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闻线索与采访选题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讯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为新闻采访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寻找新闻线索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第一步。采访选题是新闻采访的“题目”,即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它涉及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采访的问题。确定选题,就是明确具体的采访活动对象,确立具体的采访活动的特定角度。
新闻线索是媒体的生命之源,谁先掌握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新闻采访的主动权;采访选题是媒体的“秘密武器”,谁确立的采访选题价值高,谁就会在媒介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受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获取新闻线索与确立新闻选题的竞争。那么,新闻线索从哪里来?新闻选题如何确立呢?
一、发现新闻线索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曾说过:“消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记者应主动探寻新闻线索,找到消息来源。
(一)新闻线索的渠道
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这是最常见的新闻消息来源地。记者应当主动地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参加各类会议,并从领导讲话、会议文件和有关工作简报中寻找新闻线索。这类新闻线索多是上传下达党政方针和民众呼声的,一般具有较高的新闻源的价值。
2.基层广大通讯员和群众提供的新闻线索
这是一条广泛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便是新闻热线。新闻热线包括热线电话、读者来信、群众来访等。注意通过这种渠道收集反馈信息,加强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和分析群众中存在的问题。但凡成熟的媒体,无不设立新闻热线。不少新闻媒体对群体提供的新闻线索根据其价值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由此也说明媒体对新闻线索的高度重视。
3.来自记者的发现、寻找和挖掘
多数新闻线索要靠记者自己去捕捉。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也很多,要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新闻线索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不留心,就可能永远失去采写的机会。记者应特别重视以下方面:
首先,注意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发现线索。那些看似天天重复的生活、工作中,有可能时时出新。新闻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有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一个平常的场面、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事,都可能成为新闻线索或由头。记者要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习惯,保持强烈的新闻敏感,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抓住那些处于萌芽状态但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新事物、新做法。
其次,从新闻同行或媒体报道中寻找线索。在平时采访中,要善于和新闻同行交流,或从其他媒体已经播发的报道上获取新闻线索,挖掘“第二落点”。一般来说,主要新闻网站、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台、电台的新闻节目都可以成为丰富的信息源,尤其是时效性、互动性强的网络媒体。要注意的是,把其他媒体报道过的内容当做线索来处理,需要记者进一步采访、核实,独立地深度挖掘,而不是简单地抄袭“转载”。
再次,留心在人际交往中挖掘线索。日常的动态新闻线索多数要靠别人提供。记者平时在与他人交际或采访过程中,可通过多问来捕捉新闻线索。同时,记者要与自己所采访报道的行业和领域的人士交朋友,构建自己的“关系网”,让他们随时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除了上述方面,有的记者还为自己建立一个前瞻性的新闻线索笔记,就是制作特殊日历,对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重大活动的时间节点等,预料其新闻价值,作为重要的“新闻源”,在它们到来之前,寻找相关的人,获得采访报道的素材。
主动获取新闻线索,不仅要求记者“多跑”,与各方面建立联系,随时获得消息来源的信息,还要求记者“多想”,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判断,从而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做到“勤”字(耳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当头。
(二)新闻线索的核实
在采访中,严格核实新闻线索的真实性,是对记者的职业要求,也是记者的必备素质之一。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表象片断或概况。这种表象经过实地了解之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化。有的线索经过延伸、发展,确实很有新闻价值,可以采写出重大报道或典型报道;有的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写成一般消息;有的暂不显示新闻价值,须待进一步发展后再作报道;还有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根本没有新闻价值。
新闻线索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新闻线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即真假未定、价值未定。对待新闻线索要积极主动,不可轻信,应该做进一步核实,以了解全部新闻事实。不能把线索显示的只鳞片爪或模糊方向当做既有事实写成新闻。否则,就会因为轻信而造成报道失实。做好新闻线索的核实工作,是堵住假新闻源头的重要一环。
二、确立采访选题
记者获取并核实新闻线索之后,紧接着便是如何确定采访选题了。确定选题,就是明确具体的采访活动的内容与对象,确立具体的采访活动的角度与范围。选题准,采访将事半功倍;选题不准,采访将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在新闻单位,常常有些年轻记者向老记者或部门领导要选题,而对于好选题,老记者也是十分渴求的。因此,独立地策划选题,是年轻记者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也是确立采访选题的另一层意义。(www.xing528.com)
采访选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综合衡量新闻价值与社会影响,从而判断选题
如何确定一个新闻线索作为采访报道的选题,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变动也很大,很难一概而论。但是,从理论归纳上讲,仍可以抓住一些基本的规律。我们要从该事件或线索自身的新闻价值来衡量,并考虑其报道后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1.新闻价值的综合衡量
选题的确定首先要以新闻价值为判断依据,从而在多种线索中筛选出可能引起公众关注、影响力较大或具有更强新颖性、值得追踪报道的选题。
新闻价值的要素一般指的是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也称人情味),这些要素是互相联系的。报道出来的事件产生怎么样的效果,是新闻价值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各个要素的价值简单相加的关系。因此,记者在判断某个事实或作为选题的新闻价值时,不应当孤立地看待每个要素的作用,而要综合判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一个重大突发事件的价值要素很容易判断,也很容易被确定为采访报道的选题。这是因为其时新性、重要性和显著性都是相对明确的。如2010年3月28日山西省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当地媒体、外地媒体和国家主流媒体记者纷纷前往采访;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浙江温州路段的动车追尾事故,媒体持续关注了将近半年。而有的事实不是突发的,其发生的时间截点和地点要素都不明确,如非事件性新闻,它们是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内渐进变动的事实或现象。对于这种渐进变化的情况,往往就要找到其变动的方向,衡量其变动的意义,或者从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群众反映的强烈性方面考虑,从而确定为选题。如城市管理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等。
2.新闻政策与社会效果的考虑
新闻政策是对于新闻报道的政策界限的规定。之所以对新闻报道做政策界限与规定,是因为媒体的报道与传播行为往往能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对社会稳定、报道对象的生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控制报道的负面效果,引导报道取得积极的正面效果,社会要求媒体按着社会责任的要求规范采访报道,这在中外新闻界皆然。不同的是,西方媒体往往受到社会公众与法律的“他律”制约,被动地约束自己的报道行为。即便如此,在利益的驱动下,有的媒体也会铤而走险,干出出格的事情来。如轰动全球新闻界的英国《太阳报》记者电话窃听丑闻,导致事态持续恶化,影响到媒体的高层主管。在中国,一贯坚持社会主义的新闻政策,其新闻政策标准有着明确的内涵,以此决定新闻媒体能报什么,不能报什么;什么该着重报道,什么该简要报道等。一看是否对党和人民有利,对党和人民不利的事实,不能作为公开传播的新闻,可以作为问题内参向上反映情况,或在适当时机公开报道;二看是否体现当前新闻宣传思想,将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要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因此,记者应对社会状态和受众心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选题要慎重处理。
(二)综合衡量基本事实层面与内涵,从而确定选题
对选题的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的衡量,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的比较与“预判”。这一环节完成后,则进入第二个环节,深入选题对象的基本事实层面,对其各个方面做深入的分析,了解这一事实对象的各个方面与疑问,从而更好地确定选题。因为选题工作涉及采访的角度和方向、采访的重点和范围。同样一个选题,不同的媒体或不同的记者所做的处理往往不一样,在采访中抓取材料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结果导致报道的差异性。
比如同样是突发事故,选题的角度与方向既可以定在对事故原因的追究,也可以定在对事故受害者的抢救、事故监管责任的考查(如果是人为原因)上,还可以在各家媒体已经做了大量报道之后介入,将报道选题放在“第二落点”即后续深度报道上。因此,这就需要具体地分析事实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时准确地做出抉择。《人民日报》2010年4月5日发表的3月28日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消息《179小时,王家岭见证生命奇迹》,其选题的角度与重点就定在党和政府集中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上。它把事件本身的性质与事实内涵联结起来,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这样的选题处理在思想上是深刻的,在技巧上是高超的。它获得2011年第21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是不难理解的。
179小时,王家岭见证生命奇迹
本报山西乡宁4月5日凌晨电(记者安洋、刘鑫炎) 经过179个小时全力救援,截至凌晨1时15分,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首批9名获救者被陆续抬出井口,送往位于河津市的山西铝厂职工医院。据医务人员介绍,9名获救者意识清醒。
零时40分,获悉4名矿工获救离井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发来慰问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向获救矿工表示亲切慰问,向所有参加救援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争分夺秒,继续加大救援力度,全力以赴解救被困矿工。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月28日发生透水事故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次生事故。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于事故发生次日凌晨紧急赶到现场,指导抢救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主要领导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援,按照抽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的要求,全力组织抢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全体救援人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奋战七天七夜,成功救出首批9名被困矿工,创造了奇迹。
截至记者发稿时,救援工作仍在继续紧张进行。矿井深处还不断传来声声敲击管道的生命之音。
确定选题,有时候还需要从已经掌握的基本事实层面,来深入分析该选题对象的各种可能性,追问事实涉及的人与事的细节与动机,从而帮助自己判断事实价值的内涵,选择采访的重点方位与范围。
(三)结合新闻媒体自身的报道方针
如前所述,同样一个事件,不同的媒体,对选题的处理和报道角度的选择是很不一样的。这不完全取决于记者。因为每家媒体都有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宗旨,与媒体的受众定位、市场定位相关。它也规定着各家媒体甚至同一家媒体的不同版面与栏目的报道特色,约束着选题的范围和方向,对不同选题有所取舍。因此,记者在确定选题的环节,也要考虑媒体自身的报道方针,尽可能做出更能体现本媒体思想与特色的选题与报道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