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体裁剪技术准备-服装立体裁剪技术

立体裁剪技术准备-服装立体裁剪技术

时间:2024-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在成衣立体裁剪的情况下,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只要有一个适用的中码标准人台,其余尺码可以通过放码解决。

立体裁剪技术准备-服装立体裁剪技术

第二节 立体裁剪的技术准备

立体裁剪技术准备的内容主要有人台选择、人台补正、人台高度调节、人台线设置和材料准备五个方面。

一、人台选择

若有条件选择人台,选择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型:观测分析人台的胸腰差、臀腰差及胸部、肩胛部位、髋部、臀部等部位形态是否与服装穿着者体型相符或相近。

(2)规格:测量比对人台的颈围、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背长等主要部位的尺寸是否与服装穿着者身材相符或相近,与服装规格要求是否相适合。

(3)与造型要求是否相符:根据服装款式造型要求,考虑应用全身人台还是半身人台、是具象的人台适用还是抽象的人台适用、是否需要手臂模型,等等。

二、人台补正

选用每平方米120克左右重量的针刺棉做人台补正,厚薄比较适宜。

胸部补正如图2-8所示,腰部补正如图2-9所示,髋部补正如图2-10所示。其他部位如肩部、腹部、肩胛部等根据需要均可补正。

图2-8 胸部补正示意

图2-9 腰部补正示意

图2-10 髋部补正示意

三、人台高度调节

使用半身人台立体裁剪须做人台高度调节,人台高度调节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可使坯型制作的比例更加直观;其二,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人台的身高适用范围。

人台高度调节可依据:身高-25cm头长+鞋跟高度=第七颈椎骨(后领圈中点)离地面高度。

在进行裙子立体裁剪时,常常根据裙摆离地面的距离来确定裙长,穿与不穿高跟鞋,裙子长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考虑鞋跟高度。

在陈列展示情况下,适当拉长腿部,能使体型更加修长,使服装展示形态更显优美。展示服装的立体裁剪宜将身高调至175~180cm,但不能过高,过高会产生上下身视觉比例失调。

人台的围度适用范围调整,可先根据胸围或腰围选定人台,然后按前一节介绍的人台补正手段来实现。但人台的身高适用范围则无法通过人台补正手段来实现,而只能通过调节人台高度的办法来有限调整。

国产半身女性标准人台有胸围80cm、84cm、88cm等规格,通常经销商只标明胸围规格,而不标明身高。尽管没有标明,其实都是160cm的。这在成衣立体裁剪的情况下,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只要有一个适用的中码标准人台,其余尺码可以通过放码解决。而在量身定制的情况下,则是一个问题。通过人台高度调节,只意味改变腿长,而背长、胸腰距、腰臀距因为是固定的,所以无法改变。为了尽可能扩大现有人台的应用范围,我们通过人台高度调节,结合模型补正手段勉强地可将身高160cm的人台用于155~165cm身高的范围。具体办法是:通过人台高度调节设定身高、通过腰围线升降确定背长、通过胸部与臀部补正改变胸凸与臀凸,从而调整胸腰距与腰臀距。要强调的是,这是当下无奈之举,最需还需靠人台制造商提供品种规格更多的人台来解决。

四、人台线设置

人台线是衣片立体分割的基准,其作用与平面裁剪中的基准线相当,其设置精准与否对后续衣片设计的质量影响极大,因此必须重视人台线设置。有些初学者,将人台线完全依照人台表面蒙布的拼缝线粘贴,虽然这些拼缝线理应是人台线设置的位置,但是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人台都是手工制作的,存在很大误差,因此只能作为参考位置,而不能不加审视地简单以此为据。下面介绍躯干、手臂和下肢三种类型人台线的设置方法与要领。

(一)躯干人台线

躯干人台上的人台线设置部位如图2-11所示,通常由领圈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袖窿线、肩线、前中线、后中线、侧缝线、前公主线、后公主线组成。

人台线的粘贴宜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上述线条中领圈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袖窿线比较难粘贴,初学者很难一次粘贴到位,往往需要反复调整。若是先粘贴肩线、前中线、后中线等容易一次粘贴到位的线条,则会在领圈线等调整过程中破坏已经粘贴到位的线条。

人台线怎样才算粘贴到位,用文字表述很困难,因此希望初学者一定要细心观察并模仿图2-11的所示的人台线形态,同时注意参照下面提示的粘贴要领,使人台线的粘贴既赏心悦目,又符合衣片分割的一般要求。

躯干人台线设置的具体步骤与要领如下。

(1)领圈线:过侧颈点、第七颈椎骨和前颈窝绕贴一周,线条圆顺、形态美观,左右对称。

(2)胸围线:过胸点绕贴一周,保持水平。保持水平的方法如图2-12所示,用一条约0.3cm宽的松紧带做辅助工具,先将松紧带套在人台胸部,然后一边转动人台,一边调整松紧带,确认松紧带经过胸点并保持水平后,用别针沿着松紧带按一定间隔插针,然后去掉松紧带,将别针插到底,最后沿着别针的轨迹粘上不干胶条即可。

图2-11 人台线设置部位示意

图2-12 胸围线设置方法示意

图2-13 腰围线设置方法示意

图2-14 臀围线设置方法示意

(3)腰围线:过腰部最细处绕贴一周,保持水平,同时注意兼顾背长尺寸。背长约为(身高/5+6)cm,如图2-13所示。腰围线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4)臀围线:过臀部最丰满处绕贴一周,保持水平,同时兼顾腰臀距。腰臀距约为(身高/10+2)cm,如图2-14所示。臀围线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5)袖窿线:过肩点、腋窝(后腋窝曲率略小于前腋窝)绕贴一周,袖窿深浅视人台的主要用途而定。人台腋窝部位的金属片可视为腋窝截面,若所粘贴的人台主要用于衬衫立体裁剪,袖窿线至少在金属片以下2cm处,若主要用于外衣,则至少在其下3cm处。如图2-15所示。

(6)肩线:从侧颈点至肩点,直线连接。侧颈点和肩点的确切位置很难把握,尤其是对初学者。因此,看似简单的肩线,要设置得当还是很难的。肩线作为前、后衣片在肩部的分割线,原本是可以任意设置的;但肩线的变动不仅会影响前衣片与后衣片的长短、前衣片与后衣片的肩斜角度,还会影响前衣片与后衣片的领圈尺寸、前衣片与后衣片袖窿弧线的长度等。如果随意设置或者设置不恰当的话,你会发现相同款式、相同规格的衣服,用此人台立体制成的衣片与平面裁剪制成的衣片形状相差甚远。为了立体与平面两种方式接轨,肩线作为基准的人台线还是应当设在常规的位置上。常规肩线在合体衬衣立体裁剪情况下,制成的衣片应符合以下两个要求:第一,后领圈深度约2.3cm且后横开领大于前横开领约0.5cm;第二,前、后衣片的肩线与袖窿线的夹角相等,均为90°左右。一次粘贴不一定到位,可经试用后调整到位。

图2-15 袖窿线形态示意

(7)前中线:在目测的前身正面居中位置,垂直于地面。

(8)后中线:在后背居中位置,垂直于地面。也可在胸围线上按前中线的对称位置测定。

(9)侧缝线:过半胸围img24并向后移0.5cm处,自然下垂。如图2-16所示。

图2-16 侧缝线粘贴方法示意

(10)前公主线:从肩线img26处起过胸点,形态优美、线条流畅。与腰围线、臀围线的分割交点自由确定,但要兼顾分割后前片与侧片块面宽窄均衡。

(11)后公主线:在肩线处与前公主线顺滑相连,形态优美、线条流畅。与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的分割交点自由确定,但要兼顾分割后后片与侧片块面宽窄均衡。

(二)手臂人台线(www.xing528.com)

手臂模型上的人台线设置部位如图2-17所示,通常由袖肥线、袖肘线、袖口线、袖中线和袖底线组成。

手臂人台线设置的步骤与要领如下。

(1)袖肥线:与躯干人台胸围线等高,水平绕贴一周。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2)袖肘线:与躯干人台腰围线等高或比躯干人台腰围线提高1cm,水平绕贴一周。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3)袖口线:在手腕位置绕贴一周,手腕至肩点的距离约为(身高×img27+7)cm。

图2-17 手臂人台线设置部位

(4)袖中线:从袖山最高点(肩点)接近垂直粘贴到肘关节,肘关节至腕关节前倾约5°。

(5)袖底线:粘贴形状要求与袖中线相同,并使经袖中线和袖底线分割后的袖肥线、袖肘线及袖口线前后围度相等。

(三)下肢人台线

下肢人台上的人台线设置部位如图2-18所示,通常由前中线、后中线、前烫迹线、后烫迹线、外侧缝线、内侧缝线、腰围线、臀围线、横裆线、中裆线和踝围线组成。

下肢人台线设置的步骤与要领如下。

(1)腰围线:过腰部最细处绕贴一周,保持水平。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2)臀围线:过臀部最丰满处绕贴一周,保持水平。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3)横裆线:沿大腿根部绕贴一周,保持水平。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4)中裆围线:绕膝关节贴一周,保持水平。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5)踝围线:绕踝关节贴一周,保持水平。保持水平的方法参照胸围线。

(6)前中线:前身正面居中位置,与地面垂直。

(7)后中线:后身居中位置,与地面垂直。也可在臀围线上按前中线左右对称测定。

(8)前烫迹线:正面目测位置在横裆线、踝围线上居中,保持自然顺畅。

(9)后烫迹线:位于背面,目测位置在横裆线、踝围线上居中,保持自然顺畅。

(10)外侧缝线:过半臀img29围向前移1cm处,自然下垂。

(11)内侧缝线:先以外侧缝线与横裆线交点为基准,按横裆img30围前移约2.5cm,确定内侧缝线与横裆线交点;再以外侧缝线与踝围线交点为基准,按踝围img31前移约1cm,确定内侧缝线与踝围线交点;连接上述两点,保持顺畅。

图2-15 袖窿线形态示意

五、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工作主要有材料选择、布面平整处理、材料剪取、辅助线设置四个方面。

(一)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是指坯型制作的替代材料和辅助材料选择。在立体裁剪教学中,大都使用替代材料进行坯型制作。不同材料的造型效果截然不同,要实现理想的造型效果,必须选择恰当的材料。例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荡领,是一种垂褶形态的领子,使用一般的白坯布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令人满意效果的,若使用悬垂性好且质地柔软的真丝双皱或者针织材料就很容易做出令人满意效果。在复杂结构的礼服类服装设计中常常有一些特殊造型,这些造型对面料、辅料材质的配伍性要求很高,材料选取不当是无法实现造型效果的。上述情况在复杂结构服装中表现特别突出,在日常服设计中也同样存在。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与造型要求相吻合的材料制作坯型。

(二)布面平整处理

布面平整工作包括布料表面熨烫平挺和布料丝缕归正两个方面。

未经熨烫的布料通常会有折皱痕,尤其是布匹头端部分皱痕更多,直接拿来立体裁剪,不仅影响美观还会产生误差,增加操作难度。因此立体裁剪前要预先将布料熨烫平挺。布料丝缕不正,对衣身结构平衡也会产生不良影响。纬斜是布料常见的病疵,纬斜产生原因主要是织造或染整过程中,经纱受力不匀所造成的。因此在立体裁剪前需要对布料进行检视,并对发现的纬斜疵病进行丝缕归正处理。图2-19所示的是将丝缕归正的抻布手法。抻布要领是在与歪斜纬纱接近垂直的方向上用力抻拉,使歪斜的纬纱与经纱垂直。经过抻拉的布料还需熨烫定形,使布料的组织结构更加稳定。

图2-19 抻布手法示意

(三)材料剪取

取料时至少要考虑丝缕方向、材料用量和材料形状三个问题。

首先是丝缕方向的确定。裁片丝缕方向有经向、纬向和斜向三种选择。我们将经纱与裁片中心线或关键部位边缘平行、且经过裁片中心线或关键部位的经纱长于纬纱的衣片称为经向裁片,反之称为纬向裁片;若其他条件不变,经过裁片的经纱长度与纬纱相等,则将经纱垂直于地面的称为经向裁片,反之为纬向裁片;经、纬纱与裁片中心线或关键部位边缘均不平行的称为斜向裁片。

因为大多数织物的经密大于纬密,又因织物经向在织造和染整过程中受到牵引力作用,因此裁片的经向强度大、挺括度高、伸展性低、收缩性大;横向较之于经向的强度和挺括度略低、伸展性大、收缩性低;斜向柔软、弹性大、易拉伸变形。鉴于上述原因,日常服的衣身、裤片、袖片大都为经向裁片,而裙片、领片及其他部件则可根据造型或工艺需要选择经向、纬向或斜向丝缕。丝缕方向的特性差异,为营造各种服装形态效果提供了可能。因此在衣片设计的时候应当利用丝缕方向的特性差异。在需要强调牢度、防止拉伸的部位采用经向丝缕,在强调形态柔和的部位采用斜向丝缕。

取材前对材料用量进行充分估计并对形状进行粗裁,既可节约用料又可利于立体裁剪操作,可谓一举两得。用量估算除了要考虑净尺寸、放松量、缝份之外,特别要注意在有省道转移、波浪、褶裥造型等情况下,因为布料旋转折叠会引起布料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初学者由于缺乏经验,常常因缺少预计而产生取材不足问题,因此提请特别注意。有些初学者出于宁大毋小的考虑,加放余量过大;有的甚至索性不加剪裁,直接拿整块布来做;这样做且不说材料浪费,还会由于面料过大过沉、拖泥带水,使操作难度增大。

对材料进行粗裁,是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的形式体现。有平面裁剪基础的人可依据服装立体形态平面展开基本原理,先将布料剪裁成大致的预设形状,再在人台上进行立体裁剪。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料节省,操作便利,但也有负面作用。在一些创意服装设计情况下,预设形状容易受平面裁剪的思维定式束缚,而不利于造型突破。因此建议在日常服立体裁剪情况下尽量先做粗裁,在创意服装情况下,粗裁宜粗不宜细,甚至不做粗裁。

本书第三章“日常服的立体裁剪”中有坯布准备的说明,第四章“礼服的立体裁剪”中没有坯布准备的说明。不管有无说明,读者均可按图2-20的提示,比照人台款式线设定的衣片长度与宽度,加上足够的缝份,并充分追加布料旋转、褶皱展开等所需的余量,自行确定布料的粗裁尺寸。

图2-20 坯布长宽尺寸确定方法示意

(四)辅助线设置

在用于坯型制作的布料上恰当设置辅助线能使立体裁剪操作便捷、尺寸控制容易。辅助线应根据款式造型的需要和操作习惯灵活设置,不必拘于形式,而要注重实效。图2-21所示为四开身衬衣衣身的辅助线设置实例。通常前片的辅助线有:门襟线、前中线、胸围线、腰围线和臀围线;后片的辅助线有:后中线、胸围线、腰围线和臀围线。图中前放松量控制线和后放松量控制线是笔者特别建议设置的。设置放松量控制线可以帮助操作者准确便捷地控制成衣规格。假如要在胸围84cm的人台上制作放松量为10cm的衬衣,可以在前、后片坯布上分别设置距前中线和后中线各为23.5cm的放松量控制线,这样在坯型制作时,只要沿放松量控制线用别针抓合,即可保证成衣胸围等的围度规格。若要前片略大,后片略小,有了放松量控制线,调整起来也会非常方便。

图2-21 辅助线设置示意

在采用替代材料做坯型的情况下,这些辅助线可以用铅笔在布料上直接画线;在采用正式材料的情况下,这些铅笔画线必须用手缝线迹取代,手缝线的颜色宜与布料呈对比色。布料上的所有纵向辅助线与横向辅助线均须保持垂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