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袁绍事业告终刘备听从诸葛亮

袁绍事业告终刘备听从诸葛亮

时间:2024-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让下属有话敢说,而没有安危之忧,成了那些有话想说的下属们对老板的奢求。最后,田丰被他逼死,沮授被他投入大牢,许攸被他逼走,从此不再有人敢说真话,袁绍的事业也走到了尽头。刘备自不必说,他对军师诸葛亮几乎是言听计从,少有的几次不听从属下的意见,也似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且对属下的不同的意见,仅是不采纳而已,丝毫没有责难的意思。曹操有如此的反省精神,属下还有什么不敢说的话。

袁绍事业告终刘备听从诸葛亮

让下属有话敢说

如何让下属有话敢说,而没有安危之忧,成了那些有话想说的下属们对老板的奢求。

在古代,做谏官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因为谏官的存在价值在于提出与老板不同的意见,而大多数老板,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比谁都正确,能够听进逆耳忠言,或装作善于纳谏的老板,历来都是少之又少。

这样说来,不但做谏官难,连做一个对老板的事业负责、在关键时候敢说真话的下属都是极其不容易的。如何让下属有话敢说,而没有安危之忧,成了那些有话想说的下属们对老板的奢求。

在汉末三国,以不听良言、刚愎自用而终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主,当推出于四世三公之家的袁老板——袁绍,仅在与曹操对垒的官渡之战前后,他手下最重要的三个谋士——田丰、沮授、许攸,只因与他的意见相左,而且是劝他不要去跳崖,就惹得他性起。最后,田丰被他逼死,沮授被他投入大牢,许攸被他逼走,从此不再有人敢说真话,袁绍的事业也走到了尽头。(www.xing528.com)

而后来三分天下的三国三巨头,在听谏纳言方面,都能体现出少有的大度。

刘备自不必说,他对军师诸葛亮几乎是言听计从,少有的几次不听从属下的意见,也似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且对属下的不同的意见,仅是不采纳而已,丝毫没有责难的意思。刘备一生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拒不纳谏,而且粗暴地堵塞任何言路,是为报杀兄弟关羽之仇而起兵伐吴一事,而事情的结果,再次证明“忠言逆耳利于行”确实是真理。

孙权治下的东吴早期,民主集中制的言论制度是非常有名的,在曹操大兵压境之时,东吴的官吏们可以公开在朝堂上议论是战是降,孙权可以静坐一旁听其争论,只在决断时,才举剑砍案,申言从此不准再言投降,而对此前的言论,一概既往不咎。更有甚者,东吴老臣张昭,仅与孙权意见不符,就赌气闭门不出,孙权为逐其出来,在外面放火,张昭竟反堵其门,逼得孙权赶快撤下火来,这事要是放在袁绍身上,当不知是什么样的结果。

曹操对于属下的言论,可谓海纳万川,所以,曹操的谋臣言论开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对了,曹操说句正与孤同;说不对,曹操也不作任何责难。相反,如果事情的结果是证明当初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正确,曹操会反过来检讨自己的不是,承认别人的正确。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横扫千军如卷席,平定冀州后,曹操决议西击乌桓,这本是一步冒险之棋,要孤军深入沙漠,凶险难料,曹洪等将领都提出不同意见。后来,曹操虽侥幸成功,但仍心有余悸,于是,重赏先前劝谏的人说:“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曹操有如此的反省精神,属下还有什么不敢说的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