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教学挑战及其应对-代前言

新闻教学挑战及其应对-代前言

时间:2024-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教学的挑战与应战——代前言一新闻业务教学正在面对种种变化,需要应对多种挑战。新闻业务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变迁、媒介演进的新形势,如何迎接挑战,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未来职业新闻人,成为新闻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内容上做到贴近当下的媒体环境,充分吸取中国新闻改革与实践的成果和新闻业务研究的成果,力求体现新媒体的传播现象对新闻采访报道的要求。

新闻教学挑战及其应对-代前言

新闻教学的挑战与应战——代前言

新闻业务教学正在面对种种变化,需要应对多种挑战。

在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时代,博客、微博、交互传播、自媒体传播等传播方式以极大优势冲击着传统媒体;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融入手机新媒体的即时采集与传播,甚至物联网信息的运用,使人类信息传播出现了“4A”传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方式)的新景观;新媒体催生了“公民记者”,很多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信息,记者还未到场,自媒体报道已广为人知。种种情形,正在对职业记者与专业报道业务流程构成挑战。

这些挑战,是社会生态与传播环境急剧变革的必然结果。

新闻业务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变迁、媒介演进的新形势,如何迎接挑战,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未来职业新闻人,成为新闻教育界热门话题

经过讨论,新闻教育界基本形成共识,认为职业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仍将在新闻传播领域发挥基本的价值导向,其规律仍将作用于人类的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决定着媒介与信息传播的公信力、影响力。正如李希光教授所说的“,新闻学是一门充满了活力、正在发生巨变的学科:新闻的采集方式在发生变化、新闻的传递方式在发生变化、新闻的受众在发生变化、新闻编辑部在发生变化,甚至新闻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在这样的巨变时代,新闻学和新闻界的基本原理和传统是历久不衰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中国高校国家精品课程·文学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5页)

这是新闻职业的本质特征与要求。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闻采访与报道课程,近百年来经历了复杂的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教材到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手段,乃至课程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革。

20世纪80年代,新闻采访与报道课程一般以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采访写作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当时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实习实践活动。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方法。

1990年代开始,人们强烈感受到,相对于新闻理论、新闻事业史,实践性强是新闻采访报道课程的突出特点。一些大学开始编写自己的新闻采访写作与报道教材,课程内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和课时,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树立记者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www.xing528.com)

进入新世纪,根据时代发展与新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修订新闻采访学教材,开发精品课程“,融系统的学理探究与现实的实践运作于一体,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课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注重学理的传授与把握,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开发。很多新闻院校在教学中尝试建构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如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引入“大篷车式课堂”训练、情景模拟练习、新闻现场练习;武汉大学按媒介的新闻生产流程设计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媒体。这些探索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新闻学核心原理”“,为当好一名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人作好充分准备”。其他诸如模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式教学等各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在各类大学新闻院系推广。利用校报、校电台电视台、网站等作为新闻专业学生的实习场所和新闻采访报道课程教学的练手舞台。同时,新闻采编实验室、多媒体演示厅、网络新闻实验室、三网融合实验室等新闻教学实验室条件越来越好,为新闻师生接触全媒体教学提供了优越的仿真环境。

这些探索,都是应对挑战的必要策略。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新闻职业的本质特征与要求。新闻业务教学应当时时遵循这一本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传以道,授以术,启以思。

本教材认真分析了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认识到本课程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识别与选择新闻事实,如何提高学生与不同采访对象打交道的能力与自信;课程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原理与方法,真实、准确、清晰地传达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信息。教材要求学习者理解新闻采访是一种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和社会性认识活动;应该将提高发现新闻、识别新闻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新闻文体写作要领和不同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报道本领作为主要使命。

基于以上分析,本教材突出了以下特点:

1.突出知识模块的完整性与延伸性。教材由三大知识模块构成,一是新闻报道原则、作品构成元素、记者职业道德等模块;二是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环节与基本报道文体采写等模块;三是报道方式和广播电视新闻、全媒体新闻的采访报道等模块。

2.突出教材内容的当下性。内容上做到贴近当下的媒体环境,充分吸取中国新闻改革与实践的成果和新闻业务研究的成果,力求体现新媒体的传播现象对新闻采访报道的要求。

3.突出教材对于教与学的行为引导性。教材的体例设计力求符合教学的特性:“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内容要点”、“本章教学提示”构成各章的概貌与方向;各章正文强调“专业知识+案例讲解”,力求通俗易学;“本章小结”提要总结本章知识,帮助学习者梳理与把握要点,加强记忆;“训练与指导”按照教学情景的要求和方式来设计,以求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有直接的帮助。

本教材所做的探索,在理想与实践之间可能还有距离,其中定然存在很多遗憾。真诚希望使用本教材的专家、教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期不断修订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