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拾听力的奇妙武器-奇妙的医学知识

重拾听力的奇妙武器-奇妙的医学知识

时间:2024-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助听器重拾听力的“武器”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妙用,就连汗毛这种人们根本不会在意的东西也有它独特的作用。可以说,这是最原始的“助听器”了。这把椅式助听器,无疑是历史上体积最大的助听器了。可以说,助听器已经成了众多听力损失人士能享受现代生活的有效方式,也必将为人与人的沟通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听力损失的朋友们重享快乐生活。

重拾听力的奇妙武器-奇妙的医学知识

助听器 重拾听力的“武器

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妙用,就连汗毛这种人们根本不会在意的东西也有它独特的作用。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心,所以我们有不同的心情和情绪;因为拥有眼睛,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因为有嘴巴,所以我们能尽情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可是如果只有倾诉而少了耳朵的倾听,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对于有严重耳疾的人来说,助听器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感受这个世界。

助听器

当我们想听清楚远处的声音时,一只手会自然而然握成杯环状,搁在耳朵后面,这样会听得更清楚一些。可以说,这是最原始的“助听器”了。

中国古代医书中很早就有对耳聋、耳鸣的描述,可见当时患听觉疾病的人不在少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许多哺乳动物的外耳较长,呈萼状,有些还可以转动。人们也往往把手弯曲地置于耳后,或者把动物的角或贝壳置于耳后,以便声音变得大一些。这些可以说是最初意义上的助听器,原理是增加集音功能,在电学助听器出现以前,人们都是利用集声原理来改善听力的。

但真正的助听器的出现和发展,却经历了有趣的发展历程。最初,有人在椅子和椅子之间接上管道,通过管道把声音传递给听觉不便的人。1819年,伦敦的赖因公司为葡萄牙国王约翰六世研制了一种别致的椅子:椅子的扶手由空心铁管制成,扶手顶部雕琢了一头朝正前方张开大嘴的雄狮。当大臣们求见国王时,就跪在椅子旁,冲着狮子嘴说话。声音通过狮子的嘴进入共鸣箱,再通过一根管子传入国王的耳朵。这把椅式助听器,无疑是历史上体积最大的助听器了。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灵巧的工匠们制作了许多供摆设的花瓶茶壶。这些摆设内部均留有一定的空间供蓄水,还安置了空心的管子。好客的主人就通过这些花瓶、茶壶,把他们热情的欢迎词和殷勤的体贴,传递给那些听觉迟钝的贵客。但是,不少年迈并且有身份的客人,还是不得不将耳朵紧贴着花瓶、茶壶,才能勉强听清。他们觉得,以这样一种可笑的姿态出现在社交场合,实在有失体面。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一些能够戴在耳上的隐蔽得非常巧妙无伤大雅的助听器。于是,各种构思精巧的助听器应运而生:助听帽、助听手杖、装在胡子里的接收器……而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更是别出心裁,把助听器和装饰品融为一体,点缀着五彩斑斓羽毛的帽子,富丽堂皇的冕状头饰,可收口的女用网格拎包等都常常暗藏着助听器。有时候,你会看到上流社会里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正对着时髦淑女侃侃而谈,淑女则不时用一把折扇半掩脸蛋,你可别以为她是借扇子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也不要认为,扇子的功用只是驱热扇风。也许,这位淑女耳朵不便,她手中的扇子,只是起助听器的作用。她之所以把扇子掩在口上,就是为了轻轻用牙咬住扇骨,以便让扇骨把扇面收集的声音传到她耳中。(www.xing528.com)

佩戴助听器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后,利用电话的原理制造助听器就势在必行。1878年, 贝尔发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听器,但电池的体积实在太大,不便携带。1923年,马可尼研制出电子管控制的助听器,装在一只重约7千克的盒子里。到了30年代,由于电子管的小型化,出现了类似盒式照相机大小的助听器,但毕竟还是大了一些,人的耳朵上戴一个重约1.8千克的助听器,算得上是个不小的累赘。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同时采用了微型磁性传声器,使助听器的微型化由幻想变成了现实。

经过约400年的发展,助听器从一个简单的集声装置,发展成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医疗电子器械。毫无疑问,今天每一个助听器都凝结着众人的智慧与爱心。同时,除了协助人们听力,也更好地满足了现代人需要隐蔽美观的佩戴要求。可以说,助听器已经成了众多听力损失人士能享受现代生活的有效方式,也必将为人与人的沟通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听力损失的朋友们重享快乐生活。

助听器原理示意图

耳朵形状的秘密

耳朵的“耳蜗”为什么不和“麦克风”一样凸在外面,而要通过一条长长的“耳道”呢?这可不是为了“保护”耳蜗。只要你堵上双耳,再听听你的呼吸、咽口水的声音,你就明白了,原来我们的耳道结构可以将外界细微的声音放大,而且还会将我们身体的声音扩大并聆听,而后做出各种判断,以此更好地引导自己生存。也就是说,“入耳式耳机”只要很小的声音,我们都会觉得很大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