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通讯的表达技巧
通讯写作的表达方式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这从本质上说是由通讯属于新闻体裁的一种决定的。和消息写作一样,通讯最重要的依然是真实客观,不管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还是风貌通讯首先必须保证内容本身真实无误。任何表达技巧都应该自觉为新闻的真实性服务,写人、写事都应该符合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多样性,不然再多的表达技巧也是苍白无力的。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也应该自觉为叙述和描写做辅助,不能喧宾夺主,读者阅读通讯真正想要了解的是采访对象的思想、经历和情感,而不是记者本身的议论和抒情。
但是一篇声情并茂、情理交融的通讯文章必然是各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有机配合、浑然一体,红花再好也需绿叶相衬,整体上层次分明、技法圆熟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读者的作品。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拐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通讯的议论、抒情因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黏合,结尾之处作点睛。
通讯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为了进一步让大家深入了解通讯写作的表达技巧,我们从夹叙夹议(抒情)、活用白描、巧用对比、借鉴电影、善用细节五个方面来探讨通讯写作的写作技巧。
一、夹叙夹议(抒情)
叙述和描写担当着构建整个文章主体血肉的大任,在通讯写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议论和抒情作为作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一种由作者本身生发出来的个人情感,很多人认为并不能将之称为一种专门的表达方式。确实,在通讯中,议论和抒情往往是和叙述、议论相伴相生的,很难找到它们纯粹的单独运用,而记者在写作时也往往由于对采访对象的某种情感自然发出议论和抒情。《北京青年报》刊登的《“皇上”和他的“月亮公主”》就是一篇很好地将叙述和议论融为一体的人物通讯。
最初在电视上看张铁林演皇上,心里很是不能接受。一个皇上整天不好好坐殿,终日就是寻找一个被丢在民间的“还珠格格”。那部戏一下就火了赵薇,而张铁林,更是把危坐在殿堂之高的皇帝,干脆就演成一个性情随意甚至卡通意味的十足癫人。当时心想:这也太不靠谱了吧?[2]
另一篇著名的通讯《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则是叙述和抒情的典范。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小平回眸笑慰。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各国政要和人民盛赞邓小平:“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国界”……邓小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3]
夹叙夹议(抒情)的好处是,它比直接叙述生动,比直接议论客观,将静态的叙述用动态的技法写,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既不违背新闻对客观公正的要求,又保证了叙述语言的灵动活泼,富有音乐之美。
二、活用白描
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什么写得生动传神,人物读过之后仿佛就在读者眼前?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出神入化的白描本领。鲁迅的小说《祝福》,对祥林嫂的外貌有过三次精彩的描写: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三次不同的外貌描写只用寥寥数语便将祥林嫂被封建礼法一步步逼向死亡的轨迹揭露得淋漓尽致,令读者看之不忘,这就是白描的魅力。但是,白描并不是文学的专属武器,通讯照样可以使用,而且可以用得很精彩。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段精彩的作者和志愿军战士的对话描写。
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咱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写好白描要做到质朴简练、生动传神,它能使通讯作品增色,能使人物形象增辉。但要成功地运用白描手法并不容易,除勤学苦练外,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笔法。这需要记者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不断磨炼。
三、巧用对比
通讯写作中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类比,二是对比。类比用于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或元素的比较;对比用于具有不同特征或直接呈现为相反特征的事物或元素的比较。比较技巧的运用在通讯写作中并不属于常见的范式,但是这种方式一旦运用得当,就能够获得极好的效果。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条通讯:(www.xing528.com)
八卦话题“打败”抗日老兵[4]
本报记者赵文侠实习生白鸥
没有人走过去搀扶一把专程赶到现场的92岁中国远征军老战士鲍直才,老人缓缓从座位上站起身,戴上红围巾,穿上外衣,蹒跚地向场外走去。
十多米开外的地方,扮演中国远征军的演员王学兵和他妻子孙宁却被拿着摄像机、照相机的记者们团团围住。因为手中拿了太多的话筒,以至于孙宁情不自禁说了声“太密了”。随后的提问,没人聚焦“中国远征军”这一神圣的话题,全部是两个人的私生活。
这一幕发生在前天举行的36集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首播式上的媒体自由采访环节。
将于今晚央视8套播出的《滇西1944》是一部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为大背景,讲述在广大滇西民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支持下,中国远征军驱逐日寇于国门之外的故事。但,首播式上“中国远征军”被八卦话题打败的场景,让人不免有些尴尬。
当天,在主持人主持环节,中国远征军老战士鲍直才被请到台上。讲起当年远征军的故事,老人的脸因激动变得通红。也许是口音太重,老人台上讲,娱记们却在台下聊闲天。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主持人设置的王学兵、孙宁夫妇互送礼物的环节却得到了热捧。
……
这篇通讯以现场感极强的文字、意味深长的细节和对比强烈的事实,反映了电视剧《滇西1944》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文章对娱乐圈的怪现象进行了真实记录,发人深省:眼看着娱记们将探求明星私生活作为“己任”乐此不疲,而民族历史中真正有价值的片段却只能从背影里看到,这是何等悲哀?
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可以用来详细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因此也为我们在进行通讯文本写作时,能充分而完备地使用比较的手法准备了充要条件。但是,这种方式对记者本身的思维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记者有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本领,通过角度和有层次的比较、广度和有深度的比较、有广泛性和有实用性的比较等等,寻找事物之间统一的内核或者是彼此矛盾对立的地方。如果能够巧妙充分地使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让通讯本身更多一种创造性的光彩和色泽,也能够提升通讯的社会感染力及影响力。
四、借鉴电影
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摄像机的镜头来观察特稿写作的风格。我们首先将焦点对准场景的一个局部,然后放大,最后使用远焦镜头展示大画面。下面我们来看看《华尔街日报》的埃伦·格雷厄姆是如何观察一名女童子军队员的甜饼破碎的。让我们仔细阅读她的作品。
在美国企业史上,11岁的凯思林·托茨是促销行动中微小而重要的一个齿轮。今年,这名消瘦、戴着眼镜的女童子军队员成为康涅狄格州瓦林福特的265中队甜饼销售冠军,共售出266盒,获利498美元。
然后,格雷厄姆回过来又描写了一幅宏观图景:
像凯思林一样的志愿人员集腋裘、换门逐户地销售而赚来的钱数量可观:一年甜饼销售——女童子军主要的资金来源——带来了大约4亿美元的收入。接下来,文章继续回头,在第4段表达凯思林想说的要点:
但是这支志愿队伍的许多领导——免费提供了劳动的童子军、265中队的领导与家长——开始质疑每年的甜饼销售行为,他们说志愿组织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利润。批评者说,免税的销售甜饼的收益主要用于支撑女童子军膨胀的官僚机构,而留给女孩们自己的只有甜饼屑。[5]
五、善用细节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的使用可以说是使通讯魅力大增的不二法则。精彩的细节就好比镶嵌于通讯主体之上的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很多优秀的通讯它的主要内容人们也许已经忘记,但是,其中的某些细节却能历久弥新。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说:“细节是简单的,但是由于它是有特定个性的实事,给人的印象能胜过许多形容词;细节又是具体的,有见微知著的魅力,有时比抽象的道理更具说服力。报道中显形传神传情要靠细节。无疑细节是新闻的活力所在,它可以给通讯带来强烈的感染力。”[6]怎样运用好细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取到能表现人物性格或者精神品质的细节。
《红楼梦》是一部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的伟大著作,书中大小人物就是靠细节撑起的。我们以贾宝玉为例,书中用一个字总结了他的性格——痴。书中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龄官在荼蘼架下画“蔷”字,却把贾宝玉看呆了。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至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刷刷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玉,“哎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7]
这段细节描写真正将宝玉的“痴”写到了极致。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其实就是多个细节串起来的,通过细节,读者自己可以去体会人物的动人之处,从而引发共鸣;通过典型的细节,我们才能够真正领会到人物的特点。正是对抗美援朝战士的细节刻画,我们才得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