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系列节目:金玉良言(之三)
上一期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玉的历史话题,今期我们言归正传,同大家讨论一个什么叫“玉”的问题?换言之,“玉”的定义是什么呢?按照《辞海》的解释,玉,是一种矿物,硬玉和软玉的统称。质地细而有光泽,可用来制造装饰品或做雕刻的材料。从这个定义来看,包含有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玉的本质就是一种矿物质,而且是一种稀有的矿物质,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玉才有一定的价值;第二层意思,玉的分类,主要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第三层意思,玉石区别于其他普通的矿物质,很重要的特征是两个方面,玉石质地细而有光泽,所以,玉石鉴定就有“种”“色”“水头”等的说法。种,就是指质地,是幼细,还是粗糙。色,就是指颜色。水头,就是指光泽,是否圆润;第四层意思,就是指玉石的用途,多用来制造装饰品或做雕刻,比如加工成手镯、玉戒、玉佩等等;第五层意思,未经加工、雕琢的玉,就叫玉石,经过加工、雕琢的玉,就叫玉器。
应该说,在学术界,对玉的界定众说纷纭。古代与现代不尽相同,东方和西方更是存在明显的分歧,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玉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与界定。
我们还是先请教丘志力教授,看看他对什么是玉这个问题的回答。(录音)“按中国人的看法,什么叫玉呢?石之美者,就是比较靓的,有玉的质感的石头就是玉了。在目前来讲,在国际上关于玉,有两种比较主流的看法。一种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观点,就是认为,石之美者,有玉的质感就是玉。玉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大家认识的翡翠玉,包括我们的和田玉,包括我们辽宁的油硬玉,很多很多,包括石英质的,甚至水晶的。在古人来讲,都可称之为玉。这种观点在我们国家比较主流,包括考古界,即所谓以古人的观点去看玉,而不是以现代人的观点去看玉。”
那么,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的宝石专家、考古学家,他们又怎样看玉呢?我们还是继续请教丘志力教授,看看西方学者对什么是玉这个问题的回答。(录音)“以西方为代表的就认为,玉就是英文的jade这个词,这个词包含两种玉,一种叫硬玉,即我们讲的翡翠。另外一种就叫软玉,在我们国家,大家比较经常知道的和田玉,即软玉。其他的他们就认为不应该叫jade,不应该叫玉,最多只能叫玉石的材料。”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玉的看法基本是一致,都认为玉石分为硬玉和软玉,相对东方,特别是中国对玉石的理解比较宽泛,甚至包括石英、水晶,而西方就比较严格,除硬玉和软玉外,其他的矿物质都不能称之为玉。(www.xing528.com)
因为我们讨论玉的概念主要是围绕玉石,那么,平时大家在珠宝店里所看到的玉,只能说都是玉器,都是经过加工、雕琢过的玉石。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雕琢过的玉石才赋有文化内涵。因为,雕琢的过程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艺术加工的过程,玉石工匠把文化元素倾注入玉器之中。比如利用谐音,将玉石雕琢成一条鱼,喻意“年年有余”,“鱼”与“余”同音,表示财源滚滚;将玉石雕琢成一匹马和一只猴子,喻意“马上封侯”,猴子的“猴”与诸侯的“侯”同音,表示官运亨通。
因此,玉石的加工、雕琢与否,有着很大的区别,丘志力教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录音)“中国人有句话,叫做‘玉不琢不成器’。但是,我们讲玉器是经过琢磨之后才称之为玉器。实际上从玉石的角度看,有很多靓的玉,特别和田玉,其实是无须雕琢的。只要其本身质地是好的,特别是仔玉,即在河流发现的仔玉,它的皮色、玉质好的时候,就没必要雕琢。但是,中国人有句话引申出来的,同文化有关的‘玉不琢不成器’。即一般要做成玉器,一定是要经过琢磨的。”所以,伊羚赠给听众朋友的第三句金玉良言就是:玉不琢不成器。
(本期的有奖问答问题,就是伊羚赠给听众朋友的金玉良言是什么?知道答案的听众朋友,可以用手机编辑A+短信内容,移动用户发送到012803820,联通用户发送到80003820,答中又被抽中的朋友,会得到由中山市东龙轩翡翠专卖店送出的价值220元的玉石手链一条。)
今期节目的时间又到了,欢迎在下周的同样时间继续收听《金玉良言》节目,下期我们讨论的话题主要是“硬玉与软玉”,同样是句句到“玉”。下次节目时间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