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1917年在俄国形成。
标榜艺术的思想性、形式性和民族性,采用圆、矩形和直线,最早出现在雕塑领域,而后发展到绘画、戏剧、音乐、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广泛领域。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佩夫斯纳、嘉博、罗德琴柯、列歇茨基、纳吉等。
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毕加索的吉他,1912-1914”主题展
1912年秋季所作的《吉他,乐谱和玻璃杯》(Guitar, Sheet Music, and Glass)由剪报、活页乐谱和仿木纹纸拼贴而成。
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毕加索的吉他,1912-1914”主题展
毕加索于1912年秋冬季节
在巴黎完成了吉他纸雕
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20世纪初发起,在欧洲国家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文学艺术流派。
自诩自己面向未来,属于未来,反对“回过头来向后看”。要求捣毁图书馆、博物馆、学院、过去的城市,赞赏革命之美、战争之美、现代技术、力量和速度之美。
波丘尼的雕塑作品(www.xing528.com)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
绝对主义的创作
塔特林
强调设计与工程的紧密联系。
其他代表人物:
克鲁西斯,设计构成主义风格的宣传亭。
罗德琴科,多功能家具。
与荷兰风格派偏重纯艺术的探索不同,构成主义以抽象的手法,探索事物的实用性,更接近社会生活实际。
构成主义认为技术和艺术不可分,探索以新技术条件下产品设计与技术结合的新问题。
探索新的设计语言,认为“结构”是设计的出发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的起点。
构成主义经过荷兰的杜斯伯格传到魏玛包豪斯,掀起了一场构成主义运动。
带有某些乌托邦和庸俗社会学色彩,与当时俄国工业环境不相适应,受到众多批评,随着1932年斯大林工业化计划,反对抽象艺术和设计,推崇现实主义,逐渐销声匿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