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森与磁带录音机
丹麦有位科学家,叫鲍尔森。他和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一样,都在努力改进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使用留声机时,要对着大喇叭高声讲话,很不方便;打电话就不一样,轻声讲话和歌唱,对方都能听见。电话是靠话筒将声音的振动信号变成电信号,电线将电信号传到对方的话筒,由听筒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如果能把电线无限延长,或者把声音留在话筒里,慢点变成电信号,岂不可以把声音的信号先变成某种信号存贮起来吗?想着,想着,鲍尔森感到已悟出一个办法来。
磁带录音机
鲍尔森用钢丝做实验,钢丝在磁力的作用下会变成磁铁,在磁力消失后钢丝仍会留有磁性,科学家叫它为剩磁。如果磁化时的磁性较弱,那么钢丝上留的剩磁也较弱;相反,磁性强,剩磁也就越强。于是,他把一条长钢丝绕到一个卷轴上,钢丝通过一个电磁铁与另一个卷轴相连;话筒就与电磁铁的线圈相连。这样,电磁铁就把话筒里的电信号变成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使钢丝磁化产生随声音强弱不同的剩磁,这样,声音就被记录在钢丝上了。这就是鲍尔森带到巴黎博览会上的钢丝录音机。
鲍尔森的钢丝录音机有个缺点,就是声音还太轻,再说钢丝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所以人们对它逐渐失去兴趣。
录唱歌再创钢丝录音
磁性录音机很快得到发展是在1927年以后,美国人卡尔松和卡本特发明了电子管组成的扩音器。这种扩音器既能把声音放大,又能除去噪音。这时,美国有个无线电爱好者,叫马文·卡姆拉斯。他从小就喜爱动手制作,自制一架晶体管收音机啦,搞一台无线电发射机啦,在亲戚朋友中很有点名气。马文·卡姆拉斯有个堂兄,喜欢在浴室里唱歌;一进浴室,就哼哼喔喔地唱开来了。有一天,这位堂兄心血来潮,他对浴室的镜子放歌,越唱越感到自己的歌喉可同歌唱家媲美,要是能将自己的歌录在唱片上该多好啊!于是他找马文·卡姆拉斯,要他设法帮忙。马文想:仅仅为了练习,用唱片录音太浪费了。现在有了扩音器,不妨用钢丝录音机试试。但钢丝从一个卷轴绕到另一个卷轴时,经常发生扭曲,以致损坏了录上去的磁信号。马文试来试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采用一个环形的电磁铁作磁头,将钢丝穿过环形磁头,使钢丝周围都处在磁场中,可以受到均匀的磁化。(www.xing528.com)
马文·卡姆拉斯把一台创新的录音机制成后,就给他的堂兄进行录音。当他的堂兄得意地引吭高歌一番后,马文就把录好的钢丝倒回来。奇怪,倒钢丝时怎么能听到逆向的歌声,而在放音时,却一点声音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马文继续进行研究实验,问题找到了。毛病出在录音时磁头被磁化了,因此当倒转钢丝时,声音就被擦掉了。于是他再给磁头进行消磁,这样,无论在正转或倒转都能放出录音,堂兄的歌声响彻房间。马文和堂兄都快乐极了。晚上,他们请来了许多同学和邻居,大家争着试录音,都为马文的录音机能如此真实地将声音录在钢丝上而赞口不绝。
磁带录音新贡献
早期的磁性录音要用质量很高的钢丝或钢带,非常笨重和不方便。录音机真正广泛流行和实际应用还是在发明磁带以后。1935年,德国科学家福劳耶玛发明了代替钢丝的磁带。这种磁带是用纸带或塑料带作带基,带基上涂上一层叫四氧化三铁的磁性粉末,用化学胶体牢牢地粘结在一起。这种磁带柔韧有弹性,不容易断,又很容易剪接,携带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由于磁带有这样一些优点,磁带录音机就很快得到流行,现在每年全世界磁带的生产量已超过了数千亿米。
老盒式磁带录音机
在发明磁带以后,录音机本身也在不断改进,录音和放音的质量越来越高,有单声道的;还有立体声的;有的还和收音机组合在一起,成为收录两用机。由于磁带录音机不仅能记录声音频率的电流变化,而且可以记录任何一种能转变成电信号的量。电子计算机的二进位数码,可用磁带机记录;医学上的心电、脑电也可以用磁带机记录。所以,磁带录音机发明以后,很快被科学家想到用来代替机械式的录像唱片。1956年4月,美国的安潘克斯在国家广播协会的内部展出了第一台实验性的磁带录像机。195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前苏联。美苏两国首脑进行一场秘密会谈。不料,几分钟后,前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就看到了双方唇枪舌剑的录像场面。这就是磁带录音机技术首次应用于记录图像和伴音的一个故事。现在磁性记录在人民日常生活中仍发挥它的“有声有色”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