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概括复杂材料的方法-申论

概括复杂材料的方法-申论

时间:2024-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洞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大有裨益。

概括复杂材料的方法-申论

第四节 概括复杂材料的一般方法

一、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材料】

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则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惟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材料】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洞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者甚少,但若横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洞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三、异中辨异(www.xing528.com)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就能从它们的分歧点入手提炼观点。

【材料】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两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三个人,同样是要做一件事。可是,为何同样是三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三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能顶诸葛亮;三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诿,不往一处使劲儿,三个和尚没水吃。

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四、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材料】

①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大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