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做”是借口,不想做才是实情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在他的著作《伦理学》里说过:“如果你不想做,会找一个借口,如果想做,会找一个方法。”斯宾诺莎说出了我们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找的那些“不好做”的理由:“我们的产品太贵了”、“竞争对手太强了”、“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实情就是不想做。
所谓的“不好做”说到底还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则是对惰性的纵容。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该起床上班了,同时却留恋着温暖的被窝不想起床,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为自己找借口“昨天太累了,需要多休息”,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可能当天你只是错过班车,但这种习惯也许已让你的人生不知不觉地错过了通往成功的快车。
罗斯是公司里的一位老员工了,以前专门负责跑业务,深得上司的器重。有一次,他接手的一笔业务让别人捷足先登抢走了,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事后,他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失去这笔业务的原因是这笔单子不好做——客户与竞争对手是旧相识。以后,每当公司要他出去联系有点棘手的业务时,他总是以他的资源少,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为借口而推诿。
罗斯的资源的确不是很多,但他是公司里的老员工了,多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人脉资源,如果他想做,也是可以做到的。
第一次,上司比较理解他,原谅了他。罗斯很得意自己明智地避开了一宗费力不讨好的业务。但后来有些好做的业务他也开始推诿,以“不好做”为借口,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就推,就易避难。时间一长,他的业务成绩直线下滑,没有完成任务,他就抱怨事情“不好做”。
这种时时刻刻把“不好做”当借口的人,怎么会有发展呢?
“不好做”的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态度问题。一个总是以“不好做”来逃避工作的人,他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态度也一定是消极的、被动的,他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工作也没有计划,人生理想、生命意义等更是空谈。
“不好做”的借口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它往往根源于人性中的惰性。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思想稍有不坚定时,就会被无孔不入的懒惰所攻击。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甚至更多的退缩和放弃。为了不让自己暴露懒惰的习性,于是用“不好做”来搪塞。(www.xing528.com)
正是由于这种惰性,企业里的很多员工都在寻找借口,用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来处理问题,殊不知,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惰性,使你的老板、你的顾客看不到你身上潜在的能力,也就阻碍了你成功的道路。
现代职场上那些杰出人士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不找借口才能实现梦想。
郭金生是老字号中药店同仁堂的一名普通的质检员。他刚来到同仁堂时,被分配在药材细料库房工作,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他对药品养护、鉴别知识一无所知,光几百种中药名称已经让他眼花缭乱。看着师傅们娴熟的技能,郭金生感到必须学药、懂药、认药,尽快掌握中药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于是,他每天早来晚走,勤学苦练,认真求教。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认药上,看书做笔记,对照图谱,死记硬背,逐步掌握了几百种常用饮片、药材的鉴别方法。后来,在领导推荐下,郭金生参加了同仁堂主办的北京市第八届工业系统技术工人比赛暨中药技能大赛,取得了第三名,晋升为高级工,并荣获北京市高级技术能手称号。
随着自己技术的逐渐成熟,领导上把郭金生从库房抽调到质量部,负责验收工作。2003年,“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期间,药材公司承担了“非典”用药任务。在防“非典”八味方推出后,京城出现了抢购风潮,药品供不应求。当时,供应价格每天看涨,质量却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不时发生。同仁堂把人民用药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检查药品质量,不能让一克伪劣药品入库。那些天,郭金生放弃了所有休息日,哪里有验收任务,就往哪里去,经常加班加点工作,逐次逐批验收饮片18万余公斤,拒收伪劣饮片5000余公斤,没有一种不合格饮片从同仁堂发出,维护了同仁堂的信誉。
专业不对口、工作不好做,但郭金生却在“必须学药、懂药、认药”、“严守质量”的信念下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最终用行动开创了自己的美好未来,用行动为自己的企业带来了荣誉。
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件事,想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就一定会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好。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寻找成功的方法,而不是整天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应该向这些成功者学习。
在工作中,把“不好做”当借口的最大好处就是掩藏了自身的惰性,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脱掉,转嫁给老板或其他同事。但这种不能正视自己和不负责任的人在社会上和企业中是得不到大家的信赖和尊重的,在工作中也不会称职,当然也无法成为企业期待和信任的优秀员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