态:行走时挺腰凸肚,臀部左右摇摆如鸭行状,这是进行性营养不良的表现,可能患有“腰椎狭窄症”,也可见于佝偻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②剪刀步态:双腿僵硬,两脚向内交叉,膝部靠近似剪刀样。行走步态小而慢,常足尖踏地而行似跳芭蕾舞,见于双侧大脑或脊髓的病变,如脑性瘫痪或家族性痉挛性截瘫。③公鸡步态:站立时两大腿靠近,小腿略分开,双足似足尖站立。行走时像跳芭蕾舞样呈足尖步行。见于脊髓病变,如炎症、截瘫等。④跳跃步态:见于患有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小儿,是由于患儿在1~2岁期间肌肉注射过多造成。表现为下蹲时两膝不能并拢,两腿必须分开,两侧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犹如青蛙屈曲时的后肢。站立时,两下肢轻度外旋,不能完全并拢,呈“外八字”。行走时呈“八字”蹒跚步态。快步行走时,由于屈髋受限,步态呈跳跃状,故称之为跳步。喝醉酒样步态。如果走路时就像喝醉酒的人一样缓慢,而且还摇摇晃晃,就可能患有“退行性颈脊髓病”。这些患者往往伴有不能用筷子、扣衬衫扣子吃力等情形。如果症状不严重,可以同时接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症状严重者就要接受手术治疗。⑤小步幅伴手颤步态:如果弯着腰、步幅变小、脚不能离地,特别是在看电视时出现手颤的症状,就有可能是帕金森病。迄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像治疗高血压一样,用药物缓解症状。标准的走路姿势应该是上体伸直,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要过于用力,心情舒畅,步伐轻松,飒爽英姿。走路时全身精神集中,抬头,挺胸,收腹,提臀,抬脚有力,落地无声,双手自然摇摆。步伐大小适中,一般的标准是身高乘以0.3,这样的步伐一般不会造成疲劳,脚尖踢出的幅度为5°~10°,眼睛直视前方15~20米,鞋子尽量舒适为宜,若在都市中行走,则要注意交通事故与空气污染,最好避免在上下班时间走路,走路时不要注意别人,我是我,别人是别人。走路时的正确姿势,要在平时练习时就养成习惯,如果走路姿势正确的话,肌肉会紧缩,并能消除多余的赘肉,经过一段时间走路,赘肉未减,这是因为走路的方法不对。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婴儿走路越早就越健康。不少父母超前让婴儿学走路,确实有许多婴儿不负父母的期望,在1周岁前就会走路了。但这种认识和做法恰恰是育儿的一个误区。近年光学界权威专家反复强调了周岁内婴儿不应当学走路,而应当学爬的观点。这是因为婴儿出生后都是近视眼,而爬行是小儿视力正常健康发育必须经过的一个极重要的阶段。因此,未满1周岁的婴儿,只能学爬,不能学走,否则易发生儿童视力发育障碍。当前在我国,尤其在城市中小儿患近视眼的较多,虽然原因比较复杂,但婴儿过早地学走路而不学爬也是一个因素。过早让婴儿走路,会增加“X”形和“O”形腿的发生率,这需要引起父母高度重视。另外,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车祸中受伤而死亡的行人中,有1/4是5~9岁的儿童,这些儿童都未被教导正确的走路安全技巧,以及如何正确的通过马路,因此对教导儿童正确的安全走路技巧是相当重要。要鼓励儿童多走路,父母亲在走路時,应边走边教导孩子安全走路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要鼓励儿童多走路,父母亲在走路时,应边走边教导孩子安全走路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一是不要单独一个人走,要结伴而行。告诉他们最安全通往学校的路径,这些路径必须是交通量少和经过最少的十字路口。二是多走小巷,少走大马路,不要边走边玩,走路要靠左边,可以看到迎面而来的车辆,大的儿童牵小的儿童行走时,让较小的儿童靠路边走。三是要随时注意驶入和驶出的车辆。过马路时,在路口要先停下来,先看左再看右,同时再听听看是否有汽车声接近的声音,当绿灯亮时,要先等一等,不要马上通过,以免被抢黄灯的急驶车辆撞上,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有右转车辆驶近。四是要提醒孩子只有在绿灯亮时,才可以通行,同时必须走在人行穿越道,而在人行道前的车辆必须已经停止。通过斑马线时,要随时注意转弯车辆。通过斑马线时,要随时注意转弯车辆。五要尊重和遵守学校交通导护的指挥,不要闯红灯、不要抢黄灯、勿穿越安全岛。六要随身携带一个哨子,遇有紧急状况时可作为求救之用,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搭讪。七不要走有流浪狗的街道或巷弄,应保持镇静,不要太惊慌,不要惹它,静静地从旁边走过。如果狗儿的尾巴是竖起且摇晃,表示它对你是善意的,若尾巴竖起但不摇动,表示狗是处在警戒状态,千万不要跑,因为狗会穷追不舍,可以用气势吓过它,用大声呵斥它,将它吓走。(www.xing528.com)
步行虽然是一种简单、不费力的运动,但对平日根本不运动的人而言,连续快步走上半小时,可能早已气喘吁吁。要知道你的走路健康状况,不让你进入走路误区,你不妨先作一下健康自测,然后决定怎样去走,走路健康自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平衡自测法:站立,闭上眼睛,深呼吸,双手放在臀部,然后慢慢抬起一只脚,并计算能持续几秒。若能持续单脚平衡站立20秒以上,表示脚力不错。(2)动态脉搏自测法:在楼梯的阶梯上作测试,一只脚放置在楼梯第一阶,然后登上,再将另一只脚放回原位。需在60秒内做30次登上、回位的动作,然后量一下一分钟脉搏数。接着重复三次这动作(每次动作之前休息一分钟)。三次动作后再量一次一分钟脉搏数,然后两个脉搏数相加。相加后的脉搏数若少于132者,表示身体状况极好;在133~150之间者很好;在151~170之间者一般;在171~190之间尚可;若超过191时,则表示身体欠佳。(3)静态脉搏自测法:在安静状态下,测量一分钟脉搏跳动次数。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脉搏数在60~85之间属正常。提醒:作任何运动之前,最好都先进行一次上述的健康自测法,并详细记录脉搏数与日期,且观察运动一段时间后,有否新变化。此外,行走时,若自觉心慌、气短、眼冒金星、冒冷汗、疲惫不堪时,需马上停止,并去医院检查,再决定能否继续相同强度的走路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