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立夏”夏不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们祖国古代天文学和气象学上的伟大创造和发明。节气完全是跟太阳走的,可以称是阳历的一部分内容。
地球以二十三度半的倾斜绕太阳周年运行,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公转运行时,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不是呈90°,而是有66.5°的夹角。因此在一年中有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产生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以北半中纬度为例,夏季就是一年中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段时期,冬季就是一年中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段时期。介于二者之间的是春季和秋季。而一年中白天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叫做“夏至”;白天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一天,叫做“冬至”,介于中间,昼夜平分的两天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
我国远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二分二至”了,其余二十个节气到秦汉时代(距今约二千一百多年)才告完备。西洋各国到如今仍然只用“二分二至”这四个节气,不像我国还有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个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历法中占重要地位。自古以来,我国农民十分重视,因为它给农民带来很多方便。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前,没有二十四节气,那时的农事活动,要根据星宿出没来推定季节;秦汉以后,有了二十四节气,像“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插秧”这类农谚流行以后,老百姓便可依据历法来断定时令,农事活动的进行就有了依据,用不着再仰观天象了。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地球在运行轨道上到达的位置,也就等于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在春分点的时候,就是太阳在黄经度等于0°的时候,此时叫春分。黄道的圆周是360°,所以在这以后,黄经每隔15°便是一个节气,顺序叫做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来历,大概是古人参照当时的气候物象以及农事意义而拟定的。如果我们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析一下,显然可以看出节气和气候及农事有关。其中表示四季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直接表示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12个节气;有关其它农事方面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4个节气,合计24个节气。这些节气名称,都可望文生义,看了就能领会,这便是我们祖国历法中特别完备的24节气的特点。
要记住24节气并不难,历法家为便于记忆起见,由每一节气中各取一个字(个别有取二个字的),顺序编成一首七言律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只要把这首七言律诗记住了,那么24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也就了如指掌了。(www.xing528.com)
那么,为什么阴历(农历、夏历)“立夏”夏不来呢?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所独有。但是我国长期以来都使用阴历,所以不少人都认为节气是属于阴历的,以为阳历不讲节气。其实阴历设置了节气,不但没有反映出了阴历的优点,反而却增加了阴历的缺点。阳历虽然不设置节气,但不等于说是阳历不知道有节气。
阳历是根据太阳来的,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即一个“回归年”,全年有365天5时48分46秒。阴历是根据月亮来的(月亮又称“太阴”)。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阴历的一个月为29.5306天,因此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阴历一年是354天。
阴历一年比阳历一年短11天多,因此,阴历每年同一节气,同阳历相比,要比前一年移后11天多。阴历有闰年,即这一年有13个月,多出的那个月叫“闰月”。阴历闰年的长度是384天,比阳历年还长19天。遇到闰月之后,那年节气同阳历相比,要比前一年提早19天。这样,同一节气在阴历不同年份,前后相差可达一个月。阴历的节气是岁岁不同,与气候物象和农事活动绝对不相符的,“立夏”节到了,夏天能来吗?阴历的节气日期,如不查历书,是无法知道的。
阳历就不同,因为节气是符合阳历的,所以节气有固定日期。拿立夏来说,总是在5月5日前后,今年如此,明年如此,就是过了千百年还是如此,最多不过前后相差一、二天。所以节气在阳历中,不查历书,也屈指可算。前面讲的七言律诗下,还应加上: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所谓“上半年来六、廿一,”即1—6月每月6日左右一个节气,21日左右一个节气;“下半年来八、廿三”,即7—12月每月8日左右一个节气,23日左右一个节气。而阴历(又称农历或夏历),它所表示节气日期就不像阳历那样有规律了。现将1990年至1999年这十年的立夏节,在阳历和阴中不同的日期,列表比较如下:
不但立夏节是这样,其余23个节气在阳历上也都是固定在一定的日期,有兴趣的话,不妨将过去的挂历翻阅一下。
二十四节气完成于秦汉时代,我们知道,黄河流域是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洋地,节气的划分也是以这一带的气候和农事活动为标准的。直到现在,二十四节气仍和黄河中下游气候和农事活动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我们的祖国幅员广大,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五个热量带,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因此,“霜降”、“大雪”等现象并不出现在岭南;“小暑”、“大暑”也不适用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地带。同样,“立夏”也是如此。海南省可以说是长夏无冬,而黑龙江省北部则是长冬无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