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适: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适: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时间:2024-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考试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这是正常的,但过度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适: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第二节 大学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是其生活重心和活动的主要内容,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形成,也影响其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因此,了解大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对于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水平,成为学有专长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智商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甚至较差,而一些智商一般的学生,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是否能适应大学的学习以及其学习心理是否健康等。我国著名心理卫生学家陈家诗教授说过:“心理健康的学生,成绩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动力缺乏

学习动力缺乏是指大学生学习缺乏内在的驱动力量,没有学习兴趣,无知识需求,不想学习。也就是有的学生常讲的“学习没劲”。

(一)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或者有目标也没有对学习目标的坚定性,生活很茫然;学习没有激情,思想消极,行为懒惰,他们经常学习懒散、拖拉,沉溺于玩乐并经常为懒惰找借口;精力分散,兴趣易转移,课堂不注意听讲,不集中思考,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一知半解;把学习当做苦差事,逃避学习,在学习中很少享受到快乐,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不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社会因素。全社会范围内尚没有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尚未得到彻底改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劳动用人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大学生择业机制尚不健全,优质优分的原则有时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就业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社会贫富差距的存在;人们的心理较为浮躁,功利意识较浓,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使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重要社会原因。

(2)学校因素。学校专业设置过细、口径过窄,一定程度上脱离社会需要,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学用脱节,用非所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师授课水平不高,方法刻板、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条件跟不上等等,是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直接原因。

(3)家庭因素。家长不恰当的期望,在学习上对学生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间接原因。如有的家长自认为今后能为孩子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平时不注意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因家庭条件差,只想让孩子早点毕业工作,减轻家里负担;还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先学这个专业,混张文凭,毕业后不一定干这一行”,“送你出国去渡金”等等,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4)个性因素。就个体而言,大学生出现“理想间隙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驱动力下降,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念不健全,自我效能感缺乏,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毅力不强,对某一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等等,是造成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动力缺乏的自我调适

(1)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动力

目标能指导人的一切行动。学生进入大学,等于眼前的理想实现了,新的理想目标又等待着自己去确立。在目标的确立中,应该注意使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否则这一目标就难以实现。另外,认识并明确自己学习的价值时,学习就有了责任心和使命感,才会有更大的自觉性、方向性,有更大的推动力量。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情感的凝聚,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深入持久地去做这件事,力争达到预期目的。兴趣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求知的动力、行为的指向、成功的起点。但是,大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践活动的丰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学习中,大学生要善于发现和激发自己的兴趣,并努力培养这种乐趣。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氛围对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当我们置身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时,就会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置身于这一环境的每一个大学生的责任,无论是一个宿舍,还是一个班级,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做到认真学习,那么这个宿舍、这个班级就会产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浓郁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每个人积极的学习动机。因而,大学生不断地给自己提供些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应多参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学习讲座、学习经验交流报告会等活动,引发自己对所学课程的关注,自觉完善学习心理品质。

(4)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有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当其学业遇到失败后进行了不正确的归因,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或学习任务太难、运气不好等不可控的因素。要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就必须改变不正确的归因。首先学生要认识到引起失败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不稳定的、可控的、不可控的因素。应通过训练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是可以控制的,成功是与“努力和能力等”这些内部的稳定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从而让其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成功的期待,努力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严重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

严重的学习焦虑是指大学生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是指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考试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这是正常的,但过度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一)严重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的表现

严重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者,主要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烦躁易怒;面对多种学习任务时心烦意乱、手足无措,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学习中心理压力过大,动机过强,情绪压抑;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担心自己学得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对考试后果过分担忧,缺乏自信,总担心考试失败影响自己形象或前途,或纠缠于失败经历难以自我解脱,经常进行消极自我评价;出现特定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胃肠不适、寝食不安、多汗尿频等;出现防御或逃避行为,如多余动作增多、坐立不安,以各种借口逃避学习和考试等。一般来说,个性敏感、易焦虑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二)大学生严重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

(1)自信心不足。总认为自己的基础、智力、能力等不如别人。如在家长、亲友、老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为自己确定了过高的学习目标和抱负,虽竭尽努力但仍与目标相差甚远,从而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2)学习偏科。对平时喜欢和学得好的课程表现得胸有成竹,而对那些不感兴趣或学得不好的课程表现得过分担忧,焦虑状态高。

(3)有些学生生活规律失常,连续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正常的睡眠饮食、休息习惯受到破坏,使得心理压力增大,以往积累的身体不适由内隐逐渐外化,出现腹泻、头痛、失眠等现象。这种情绪紧张又导致学习焦虑、考场上的出汗、颤抖等表现。

(4)平时准备不充分,面对较难的课程平时没有去做好预习、扩展相关的知识、认真听讲等前期的工作,学习基础不牢,面对考试时对学过的内容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加上对自己缺乏自信,担心考试失败而有损自己的形象或影响自己的前程,从而引起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

(5)性格内向,自控力和应变力差,一遇到学习困难或考试就紧张。

(三)严重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

(1)合理定位,使目标符合自己的实际,减少自我压力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目标定得过高、超出自身的能力,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感和紧张感。所以,我们要客观地评价自我,调整自己的预期目标,使之符合自身的实际。这样在迈向目标的努力过程中才能够不断看到成功的希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学习压力感就会减轻,焦虑水平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2)树立学习自信心,学会合理的认知

有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心理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自信心,有自卑心理,总担心不如别人,怕被别人瞧不起而产生心理压力。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是防治学习焦虑心理的重要手段。考试失误是正常的。

①正确对待考试和作业中的失误,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②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特别是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要多看到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功,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功。

③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要学会自己评价自己,学会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不要过多考虑别人的评价,更不要产生多余的担心。

(3)学会学习,减轻焦虑

产生学习焦虑心理的直接原因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出现心理压力而形成的焦虑情绪。克服学习焦虑心理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感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属于学习方法问题,如学习过度紧张不仅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和效果。

①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张有弛,注意学习效率。当情绪很好并有一定兴趣时,学习效率就会高。而出现急躁情绪,对学习有厌倦情绪时去强迫学习,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学习效果,这样的恶性循环是不可能有学习效率的。

②应当注意学习方法的改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应有张有弛,不能不顾生理节律去拼命蛮干。

③学会科学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睡眠充足,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保证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身心状态,是防止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

(4)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www.xing528.com)

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挫折、压力、疲劳、紧张或烦躁会使人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要防治学习焦虑心理就必须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经常处于舒坦、恬静、欢乐的心境之中。简单的方法有:

音乐调节法。在学习感到疲劳或遇到困难时听听音乐,听一些轻松欢快的歌曲可以使人心境舒畅,感到放松。

②活动调节法。当我们心情不好时不要强迫自己去学习或做作业,可以到室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跑一跑、跳一跳、打打球或做做操,放松一下自己,也可以散散步。

③睡眠调节法。学习疲倦或紧张时,不妨到床上或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让大脑放松一下,转移一下思路,这样可以恢复体力和改善心境。

④放松法。当有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时,可以采用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等方法进行放松训练,以缓解自己的紧张。

(5)认真预习、学习和复习

日常学习中,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做到平时刻苦勤奋学习,考前认真全面复习,这样学习和考试时就会“艺高胆大”,充满信心,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三、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指连续学习之后,在生理、心理方面产生劳累,致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健康方面问题使之不能继续学习的一种异常状态。

(一)学习疲劳的表现

学习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心理疲劳的症状是精神涣散、感知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安、忧郁、厌烦、学习效率下降。生理疲劳表现为肌肉痉挛、功能失调、动作不和谐、眼球发疼发胀、腰酸背痛、麻木、打瞌睡等。

(二)学习疲劳的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长期在高负荷下学习,用脑过度,使大脑耗氧过多,从而导致全身供血相对不足,加上长期弯腰伏案,周身血液循环不旺盛,使大脑内神经介质失调,这样脑功能自然下降,学习疲劳就不可避免。

(2)学习方法不正确,不注意用脑卫生,这也是产生学习疲劳的重要原因。如学习过分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持久的积极思维与记忆;学习的内容单调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

(3)为了赶作业或者应付考试而废寝忘食,造成睡眠周期混乱,生活无规律,导致疲劳。

(4)在异常的气温、湿度、噪音和光线不足等环境下学习,也易使大学生产生异常的情绪反应,导致学习疲劳。

(三)学习疲劳的自我调适

(1)科学用脑,消除学习疲劳

学习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支配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脑力劳动之后,大脑就会疲劳,它所引起的最显著后果是:破坏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变换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一般来说,学习一门功课的时间以1~2小时为宜,换学另一门功课时,中间最好休息5~15分钟,这样能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解除神经细胞的疲劳。

(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学。所以,大学生必须根据自己所积累的学习经验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处理好听课与自学、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创造和加工,把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财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减少不良生理反应、消除各种引起学习疲劳的环境诱因具有积极意义。优良整洁的学习环境,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使人心情舒畅,学习效率高,而且不易疲劳。空气烦闷不洁使人疲倦,噪音干扰注意力,容易使人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光线过强或过暗都容易使人眼睛疲劳,这些不良学习环境都应当避免。

(4)掌握一些消除疲劳的方法,保持充足的睡眠

一旦出现疲劳就可以使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缓解疲劳。如进行适当的运动、采取一些放松训练(如音乐放松、肌肉放松)等。同时充足的睡眠也是保证学习精力的必要条件,它能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消除疲劳。

四、学习意志薄弱

学习意志薄弱是指对学习计划不能持之以恒,或者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缺乏坚持性的一种状态。

(一)学习意志薄弱的主要表现

(1)学习缺乏坚持性、持久性。好高骛远,样样都想学,精力不集中,从而半途而废。实施学习计划有始无终,对预习、做笔记、复习等需要坚持的学习行为不能持之以恒。

(2)学习上经不起困难、挫折,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心。遇到难题时不坚持思考,而是马上求助别人,或是绕过问题、不懂拉倒。对参与学习竞赛、科研活动等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信心不足,害怕失败。

(二)学习意志薄弱的原因

(1)没有明确的目标

进了大学不像高中那样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大学新生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学习是为什么,或者有了一定的目标,但不够坚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坚持或持久,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

(2)学习成功感的缺失

很多大学生努力学习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学习收获,体会不到学习后带给自己成功的快感,反而有一种受挫的感觉。在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的前提下,决定着只有少数的学生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即使每个学生都很努力地学习,但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学习的失败者。这种失败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甚至使这些学生在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冷眼中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学习意志薄弱的自我调适

(1)弄清自己意志品质方面的薄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每个人的意志力强弱不同,因此,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准自己意志力中的弱点环节。如有的学生做事情虎头蛇尾,这种学生意志品质的优势在确定目标、确定行动阶段,而弱点就在于坚持性和自制力。对这样的学生来说,重点是在确定目标后,要经常提醒自己(或请别人提醒)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并在行动时正视各种困难,要鼓起勇气,迎难而上

(2)提醒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

目标的性质决定人的意志力。目标必须明确而适当,越明确、具体,就越能有的放矢,坚持到底。过高或过容易的目标都不利于锤炼自己的毅力。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拟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正确分析实现计划的主客观条件,理智地分析各种因素,权衡利弊,才能确定既能达到目的又适合个人实际条件的可行性计划,要量力而行。

(3)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磨炼自己的意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好方法。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曾通过小事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低级要求到高级要求地磨炼自己,当自己能够迎接越来越大的困难,并有勇气向困难挑战时,就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你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4)制订一份自我约束、自我锻炼意志的计划

一个人的行动与行为若总是依靠别人的监督和约束,是培养不出坚强的意志的。只有自觉地监督自己、约束自己才能培养成为意志的坚强者。许多著名人物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以取得学习、工作、事业上的成功,常常为自己制订一些规则、要求来监督和约束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